文 | 行之
古龍似乎說過,喜歡一個人尚且是有原因的,但是癡迷是完全不講道理的。
這總讓我想起《天龍八部》里的兩個人。一個是喬峰,另一個是游坦之。
金庸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天龍八部》和《連城訣》。天龍大氣磅礴,有眾生萬相。連城短小精悍,如善惡寓言。
陳世驤先生1966年致金庸的一封書信,對天龍進行了高度總結: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這是個很有腔調而準確的總結。如果說得粗俗直白一點,意思其實是:個個可憐蟲。
仔細讀過天龍的人都知道,天龍里,從主角在配角,在正派到反派,但凡是出現過的人,無論男女老幼,是沒有一個不可憐的。
可以這樣說,天龍是金庸所有小說里,平均可憐值最高的一部。即便是放在同時代,所有的武俠小說里,也是一時無二。
而在我看來,其中最可憐的兩個,還是喬峰和游坦之。
喬峰的可憐主要集中在一點,就是他親身打死了自己最愛的姑娘,也就是阿朱。
喬峰真正和阿朱談戀愛的時候,已經是變成了蕭峰,帶著契丹人的血統和宋人的恩情,不再是丐幫幫主,遭受萬般誤解,流離在江湖的夾縫里,踽踽獨行。
這時候的蕭峰,走在人生的低谷中,享受到最美好的事,就是遇見了阿朱。
所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世間最強大的東西,往往不是猛虎般的剛蠻,而是薔薇般讓人心地變得柔軟的微妙情愫。
蕭峰這樣的大英雄,能氣吞山河,看淡生死,卻唯獨過不了阿朱這樣的美人關。
蕭峰給人的印象是什么?往往是:來,兄弟,喝個痛快!
或是:誰說降龍十八掌不如星宿邪功!
但他在阿朱面前,他說的是卻是“以后我更要寵你一百倍,一千倍”這樣酸溜溜的小情話。
他最大的悲劇就是親身打死了阿朱。阿朱死在蕭峰懷里后,金庸用了一小段交代:
他抱著阿朱,呆呆坐在堂前,從早晨坐到午間,從午間又坐到了傍晚。這時早已雨過天晴,淡淡斜陽,照在他和阿朱的身上。
這段雖然短,但是金老爺子舉重若輕,寫得節制而冷靜。這種不可名狀的悲痛,透過紙散出來,讓鐵打的讀者,都不禁動容。
后來,蕭峰說,我既誤殺阿朱,此生終不再娶。
蕭峰的心該有多痛呢。所以我想,他最后自盡的時候,彌留之際眼前閃過的應該是阿朱的笑靨。他想的應該是,終于解脫了,我終于可以見阿朱了。
蕭峰對于阿朱,便是古龍說的,喜歡尚且是有原因的。他并非對阿朱一見鐘情,也并什么荷爾蒙超標,他是慢慢接觸阿朱后,才慢慢喜歡上阿朱的。
他喜歡阿朱的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和不離不棄。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不至于愛阿朱愛得這么深沉。你看,姿色和阿朱不相上下的阿紫,自始至終,就沒有走進過他的心里。當年艷冠群芳的馬夫人,在洛陽百花會上對他一見傾心,他卻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蕭峰親手殺了自己最愛的人,縱然他俠骨一生,但這種回天無力,讓他顯得格外可憐。
還有另一個可憐蟲,便是游坦之。
游坦之的可憐主要表現在他對阿紫的癡迷。
是的,喜歡尚且是有原因的,但是癡迷是沒有道理的。
游坦之第一次遇見阿紫,就迷上了她。
游坦之抬起頭來,之間廳上鋪著一張花紋斑斕的極大地毯,地毯盡頭的棉墊上坐著一個美麗的少女,正是阿紫。
這是他見到阿紫的第一面,然后他就不顧一切的去抱人家的小腿非禮人家。
此后呢,游坦之像是中了邪一樣,甘愿做阿紫的奴隸,甘愿為她做任何事。阿紫給他毀容帶鐵頭套,拿他當練功的小白鼠,害他差點喪命,他都沒有任何怨言。只要能緩口氣,他立馬要追著阿紫跑,馬首是瞻,恨不得把心掏出來。
而后,阿紫眼睛中了丁春秋的毒而瞎掉,他還非要獻出自己的眼睛給她換上。
能做到這份上,也是沒誰了。他的存在,就好像完全是為了阿紫而活一樣。
但在阿紫眼里呢,他不過只是一個奴隸而已,跟牲口并沒有太大分別。在阿紫的眼里,只有一個蕭峰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其他男人統統是稻草人。這時候,游坦之是那么的羨慕蕭峰。
一個可憐的人,無比羨慕著另一個可憐的人。
而最終,蕭峰自盡,阿紫無比崩潰中,第一件事竟然是把已經移植好的眼睛挖出來還給了游坦之。
阿紫高聲道:
啊,是了,我的眼睛是你給我,姐夫說我欠你的恩情,要去好好待你。我可偏不喜歡。
說完,她眼珠子挖出來扔給了游坦之,游坦之摸到之后,徹底瘋了。很難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阿紫抱著蕭峰跳下了山崖,至少算是死在了一起。而游坦之呢,他也跟著跳了下去,誰也把他放在心上呢?
如果說,蕭峰因為阿朱的品性,喜歡上了她。那么游坦之是因為什么喜歡上阿紫的呢?
是初次見面時,那驚艷的眼緣嗎?是少年心里壓抑已久的,滿滿要溢出來的荷爾蒙嗎?
他憑什么,就在初見阿紫的那幾秒鐘里,決定好交付自己的一生呢?
直到最后,我們也不知道,游坦之到底喜歡阿紫什么,為什么甘愿為她付出一切。所以,游坦之對于阿紫,說是愛,不如說是癡迷。癡迷,真的是一點道理都不講。連邏輯都沒有,連頭緒都沒有。
好在最后,蕭峰解脫了,阿紫解脫了,游坦之也解脫了。
曾經,蕭峰那么羨慕游坦之,羨慕他愛的人就在眼前,他可以為她做一切事。
而游坦之,又那么羨慕蕭峰,自己愛的人是那么地愛他。
相比而言,蕭峰至少是曾經有過美好的,而游坦之,從始至終,都是痛苦的。所以,游坦之的可憐,終究還勝了蕭峰一籌。
天龍是一群可憐蟲之間的羨慕死循環,無論他們有什么樣的身份和人生,本質上都是金庸導演的一場大戲中的戲子。他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失去了那么多生命中無比重要的東西。
所以,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所以,天龍是一部看起來氣象森嚴,而又最虐人心的小說。
而我們,既在隔岸觀火,又從他們的故事里隱約窺到眾生之相,眾生之苦。
在天龍里,有些事注定沒有辦法解決,于是金庸安排了這些苦命的人,最后歸宿在萬丈山谷,再風光,再可憐,終究是有了了結。
讀過天龍后,我每每想起蕭峰,總想起錢鐘書的:從今往后,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而想起游坦之,總想起高蟾的:世上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唉。
201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