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人沒錢,富人有錢,這是我們都可以看到的。
但是我們常常忽略的是,富人因為思維上的優(yōu)勢牢牢掌握著現(xiàn)在的資源和未來的機會;而窮人則由于在思維上的缺陷,導致自己毫無翻身的可能。
?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01
你為什么是窮人,而且還總翻不了身?
窮人沒錢,富人有錢,這個我們都知道。
但我們更想知道的是,窮人到底因為什么原因,導致很難有機會變成富人?
我們先來看一道選擇題。
商場在做促銷活動,兩件衣服都在打折,其中一件原價500元,現(xiàn)在賣200元;另外一件原價300元,現(xiàn)在也是200元。
那么,如果是你,你會買哪一件?
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答案。
...?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在于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
很多的人很可能會選擇第一件,因為這件衣服的性價比更高。
而且,如果折扣促銷的力度更大(比如便宜到150元),更容易讓人感覺“賺到了”,而產(chǎn)生相應的沖動購買。
但是富人很可能選另外一件看起來并不那么劃算的衣服,也很可能無視所謂的折扣活動,根本兩件都不買,反而去買沒有折扣的衣服。
因為富人思考的核心邏輯從來不是“劃不劃算”,而是我“需不需要”。
而這,也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最大的差別。
窮人因為缺錢,所以在考慮問題過多的想的是成本,所以凡事都要量入為出,什么便宜選什么;
富人相對不缺錢,所以考慮問題更會從體驗獲得或者增加收入的角度,也就是這個東西我喜不喜歡、需不需要,從而去決策。
這樣的思維差異,導致日積月累下來,窮人家里堆積如山的都是看似便宜實則用不上的東西,或者堆滿了價格便宜但質(zhì)量并不過關的東西。
而窮人不只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從中翻出自己還能用的上的東西,還要為頻繁更換低品質(zhì)產(chǎn)品而費更多的錢和時間。
富人由于買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能用的或者可能增值的東西,過一段時間自己不喜歡了無論如何處理,這過程已經(jīng)享受到了,真正的是“賺到了”。
這種現(xiàn)象,在暢銷書《稀缺》里被總結為“管窺效應”:貧窮讓我們只關注資源本身,而比擁有資源更重要的目標和體驗,則是徹底的被遺忘了。
所以,這點思維上的不同,已經(jīng)不是做事風格上的差距,而是思想格局、思想境界上的差距!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02
?窮病,你真以為是靠意志力能治好的嗎?
在電影《我不是藥神》里,有著十多年行騙經(jīng)驗的假藥販子張長林,曾經(jīng)一片好心的告誡準備給病人低價賣藥的程勇:
“你是無法拯救所有人的,
這么多人,
你救得過來嗎?
其實世界上只有一種病,
那就是窮病!”
事實上,貧窮確實有一種力量,讓人陷入無法脫貧致富的怪圈,越節(jié)省越貧窮,越努力越掙扎:
循環(huán)開始-“窮買賤”:因為貧窮,買東西就挑便宜的,“管窺效應”開始起作用;
循環(huán)過程-“傻堅持”:花了錢就覺得必須要用,不能隨便扔掉,否則就是浪費,結果“沉沒成本”讓你更不愿放棄,甚至為了維持再投入更多錢和時間;
循環(huán)重復-“太糾結”:東西不好用卻舍不得扔,結果積累的越來越多,心理面總是僥幸的認為有一天會用得上。
結果,心理上想象的嘗試從未發(fā)生,導致自我糾結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反而無力思考真正能改變現(xiàn)狀的事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窮人的生活,小事頻頻決策,大事不會決策。
由于在小事消耗了過多時間精力,窮人的大腦太過于疲勞,根本沒有時間去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同時,為了“補償大腦”,窮人還會時不時的用行動慰勞一下自己,比如買垃圾食品,玩游戲放松、中斷學習等。
于是窮人開始總是會特別內(nèi)疚,覺得這都怪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強大。
然后,他們開始強迫自己更堅持,于是又進一步消耗自己的意志力,大腦更加疲勞,更堅持不住,再次形成了“補償大腦”行為。
所以,不止沒有改善結果,窮人的內(nèi)心反而更內(nèi)疚了!(當然,也有可能有些窮人心理的自我防御機制開始起作用,為了自我認同而放棄努力了。)
那么,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突破這個窮人命運的怪圈?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03
治窮病,首先要從治愈思維方式的貧窮開始。
