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銘峰
木桶原理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木桶里的水所承載的量取決于那塊最短的短板的高度,而不是其他更高的板的高度。
把這些高低不一的板來形容人的個性特征,相對較長的板就相當于人個性中的優勢部分,而相對較短的板相當于人個性中的弱點部分。
木桶中所承載的水量就想當于一個人的當下獲得的成就大小。
也許其他的板比較高,能力比較強,但現實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那塊最短的板,讓很多機會從這塊最短的板中流失出去的。
所以,如果個人要想擁有更高的成就和更大的發展潛力,首先要做的是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短板到底在什么地方,并及時地努力加高這塊短板以達到承載更大蓄水量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僅僅增加短板的高度只是一個補救的工作,真正需要做的是循環往復加高、加寬、增加更多的板以達到一個目的:均衡與發展(更大的蓄水量)。
在筆者的經驗中,曾經總結出一個規律:那些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人往往是各方面能力比較均衡,同時又是善于學習不斷改進的人。
在心理測評與個人訪談中,也能充分地體現出均衡性個性特征要比典型性個性特征的人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要顯得更強一些。
從這個方面,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中國的應試教育是重視選拔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學生,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比較偏科的學生。
考察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和思維能力,主要是看均衡綜合指標,而不是看某一方面的突出特長。
所以,中國人在教育理念上就比較注重學生的全面性和整體性,通過強化某些弱項的學習而達到全面平衡的學習思維水平。
這也就是說,個性內外向比較均衡、思維既有客觀理性,邏輯分析能力出色,同時兼備很好的直覺想象力,內在情感豐富,興趣愛好比較廣泛,做事既有原則性同時也有一定的靈活性,這些能力如果同時在一個人身上比較均衡地反映出來,那一般情況下這個人各方面的發展潛力應該有很大的空間。
因為這其實已經代表了這個人的整體學習理解能力、為人處世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一個很好的思維基礎。
當然,這并不代表其他個性不均衡的人就不具備很好的發展潛力,畢竟大部分人是屬于能力不均衡,傾向性明顯的個性特征,均衡性能力的人應該屬于比較少見的部分。
筆者在這里需要鄭重說明的是,均衡性能力特征的人只是比非均衡能力特征的人獲得成就的概率更高一些,但由于影響人的發展還有很多非能力因素的制約如環境、心理、經濟、機遇等方面,所以很難說到底哪種類型的人發展成就更大。
在筆者看來,個人發展成就高低,排除機遇、經濟、家庭背景等客觀因素之外,最終靠的是整體的發展思路、自我實現內在推動力與意志耐力。
除了不斷增高每塊木板的高度來增加蓄水量之外,還有一個方法是加寬木板或者增加木板的數量,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桶的體積,這樣也可以達到承載更多水的目的。
如果說加高木板是為了持續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特長的話,那加寬木板意味著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特長做一個橫向拓展和延伸,也就是說把專業領域的學習擴展到其他相關專業,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在現有的專業上做好知識儲備,為下一階段的再提高打好基礎。
比如一個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人,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就需要學習與運營相關的財務知識、市場銷售、領導力、戰略經營等。而一個從事銷售工作的人,也可以學習企業管理、市場學、項目管理、人力資源、心理學等,目的都是為下一階段的再發展做一些準備工作。
增加木板的數量的含義在于開發出更多尚未運用的能力和未知的潛力。
一份理想的職業就是盡可能最大限度運用自身能力與潛力的工作。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于幫助我們探索到自身更多地還未被很好運用的能力,以及未被充分發掘出來的潛力。
這種可運用的能力和潛力越多,那木桶的盛水量隨之增加。
總而言之,筆者要舉出這些例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個人成長的秘訣在于均衡與持續發展。
均衡代表了一種認識的全面性,一種能力的綜合性,一種潛力的爆發性,因為同樣條件下,沒有明顯短板的人總要比短板明顯的人獲取信息的量大,同樣其學習發展的空間也就更大。
當然,一個人個性比較均衡,只是說在先天條件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并不代表他有后發優勢。
后續的持續發展才是最為關鍵的,所以這個發展應該是全面發展的意思。
也就是說一個人個性不均衡,但可以通過后天的調整來彌補這個先天的不足。
首先是盡快彌補自身明顯的幾塊短板,其次是根據現實情況需要漸次加高其他的長坂,最后才是整體螺旋性向上加高的循環發展。
當然,如果辯證地看待木桶和水的關系,不斷加高的板只代表木桶的理論蓄水量,而現實中究竟有沒有這些量的水需要承載,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有時,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獲,費勁力氣做大了木桶,也許一桶水打下去,只有半桶水的量。
這就是一個打水的心態和技巧的問題,想打多少水或者如何能打更多地水,取決于甩出木桶的那一刻。
聰明的人總是打大半桶水,多留點空間不至于提起來太累,人生從容淡定、以拙勝巧總比卯足勁、不留余地的追求來的更長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