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的印度。
一天,一個婦女找到圣雄甘地。她說,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吃很多糖,可醫生說吃太多糖對身體不好。自己勸孩子少吃點,但沒有效果。孩子特別崇拜甘地,這位母親就想請甘地幫忙勸一下孩子。
甘地思忖片刻,說你們一個月以后再來吧。
婦女很疑惑,就一句話的事,干嘛要等一個月呢。他們母子可是走了整整3天,才來到這里的呀!
甘地堅持,你們過一個月再來吧。
一個月后,母子倆又來了。甘地撫摸著孩子的頭,說:“你以后不要吃太多糖了。”孩子點點頭。
婦女懵了,老大你這是唱的哪一出,逗我玩呢?
甘地說,因為在一個月以前,我也有吃太多糖的習慣。
2|?
猜想甘地的邏輯,應該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吧。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對著別人瞎逼逼。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是一個著名的環保主義者。他宣揚氣候危機,呼吁關注全球變暖,倡導可持續投資。在環保方面,戈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
2007年,因為“在構建及傳播氣候變化知識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在制定應對措施方面所奠定的基礎”方面的貢獻,戈爾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與此同時,戈爾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
通常,美國的一個4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量是10000度。這在大部分中國人看來,已經是一個極夸張的數字了。戈爾呢,一個人,一座豪宅,一年用電22萬度!
如果戈爾跟我講全球變暖、北極融冰、溫室效應,我可能只回一句:你先別說那些臭氧層的事,咱們聊聊22萬度電吧!
3|
甘地身材矮小、瘦骨嶙峋,看起來像一只猴子。但是,他有著巨大的能量和世界級影響力,被尊稱“圣雄”。
戈爾或許真的相信氣候危機。事實上,每年22萬度電的耗費,對比宣揚全球變暖所發揮的效用,或許根本不值一提。但是面對這樣一個人,你很難發自內心的敬重。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甘地幾乎超凡入圣,戈爾只是一名政客。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至少在孔子眼里,戈爾算不上君子。
至于我們身邊那些開壇傳授《弟子規》、辦女德班的大師,和一些道德感滿滿指點江山的網絡大V,我們還是不要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