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AlphaGo對陣柯潔的最終結果終于出來了:3比0。代表人類的最高棋手三戰皆負。從早年IBM的深藍機打敗象棋名將卡斯巴羅夫,到去年AlphaGo打敗李世石,再到今天柯潔全軍潰敗,人工智能將再一次被公眾推到話題的頂端。
由于教育和職業的關系,早在十幾年前我就在接觸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最早的畢業論文是有關人工智能在SOA架構中的應用。后來一直從事商業智能類項目的實施和管理,算一直留守在“智能”領域里。
說起人工智能,其實這個東西早已深入影響到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孩子教育也不例外。想要解釋AI是怎么影響孩子教育的,首先我們來看一個社會分層的簡單模型。
如果能簡單地把我們的社會按年齡分為三個層次或者概念,我認為50后算老年層,80后算中間層,10后(2010年前后)算新人層。
從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進度來看,它對不同層次的人的影響是有區別的。目前我們接觸到的AI都是“有局限性的AI”(ANI),也就是說計算機只能在某個單一領域接近或達到人的智能。
在ANI慢慢普及的世界里,50后將是局限性AI技術的最大受益者。例如語音助手可以幫助眼花的老人操作手機,智能輔助駕駛幫助老人開車等。大眾服務部門也會受益,例如多功能ATM機方便大家存取款,智能投顧幫助大家理財等。
對于80后而言,我們在有生之年可能會遇到早期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即計算機可以在多個領域綜合發展,并在一定范圍內超越人類。對80后來說,ANI或AGI技術所帶來的優勢并不明顯,而它們所帶來的劣勢卻很多。例如自動化機器人正在蠶食大部分手工作業,智能學習系統使很多計劃和報告部門撤銷等。即使目前的80后們能夠憑技術戰勝ANI,但是在職業后期面對AGI時將毫無招架之力。因此80后對人工智能更多的是提防、恐懼和無奈。
對10后來說AI又是另一番世界。這一代人很可能樂享AGI給人類帶來的巨大便利和智能提升,并借助AGI向“超級人工智能”(ASI)發力。不像80后需要經歷巨大的科技和社會變革,并忍受變革所帶來的陣痛。10后從出生就是AI的受益者和推動者。例如10后的孩子從出生就接觸智能手機,能通過智能助手學習等。
大多50后已經退休,享有國家保障。AI技術對這些人的工作、生活利大于弊。80后是社會的中堅,大多在為自己和家人苦苦拼搏。未來AI會帶走很多工作,但創造的新機會很少。如果我們在變革初期就走錯路,那未來翻盤的機會將幾乎為零。
因此我認為80后的父母們,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合理地安排子女教育已經超越了就業和養老,成為這一代人最大的問題。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哪?繼續走應試教育的老路嗎?根據權威預測,5年內奧數機器人將會出現并普及;智能化的翻譯工具會使得外語學習變為雞肋;AlphaGo等智能產品的出現使得人類無法在任何競技游戲中戰勝機器;智能家庭設備例如Amazon Echo等會被普及。因此您還會給孩子報昂貴的奧數班嗎?還會參加一個又一個的圍棋班、象棋班嗎?會參加各種外教培訓班嗎?
那孩子到底應該學什么哪?
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的思緒中人工智能是必然會發生的,也必然會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孩子們只有忠于自己的愛好、學的深、做到人機平衡才有可能在未來社會立足。
從目前人工智能研究的領域來看,未來重復性的機械式工作,可以程序化、固定化、不需要太多創造創新的工作,需要大量處理的工作,例如文字處理、數據處理、語音圖像識別等都會被機器所取代。
但是需要人類大腦參與的,例如創造類、創意類、批判類等需要人腦產生“火花”的工作則很難被取代。例如藝術類創作,文藝工作者,音樂家,影視明星,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等。另外需要人類配合的復雜工作、需要強有力的認知能力和分析思維的工作也很難被機器所取代,例如政治家,管理大師等。
目前還無法在數量上和種類上確定機器會替換多少人類的工作,但積極的觀點認為未來的人類會和機器實現無縫交互,通過人機結合把人類文明推升到新的高度。因此現在的孩子們就應該重視人機交互。如何使用機器、通過機器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未來生存的重要技能之一。
作為80后父母,我們要積極應對這些變化。但目前我們還處在變革時期,社會還處在固定的框架之內。例如我們不能通過私塾等方式培養孩子的個性化教育,而必須參與學校推廣的應試教育。我們知道孩子應該擁有快樂的童年,卻依然安排象棋班、舞蹈班等額外課程來保證文化加分。
游戲還在繼續,規則還沒有改變。
如果我們提早改變了,那么在這個游戲里就會被認為是另類。要么被孤立,要么被糾正。但如果規則改變了而我們還墨守成規,那就只有被淘汰了。因此把握游戲的變化,適時做出改變才是父母要考慮的事情。
那孩子到底應該學什么哪?我想大家都在尋找一個類似1+1=2式的回答吧。但在現階段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完美預知未來,也沒有人能夠脫離現在。
為了避免讓思路在這個話題上越陷越深,我只能暫停思考,重新回到AI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