如果單憑意志力不足以改變窮病,我們就得想想別的可能的招。
其實,窮人雖然缺錢,但是時間還是“相對富裕”的;而且由于大多數(shù)窮人時間利用的極其低效,提升的空間很多,所以改變的機會也很大。
而要改變這點,就需要我們從老祖宗的瑰寶《孫子兵法》里面找答案。
對于時間的利用,其實就好比戰(zhàn)爭對于行軍的要求,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同樣一直在不間斷地發(fā)生著,同樣一直在點點滴滴的改變著結果,同樣也都是針對性的調(diào)整就足以改變結果。
我們看看《孫子兵法》第九篇的“行軍篇”都說了什么。
“行軍篇”的內(nèi)容歸納起來,就是“4S”:
第一個S是Success,是指掌握好在山上、水上、斥澤、平陸四種地形的行軍要領,從而獲得爭利制勝的辦法;
第二個S是Safe,是指渡河、險地的水陸行軍保障安全的辦法;
第三個S是See,是指用32個辦法可以觀察行軍過程中敵人的一些征兆,進一步發(fā)現(xiàn)敵情的變化;
第四個S是Soldiers,是指要想交戰(zhàn)時的“用兵一時”,在平時訓練和行軍過程就要“養(yǎng)兵千日”。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行軍就是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才能,就是運動的才能。”所以,戰(zhàn)爭的結果在平時行軍就已經(jīng)基本形成,最終交戰(zhàn)只是實質(zhì)結果的發(fā)生,平時的訓練和行軍才是關鍵。
同樣的,最終決定窮人能不能逆襲的關鍵,從來不是什么好運氣,或者什么神奇的臨場發(fā)揮,而是你在平日里的時間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所以,根除“時間不值錢,時間不重要”的思維,才是窮人想要翻身最重要的思維轉變。
因為只有把時間當作自己命運轉變的關鍵燃料,然后才會開始有具體的辦法突破。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04
?治療窮兵的三個藥方,招招都有效!
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多多少少有一些窮人思維的毛病,并且想要改變自己,有三個藥方是可以改善思維上的缺陷的。
1、清理已有物質(zhì)里的“垃圾”,逐漸建立品質(zhì)導向的消費理念。
由于已經(jīng)有了時間值錢觀念,那么就應該把那些已經(jīng)存在會嚴重浪費時間的“垃圾”進行適當?shù)臄嗌犭x。有一句話老話說的很好,“窮人才留破爛,越留越窮。”當我們把這些不需要的東西扔掉了,就一定會有種思維上如釋重負的感覺。
同時,為了避免再次堆積“垃圾”,下次要沖動浪費的時候,先問下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我未來使用這個東西還有場景嗎?會不會又是一個壓箱底而舍不得扔的寶貝?
2?減少消耗意志力的支出,讓自己在“行軍”中培養(yǎng)成就感和興趣。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失敗是因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強,而那些成功的人士都是特別善于堅持的人。
其實,他們只是更善于從別人需要堅持的東西找到樂趣罷了。
現(xiàn)在如果你基礎不好,卻又想學英語,又要早起健身,還得加強學業(yè)/工作技能,還想改善人際關系(定期花時間和親密的人聯(lián)系),那么你最好不要全部要求自己一下都做好。因為其中的任何一項,都能把你意志打沒了。
3、 培養(yǎng)“目標導向”的思維,同時注意拓展視野。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相對而言,窮人更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數(shù)理化、去學習工科,因為這樣“好找工作”;相反地,富人更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現(xiàn)在看起來沒什么用的哲學、歷史、藝術,因為這樣可以“激發(fā)興趣和想象力”。
結果就是窮人的孩子選了自己不愛的專業(yè),從事著自己不愛的工作,創(chuàng)造力大打折扣而缺乏長期發(fā)展動力,而富人的孩子則自始自終一直被自己的興趣驅(qū)動著去做事,不止動力無窮、樂在其中,還容易出成績。
谷歌公司曾經(jīng)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時間利用7/2/1法則”:也就是公司會要求優(yōu)秀的員工把時間切成十份,其中的七份用在當前的核心業(yè)務工作,兩份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與核心相關的業(yè)務工作中,剩下的10%的時間和精力,則用來去干看起來毫不相關,但是可以影響未來的全新的事情上。
所以,我們需要永遠記住這一點,
窮人已經(jīng)輸在了起點上,而如果思維上再輸了,那么你就將同樣的敗在終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