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自從打了一次橙子之后,就越發不可收拾,目前為止應該有三次揍橙子。過來人都說孩子該教育時候就要教育,但是一不留神,我也變成了大吼大叫的媽媽。
聽了樊老師解讀的《不吼不叫》,有幾個點特別觸動我。不要跟孩子記仇,不要對孩子冷暴力,用不理她來懲罰她,發怒的人智商為零,跟孩子較勁你就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要學會從孩子的行為中找到幽默的地方。
回想第一次發怒是因為橙子不肯去鴨子馬桶尿尿,每次問她要不要尿尿,她都是堅決地說不要,下一秒就尿褲子上,真像跟我對著干,那個火就蹭蹭蹭地往上冒。只想狠狠揍她,讓她長點記性。兩歲多的孩子其實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尿意,我也不能事事征求她的意見,不要總是問她“行嗎?”我是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引導者。
第二次發怒是因為橙子又開又關空調,她可能只是覺得好玩,就跟關燈又開燈一樣,但是我想到的是這種行為超級費電,而我這么解釋她是聽不懂的。
第三次發怒是在游樂場吃手,橙子剛發燒好,游樂場里的細菌很多,一吃手我就擔憂她又要生病。其實可以帶她去洗手,找些更好的替代方法,而不是生氣,因為孩子只是吃手的癮犯了,她還不理解我的擔憂。
經常對橙子發怒的觸發點是出去玩她一直哼哼唧唧地要賴著抱,我又熱又累就特別煩躁,越吼她讓她下來,她就越怕我不要她越發粘我,回到家還要抱著。我在網上買了背娃神器,期望能讓我輕松一些,畢竟回了三亞,我還要獨自帶她兩周。
吼叫、發怒,對于孩子的成長特別不利,溫柔有邊界,而不是冷暴力。我一生氣,橙子就特別緊張地說:“媽媽愛你不生氣。”確實會有懲罰和控制的快感,還要橙子來哄我,想想也是有點搞笑。
當個成熟的大人吧,和橙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