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先給大家講幾個故事,是我在不同時期聽到的,覺得它們是那么相似,就總結出來和大家分享
《1》
有一天,人們去看馬戲表演,看到一頭大象被細細的繩索拴在一顆小樹上,正在乖乖的吃草,而不遠處就是它夢寐以求的森林。大象做夢都想回森林,但是它為什么不跑呢,要知道,它的力氣很大的。只要它一使勁,那么細的繩子馬上就會斷掉。一切都是為什么呢?
原來,它是從這頭大象還是很小的時候,就綁住了它。
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把它綁在一根很的的木樁上,好動的小象一開始會想掙脫木樁,掙扎了許多次,小象發現自己無法掙脫那根木樁。
這時候,給小象換一根比較小的木樁,仍然是它無法掙脫的木樁。
再過一陣子,又給小象換一根更小的,依然無法掙脫的木樁。
久而久之,在小象思維里,它就會自己下一個結論:“凡是木樁形狀的東西,都是我不能掙脫的。
當小象的結論養成之后,即使用一根最小的木樁系住它,小象也不會想逃走了。當它長成大象,力量足以掙開木樁的束縛,但自由的企圖已經失去了。這時候,即使形狀像木樁的小木棒,也能使大象屈服。
這是為什么馬戲團的大象都是系在小木樁上,也不會掙脫逃走的原因。
《2》
著名的跳蚤實驗:在一個玻璃杯里放一只活潑的跳蚤,這跳蚤在需要時可以很輕松地跳出來,以身長和彈跳高度相比,跳蚤可以說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因為它跳的高度可以達到自已身體高度的400倍以上,要捉到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來的實驗就有些不同,實驗者在將跳蚤放進玻璃杯后,在上面再加上一個玻璃蓋,跳蚤仍然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當它依照往常的經驗想要跳出去時,卻不幸“嘣”的一聲重重地撞到玻璃蓋又掉了下來。在頭昏腦脹之余,跳蚤內心十分的疑惑,它繼續又試了幾次,一次次地跳起,一次次的跌落,它慢慢地被制約了。為了不讓自己痛苦,它將生活中無法停止的跳躍維持在玻璃蓋的高度,經過多次的練習,它又練成了一種新的模式,即使在經過一天后,將玻璃蓋拿掉,這跳蚤還是維持在原來的跳躍高度,就像馬戲團里被綁在木樁上的大象一樣。
《3》
戰國年間,有一個很厲害的大才子,叫李斯。
他是蔡國人,蔡國滅亡后,他就跑到秦國,幫助秦始皇,用了16年的時間,滅亡了六國,建立起大秦天下。可以說,秦始皇的天下,一多半是他的業績。
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和宦官趙高合伙,脅迫李斯擁立秦二世登基,并矯旨殺掉了太子扶蘇。
等殺光了政敵,趙高感覺,李斯這貨,已經沒什么利用價值了,就向秦二世說:陛下,你有沒有發現,丞相李斯,他要謀反呀。
有這事?秦二世嚇了一跳:你馬上給朕查一查,查個清楚。
遵旨,于是趙高把李斯抓起來,往死里打,你承認不承認謀反?到底承認不承認?不承認就活活打死你……李斯被打得實在受不了,心說我先假意招了吧,等陛下派人來核查,我再翻供。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嗎。
于是李斯招供,果然,承認謀反,就不打他了。不久秦二世派出的核查使者到了。李斯趕緊翻供:冤枉呀,我是被打得實在受不了……是屈打成招呀。
哈哈哈,就見負責核查的官員把臉皮一抹:李斯,你娃看清楚老子是哪個?哈哈哈,早知道你心懷不軌,隨時準備翻案,翻案不得人心哦,這回被我逮到了吧?
原來這個所謂的核查官員,是刑訊者們假扮的。這下李斯被玩慘了,更加殘酷的刑訊折磨,折磨得李斯恨不能馬上死掉。
再次被迫承認謀反之后,二世皇帝派來的真的核審官員,終于來了。
李斯急忙再翻供,冤枉啊,我是被屈打成招……哈哈哈,李斯你又上當了。沒想到這次的核查官員,還是假的,李斯更慘了,被折磨得沒了人形。
就這樣,核查官員三天兩頭的來一批,但全都是假的,李斯只要翻供,就是更加殘暴的折磨。最后李斯學乖了,再有核查官員來到,李斯大義凜然,就一句話:愛咋咋地,老子就是要謀反,不服你咬了老子的卵去!
