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摯友:冬日林高艷紅退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走了!我的摯友!

這道晴天霹靂,不偏不倚,狠狠地砸在我的心坎上。電話里傳來的聲音,讓世界瞬間割喉噤聲,像被一只神秘粗暴之手揉捏撕扯后變成的碎紙屑,飄飛在這個渾濁的世間。我還在這里啊,索然無味的我還在這里,熱愛生命的你卻走了,留我孤單地站在原地。

眼淚怎么也擦不干,懦弱一如我,今生永遠也準備不好去迎接這個殘酷的消息。記起幾日前一個人在白墻水庫邊看日落:冬日的夕陽艷紅如血,在褪盡綠葉的排排高大的樹林后,一點一點地墜落隱退,而一種巨大的悵惘則像天網般開始在大地上升騰,漸漸將人裹挾。就像現在,無耐的、持續的、深邃的、難解的破碎、疼痛與滅絕之感,啃噬著每一顆愛你的心。

而,在那眼眸的迷霧里,你,款款而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鳳凰于飛九天外


一直以來,朋友眼里的你,是那個美麗優雅、熱情低調、知足常樂的精致小女子。可從你罹患惡疾開始的兩年四個月,你卻用一如既往的從容、美麗如花的笑嫣、日漸羸弱的身軀,不動聲色地與疾病交手,你瘦弱肩膀挑起一肩大智慧、大勇氣的傳奇,令所有朋友為之欷歔感嘆!

在檢查出患病結果后,你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笑聲如舊:“你別難過,千萬千萬不要為我擔心,我沒事的,什么結果我都能承受。”

太疼的痛不能碰,太深的傷不能說,太殘酷的結果無法直視安慰。在你的笑聲中,我怔忡著無法言語,流著淚在心里恨恨地罵你,這個沒心沒肺的傻丫頭啊,誰要你替別人操心。

不管何時,你永遠替朋友考慮得多,掏心掏肺恨不得把自己掏空,不管自己再痛苦再難過,永遠一笑了之。癌癥治療過程的痛苦,我聽到過目睹過。而在你這里,我感受到的,卻是用生命去維持生之尊嚴的大氣。



第一次手術之前,你笑呵呵地打來電話:“醫生說要把病灶器官切除了,我沒保護好,就給它寫了首祭詞賠罪,發給你看。”而那字里行間,傳遞的是當舍則舍的果決、處變不驚的淡然、熱愛生命的激情。即將推進手術室,面對手術室外不自覺面帶凄凄之情的親朋好友,你微笑著揚起手:“不要擔心啊,手術兩個鐘頭就結束了。”

手術之后,是一個療程接一個療程的治療:化療、放療、中藥、西藥、鍛煉、康復。怕你難捱,只要有空,就跟你煲電話粥。而在我們談話的內容中,很少有疾病與痛苦這些話題,我生性訥言,不會安慰人,不敢去提;而你呢,是不屑于提。

那年農歷八月十六,我們驢行夜宿在王莽嶺山頂。夜深人靜之際,皎月若洗,中庭夜白,夜階似水,驢友們此起彼伏的鼾聲如天籟伴著我們倆一起賞月。蒼藍夜幕上,層云變幻無窮,你的驚喜至今響在耳邊:“看那!鳳凰!”一直以為,彼夜彼時當是上天對我的暗示,那惟妙惟肖的一羽鳳凰,以一種絕美的、令人窒息的妖嬈風姿與尊貴氣象繞月而舞,示愚鈍的我此生不可方物的震撼。

圖片發自簡書App

傳說中,鳳凰每次死后,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如此周而復始,獲得永生。而與殘酷的現實契合的是,病魔竟用你瘦弱的身軀,一次次練習那個草寫的“死”,逼你一次次往返于醫院,恰如鳳凰浴火。

靈前燭淚暗流溫潤如玉,那是上天的眼淚吧,憐惜你,既為鳳凰,不懼火燎,既為晶玉,不懼刀鑿。

手術切去了你腋下的部分肌腱,你的胳膊無力,無法再象常人那樣抬到頭頂,醫生力不從心地建議說,鍛煉鍛煉試試吧。你就自己行動,每天對著墻壁,堅持讓病肢一點點地爬墻,一厘米一厘米的堅持創造出醫學上的奇跡。

為了制定更適合你的治療方案,面對肺部穿刺你面不改色。醫生護士奇怪,再次提醒你,痛苦非比尋常,要做好準備。你笑著說,準備好了,只要利于治療,什么都可以忍受。穿刺的疼痛讓你大口大口地咯血,虛脫以至不能行走,可面對攙扶你的護士,你揚起的依然是美麗的笑臉。

