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業震蕩。
于是,引導教培從業者嘗試其他行業和崗位。
產品策略手段上了,運營手段也上了,最后卻發現成果差強人意。
站在平臺的角度,我們觀察教培業求職者的轉行行為發現:對于轉行,求職者分為強意愿、弱意愿 和 無意愿三類人。
強意愿的求職者,轉行的行為密度非常高,自己就會去找尋新的工作機會,更積極的向不同行業投遞簡歷,搜索更多可能的機會。這一類的求職者,也是最容易得到面試邀約,更快找到新機會、走上新的工作崗位的。
弱意愿的求職者,轉行的行為相對較少。他們更像是還沒從這場變化匯中緩過神來,主要在關注教育相關的行業,但是也會接受不同行業跑來的橄欖枝:聊聊就聊聊唄,多個機會多條路,萬一碰到合適的呢?
最令人撓頭的,是無意愿轉行的求職者。他們并非不勤勞,一遍遍的刷著職位列表,向教培業的崗位投遞著自己的簡歷。殊不知,對側的HR可能連公司的離職手續都處理不完,哪有空處理新增的簡歷投遞呢?于是,在一次次的石沉大海之后,求職者遷怒平臺:你們平臺上沒有活人!客服道歉并建議其查看別的工作機會,可是他還是在查看教培相關的崗位。
求職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剃頭挑子一頭熱,哪里能撮合成求職面試?
除了產品和策略的手段,為了更近距離的接觸到前教培行業的求職者,我們也通過用戶運營的方式拉群,引導大家看看本地新的、相關的工作機會。告訴大家哪些行業在招人,哪些行業更愿意接受教育行業的從業者。
可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效果兩塊五。外力無法幫助逾越的,是人心中的那道坎:“除了教培,我還會做什么呢?”
我問運營同學:那些弱意愿 或者 無意愿的求職者,是在行業里沉沒成本太高,從業5年以上的人么?
運營同學回復我:沒,很多只在教育行業從業了1-2年。
大跌眼鏡,無言以對。
自助者,天恒助之。
除了教培,你可以嘗試的可能性還有很多。。。
202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