——你猜到了,實際上這次來的,真的是秦二世派來的核查官員。只不過,李斯已經認準了核查官員統統是假的。翻供只會帶來更殘酷的折磨,于是鐵嘴鋼牙咬定自己就是謀反。誰敢說他沒謀反,他就跟你急。
核查官員拿著李斯親口的供狀,向秦二世報告:陛下,這是李斯當面的供辭,臣仔細的問過他,他拍胸脯發誓,承認自己確實是在謀反。
你看看,你看看,秦二世痛心疾首:大家一塊玩,多開心的事啊,你說好端端的,李斯造什么反呢?
沒辦法,那就把李斯和他的兒子,推出去腰斬吧。
李斯,就這樣被殺掉了。
說完這3個故事,相信聰明的你什么都已經悟到了,其實在心理學中管這種心理狀態叫”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理論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動物時發現,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
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于是在籠子里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多次實驗后,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也不狂奔。后來實驗者在給電擊前,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地呻吟和顫抖。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為什么它們會這樣,連“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這些本能都沒有了呢?因為它們已經知道,那些是無用的,“習得性無助”在教育活動中的表現 這一項研究顯示,反復對動物施以無可逃避的強烈電擊會造成無助和絕望情緒。
動物在先前的經歷中,習得了“自己的行為無法改變結果”的感覺,因此,當它們終于置身于可自主的新環境中時,也已經放棄嘗試。
可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很多東西都是驚人的相似啊。
前段時間,何潔參加節目,淚崩后爆出“不想再結婚”,上了熱搜。面對眾人,說起自己不圓滿的婚姻,估計也是實在繃不住了。
“我不會再結婚了,我會覺得,兩個人,你在一起的時候,是因為愛在一起,你們快樂過,你們幸福過,這都是真實存在的,可是在最后要分手的時候要,你死我活的狀態時候,就會很恐怖,你背離了愛的東西你懂嗎?你們為什么剛開始要在一起?”
可見失敗婚姻的后遺癥對一個女人的殺傷力有多大,一旦娛樂圈爆出誰和誰分手,誰和誰又離婚了,一定有一波又一波”我不再相信愛情了“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好像閨蜜們在一起聊男人,往往到最后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男人啊,沒有一個好東西”。哈哈,為什么會這樣?一次婚姻失敗了,就不再相信愛情,不再相信自己能遇到更好的人了?,戀愛中遇到了一個渣男,就灰心喪氣,覺得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了,因此就把天下所有的男人都否定了?
“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王菲這句經典的歌詞,是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經典心理表現。
其實和何潔一樣的女人們都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漩渦里了,經過了痛苦的折磨,她們不相信自己可以走出來。
跳蚤實驗還有后續的發展,實驗者對跳蚤能否跳出那個高度又有了興趣,于是拿著一盞化學實驗用的酒精燈在玻璃杯下燃燒加熱,結果沒多久,這跳蚤在熱得受不了時,全力地奮勇一跳,很輕松地跳出了玻璃杯,它又重新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又成為一個最頂尖的跳高冠軍。
在這個實驗中,有兩個影響跳蚤跳高的關鍵物品,一是玻璃蓋,一是酒精燈,而這些東西很容易和每個人的人生結合在一起。
如果我們就像這只跳蚤,那么什么是我們的高度?什么是我們的自我設限?在你現在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了給你重重一擊的玻璃蓋,那是誰造成的?是父母家人、是老師、是領導,是社會,是體制,還是舍不得改變或改變不了的習慣,或者是自己覺得已經不再年輕的慨嘆?
你必須要從別人的聲音中找回自己,并且相信自己,我們要的只是一些改變的行動,就會成為一個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也請善待那些會讓你痛苦不安的人或事,請相信他們正在燃燒你的斗志,沒有這些挫折和打擊,你就看不到自己的實力,也跳不出原本的高度,災難會讓人痛苦,而痛苦可以成為讓人性更加完善的資源。
所以, 不要輕易說“不可能”,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其實,你和這些狗其實沒有什么兩樣。 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如果曾在某一段時間內連續經歷過慘敗、虐打或被壓制,就會發現自己其實無處可躲,即便這時候有逃離或者改變的機會擺在眼前,你也不會行動起來了——因為你已經變成了一個心理消極的人,認為做任何的嘗試都不會對現狀有什么改變。
另一方面,檢查自己的歸因模式,即,我們是不是錯誤地提前將自己判了死刑?并將一時的困難夸張成永久的困境?
習得性無助的改變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你去挑戰自己的認知,去重新開始嘗試那些你早已認為沒有希望的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最后,以《殺死一只知更鳥》里所說的:
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