化療的副作用讓你的一頭秀發開始脫落,曾是那么耽溺于美的你,果斷地一把剃掉煩惱絲,頂著光頭昂首走在大街上;反復的口腔潰瘍讓你進食艱難,你就一小口一小口的呷湯;病灶壓迫氣管,讓你整夜咳嗽無法安睡,可稍一有精神,你就又出現在公園的練功場上……你居高臨下睥睨病魔,病痛的摧折,根本擋不住你鍛煉的步伐,更澆不滅你與生命討價還價的勇氣。你的身子愈來愈瘦,聲音愈來愈弱,可是,每一個電話里,最先傳來的還是你爽朗的笑聲,疼痛和折磨你從來不說,你說的是,我要練功去了,我要看書去了,我要郊行去了,我要享受美食去了……


日將西盡,一片火海突然因絢羽的投入而旺盛成世間最美的顏色,萬物莫不因贊嘆而垂淚無言。命運賜你以疾患摧折,而你報之以生命之歌:鳳凰于飛,翙翙其羽……

從今之后,那蟬蛻而生的鳳凰,將以搏扶搖而直上九萬里的姿態,翱翔于九天之外。


世間再無豆娘子


你從來話不多,喜居幕后。只有走近你,才能感受到你心底坎坎擊鼓的韻律,真實的你,低調內斂,聰穎靈動,心思縝密,愛好廣泛,堅韌敏行。你該是那種典型的聽從內心指引,胸懷涵海,與天地共吞吐,貞靜地在暗夜里默默成長的淑女。

你愛書。小小的臥室一面墻,各種書籍堆成了小山。歷史、地理、人文、攝影、建筑、繪畫……你告誡我,書可醫愚,不管再忙,不要忘了看書。印象中的你,不管走到哪里,包里永遠有一本書讓你迅速安靜下來。工作再忙,俗務再雜,你對自己嚴苛的要求亦不曾有絲毫松懈。記得有一段時期,你在攻讀古漢語,詰屈聱牙的文字難以理解,你在網上搜索資料,抄下摘要,然后在班車上一點點默背消化,并不忘在頓悟的一刻與我分享心得。《蜀道難》、《長恨歌》、《琵琶行》、《赤壁賦》等名篇,你張口就來,沒少在我情不自禁“拽文”忘篇之時救急。而在你病重之際,還不忘給我推薦好書,常常感慨于《巨流河》描繪的巨大歷史滄桑感,醉心于《秘密》呈現的奇妙世界,樂而忘返地享受在《清歡三卷》的情深境明中……

你的畫清新素雅,自然唯美。開始學畫時已年三十有余,那段時間,各種畫冊,畫論是你日夜癡迷研究的對象。你說,畫還是不畫,總是要老的,所以,做什么事,想做就做,永遠不晚。你在不經意間,不知遺多少箴言如明珠贈我,現在回想,皆是財富。

你的文樸素純真,書真性情,寫大智慧。朋友情、母子親、讀書所得、攝影偶記、旅行隨筆、心情漫步等,各種體裁均有涉獵。作為極少數讀過你作品的人,我從中感受到的是一顆柔軟的心,一幅博愛的胸襟,一份對自然萬物歡喜感恩的情懷。

你最愛的當是攝影。拿起相機,行云流水間,萬物映于心底。多少次一起出行,你的眼中,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得到的是不一樣的明白。你最為大家稱道的《閥門系列》,拍的是閥門,更是一份執著,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陰晴雨雪拍攝不輟,你嚴謹的態度,精準的技術,呈現給大家嘆為觀止精到傳神的作品,你用自己的熱愛賦予了這些普通的閥門以豐富多彩的生命意象,你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美就在身邊,美寓于平凡。

你的細膩與詩意沆沆于你的微距作品里。一方絲帕,一管唇彩,一片樹葉,一塊蔬菜,都會誘發你蓬勃的創作激情。靈動敏銳的感覺,傳遞出你心的批注眼的旁白。當然,更忘不了你蝸居草叢,為拍一只昆蟲而一伏就是半天的辛苦,忘不了你為試驗效果,而在深夜持手電找蟲子的異想天開。

你安靜純粹,心存歡喜,表達親密的方式之一,就是為密友們冠以“雅號”,比如“愛勤海”、比如“一心蓮”、比如“霞滿天”,比如“神仙侶”,還總有一番真誠的說辭。你叫的親切,我們也應得開心。那次看到你拍的豆娘作品,忽然心下一動,貌似弱不禁風,嬌小無比的豆娘,其實在鏡頭下體態優美,顏色鮮艷,翅膀華麗,更有著堅強的底色,從此,“豆娘子”便成了你的雅號。

