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巖松繼《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自傳”式的心靈履歷。通過近年來于各個場合與公眾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態度,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時間跨度長達十五年,涵蓋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閱讀、人生等多個領域,溫暖發聲,理性執言。
在《白說》中,他從活著、價值、溝通、進退、真相五個部分出發,訴說一個更好一點兒的未來。在書中講述了對自己影響深刻的四本書。
對于白巖松而言:
第一個十年:《新華字典》這本書籍的意義在于為他打開了一個世界。
第二個十年:在《朦朧詩選》的閱讀中,他體會到閱讀的作用在于打動你,引發你的共鳴,繼而塑造你。更重要的是為生命添加了很多看似無用,實則大有用的東西。
第三個十年:閱讀《曾國藩》,通過與書中主人公的對話,去讀他的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
第四個十年:反復翻閱《道德經》的深閱讀,緩慢持久地為他的生活注入新能量。
四本書,白巖松的四十年。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書籍為他注入了不同的營養。他走到今天,是成千上萬本書的共同作用。而這四本書,只是萬千種類中的一個縮影。
書讀久了,總會信點什么。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自己。
白巖松所言“名著之所以偉大,并不在于中心思想”,而在于圍繞這個“中心思想”的太多人人心中有而個個筆下無的動人細節。這與我們V空間主題極其相似:文章,本來沒有重點。因為心情,因為經歷,因為相遇,我們才有了話要說。讀書讀的是細節,不同的經歷,會看到不同的細節,而所謂中心思想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