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白巖松的《白說》這本書,里面談到他對讀書的一些看法,他說,書讀久了,總會信點什么。名著之偉大,從來不在于所謂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太多人人心中有,而個個筆下無的動人細節。
這句話,對我感觸很大,我非常認可這個觀點,就像有讀者說:“很多時候,讀書讓我極為感觸,自己觸動心扉的感受未能表達出來,作者用自己的書本中的語言一下子說了出來,自己內心瞬間暢通無阻,仿佛找到了知己一般,讀書的樂趣也大抵如此吧。”
是啊,大概每個人心中都能有很多大戲,都能想象出很多故事,但是一下筆,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妙筆生花的才華,也根本無法用語言表達出心中的那些故事。
有時候書中描述的只是我們在生活中司空見慣,在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是看到書中的文字把它描寫出來,依然會感覺到很觸動,一下子就說到心坎上去了。
就像今年開年特別火的電視劇《人世間》,為什么會讓人很動容,不是因為劇情有多么轟轟烈烈精彩絕倫,反而里面所描述大都是平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正是因為演員們爆好的演技、對人物情感非常細膩的表達,以及對細節的處理很到位,時不時戳中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人有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所以能打動很多人,讓人瞬間破防。
有人問白巖松,請問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么?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誰?白巖松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我媽,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沒有我媽就沒有我,沒有《新華字典》我不會認識那么多字,看那么多書。”
他說道,人的生命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水,總有很多分支不斷地給你注入新的能量,一本一本的書就是如此。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提問很殘忍——哪本書最重要?手心手背難以割舍,怎么去回答呢?或許只有《新華字典》是一個標準答案。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書籍給你填注了不同的營養。有趣的是可能你都把它忘了,但是在遇到某一個事情,或者思考某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曾經讀過的一本書,還會再次幫助你和激活你。
人生的不同階段,可能我們喜歡看的書都不一樣,所以沒有具體哪一本書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從小到大吃過的飯,沒有辦法說出哪一頓是最重要的,但正是這無數頓飯滋養了我們的肉身,使其成長,也正是這一本本書滋養了我們的大腦,使我們擁有豐富的思想,擁有處世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