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大地東南一隅的晉江入???,歲月的潮水漲落間,沉淀下一段如夢似幻的故事,主角便是那蚵殼厝與海月姑,它們宛如鑲嵌在海岸線上的璀璨明珠,散發著迷人光芒,承載著世代討海人的記憶與祈愿。
蚵殼厝,初見時便能攫住人心。那一面面墻壁,密密麻麻堆砌著白花花的蚵殼,在日光的輕撫下,閃爍著細碎銀光,仿若大海將自身最純粹的饋贈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眼前。這些蚵殼并非本土所產普通貝類,而是遠渡重洋,順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搭乘商船漂泊而來,最終扎根于此,成為海邊人家遮風擋雨的依靠。它們錯落有致地排列,像是一部無字史書,靜靜訴說著往昔的商貿繁華與航海傳奇。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一個暮色籠罩的傍晚。阿海,這位年輕的討海郎,結束了整日在灘涂彎腰拾蚵的辛勞,正欲歸家。卻在蘆葦搖曳的淺灘處,發現了一抹異樣的藍。那是海月姑,身著如海水般深邃的藍紗衣,鬢角別著精致的珍珠貝雕花,仿若海之精靈誤入凡塵。只是,此刻的她腳踝纏著帶血的海草,昏迷不醒。阿海心生憐惜,毫不猶豫地將她抱回自家蚵殼厝,用家中珍藏、平日里不舍食用的紅蟳 broth 悉心照料。
待海月姑悠悠轉醒,她眼中的哀愁恰似海水的深沉。原來,她是海之嬌女,肩負重任。海龍王賜予的定海神珠被盜,一時間,海面風云變幻,黑浪滔天,出海的漁船盡皆失聯,阿海的父親也在那場災難中一去不返。為了找回安寧,海月姑踏上艱難尋珠之旅,卻遭遇重重險阻。
知曉緣由后,阿海沒有絲毫退縮,毅然決定與海月姑并肩作戰。他們趁著夜色,踏入那片神秘莫測的紅樹林。灘涂泥濘,每一步都似有千鈞重,仿佛大海在考驗他們的決心。當絕望幾乎將二人吞噬,一座隱匿許久的媽祖廟仿若海市蜃樓般浮現眼前。然而,廟門被詭異的蛛絲封禁,幽藍的蛛絲仿若擇人而噬的魔網,海月姑觸碰之下,瞬間遭受黑鮫族的惡毒詛咒,痛苦不堪。但阿海沒有放棄,他想起父親的教誨,從懷中掏出母親繡著刺桐花的平安符。那平安符承載著家人的愛與牽掛,在觸及蛛絲瞬間,光芒綻放,驅散陰霾,廟內的定海神珠展露真容,熠熠生輝。
可危機并未解除,黑鮫族怎會輕易罷休。一條三丈長的黑鮫破水而出,掀起驚濤駭浪,妄圖搶奪神珠。阿海緊攥神珠,奔逃至灘涂邊緣,生死一線間,他放聲唱起兒時便熟稔的趕海號子。那號子帶著無畏與堅毅,穿越波濤,竟與神珠光芒呼應。剎那間,媽祖娘娘顯圣,蚵殼幻化成鏈,將黑鮫牢牢束縛,大?;謴屯舻钠届o祥和。
經此一役,海月姑感念阿海的善良與勇敢,決定留在岸上。她用智慧教會眾人將海月蛤蜊殼打磨成珠,串成項鏈懸于船頭,護佑每一次的出海遠行。阿海的蚵殼厝前,自此每晚都有海月蛤蜊散發微光,照亮著歸來游子的歸途,慰藉著盼歸家人的心房。
歲月悠悠,蚵殼厝依舊靜靜佇立,見證著潮起潮落。每一塊蚵殼、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這個傳奇故事的韻味。它不僅僅是一個傳說,更是閩南沿海文化的靈魂所在,凝聚著先輩們對大海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人與人之間質樸純真的情誼。當我們穿梭于蚵殼厝間,仿若能與往昔對話,聆聽阿海與海月姑的笑語,感受那永不消散的海風與溫情。愿這份來自海畔的傳奇,能如不息的海浪,永遠奔騰在人們心間,傳承后世,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