只是現在,在滂沱淚雨中,才發現,縱使青鳥再殷勤,此去經年,世間已再無豆娘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此情可待成追憶

你離去的幾天,天空晴朗,艷陽高照,但初冬的寒風痛徹每個人的骨髓。人生路途中的打擊和別離,讓我們更加認真地去體味生命的意義,友情的珍貴。

永遠為有你這樣的摯友而自豪。你不可抗拒地展現著人性的陽光面,你把自已錘煉的干凈澄澈如晶玉。很少能在你口中聽到抱怨聲,聽到對別人的譏諷、嘲笑或暗地里的不齒。我們之間,互相毫無保留地坦露心聲。對你提出的任何剴切指正,我一向從善如流;你定讞我的張牙舞爪與疏漏,我乖乖地接受。你幫助我看到自己的匱乏與迷惘,毫不吝嗇對我以鼓勵,永遠義無反顧地支持我……現在回頭來梳理過往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都是你遺我的美好禮物,卻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提醒我寶愛一切友善,一切緣分。


還是忍不住回頭,回憶的路上,像人頭攢動的集市,擠滿了美好的往事。

皆只因我們有著太多共同的美好記憶。天安門廣場前,兩枚傻大妞在清晨的寒風中蹦跳著留影,比誰跳得高,比誰的姿勢更奇葩,那是我們倆;南京城墻上,跑上跑下,為能拍出古都曾經的風聲鶴戾的氛圍而不斷變換角度取景,那里曾經有我們倆;在蘇洲小鎮里故作深沉,來來回回在小巷子里留下背影的,也有我們倆;貼著火車床鋪,傾聽車輪一寸寸軋過鐵軌,喟嘆生命如旅途的,還是我們倆;無錫紫砂一條街,流連忘返的,少不了我們倆;涎著臉滿平遙城遍嘗美食的,不好意思啊,仍有我們倆……

你秉持一腔熱情,重情重義,對我呵護有加,甚至在病中,也不忘為朋友們祈福。我們曾經相約,要用此生結伴走遍神州的東南西北,言猶在耳,人卻離場。

你離開的前一天,我到醫院看你,那時的你,大多數的時間處于昏迷之中,病情的折磨已讓你口不能言。但聽到我的呼喚,你卻馬上睜開雙眼,你的眼睛還是那樣亮,在病房淺淺的微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你澄澈的鋒芒余光,還是一層盈盈的淚光?我把你瘦弱的手捧在掌心里,看著虛弱的你,冰炭置中腸。不知道你離開時有沒有在心底流淚?有沒有在心底吶喊?我每天晚上將紙筆置于枕下,盼望你回來告訴我你的心聲,可是,你竟一次也未到。


最后的告別,照片上的你笑嫣妖嬌,而鮮花翠柏間的你動也不動,緊閉雙眼。我深深彎下,長淚不舍相送。

替你委屈!你,活了一世的冤枉!

問蒼天,你這么溫柔地包容大地,怎就缺了她的一簞食一瓢飲?

問大地,你這么寬厚地承載萬物,怎就少了她的一片瓦一簟席?

天地無語,而同哭者眾。

相知一場,白白領受你的關心,不說再見。既然死生同爨,就不是漸行漸遠,愿你我來世以眼認眼,道涂相見。我知道,在以后的每個日出日落間,紅消紅退時,我們的每段往事,永遠升起又落下。

而重情重義一如你,我的摯友,魂兮歸來,好不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66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2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0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1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02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3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68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90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88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9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Vector結構圖 Vector主要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add(E e)...
    小魚嘻嘻閱讀 611評論 0 2
  • 約進華來家里吃飯,相聊甚歡。炒蛤蜊,紅燒扁魚,進華感嘆魚不夠辣,說溫馨沒發揮出川妹子的麻辣風啊,看來離開重慶這么久...
    一肩月光閱讀 381評論 0 1
  • 在唐山生活,只要一打車,碰到個能聊的司機,就問我是哪的。因為他們唐山人從來不說普通話。 我這口混雜著廊坊、北京、滄...
    藝范兒閱讀 375評論 0 0
  • 那段時光,是陸勵成最美的時光么,他自己知道,他自己評定。 被時光掩藏的秘密,定格在孤獨的...
    黎研閱讀 502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