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聽到這些議論:他是天才,有……基因;我不行,沒……天賦。最終結果天才真的變成了大師。你所認為的不行,成了普通人,這就是自證預言。但有一個人就偏不信,他就是安徳斯·艾利克森,他經過多年研究寫了本書叫做刻意練習,他認為天才、大師不是所謂的基因、天賦決定,都是經過后天無數次刻意練習獲得的,正好印證了愛迪生所說的一句話: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99%的汗水就是我們要求的刻意練習。
什么是刻意練習?
在一個已經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找到一位在這個行業有一定水平的導師,他必須有可以傳授給別人的訓練方法,由他制定計劃,你要做到的就是制定目標、走出舒適區、按照導師指示去做并緊跟目標,適當調整;適時反饋,發現錯誤并做出相應調整;經過多次重復訓練產生心理表征,這樣既可以著眼全局、又可以專注具體,所謂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刻意練習終究造就卓越表現甚至大師。
在工作、生活中如何運用?
首先心態最重要,我們要拒絕三種錯誤思想:第一,能力受基因特征的限制。要知道人人都有潛力,人人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提高、精進。第二、足夠長時間地做某件事情,一定會更擅長。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能力,反而會下滑。擁有30年駕齡的出租車司機,就能成為賽車手么?當然不能,30年以后的駕駛技術可能還沒有他剛開始的技術好呢。第三、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沒有正確的練習方法,即使你足夠努力,也無法讓你有更大進步。
其次尋找好的導師,開始專注和投入練習。如果沒有導師呢?自己設計練習方法;用“三個F”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糾正(fix it)。訓練中出現瓶頸怎么辦?換一種方式嘗試直到發現弱點并攻克為止。
最后隨時保持動機,才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后半途而廢。很多人在新的一年剛開始時,都會給自己訂目標,過了一段時間,很難堅持下去,最后功虧一簣。
如何保持動機呢?
一、強化前進的理由。比如想象擁有某項技能,讓自己更自信、生活更好,把練習當成一種投資而不是代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這種信念的力量非常強大,可以戰勝你遇到的困難;讓你周圍的親朋好友鼓勵、支持你;加入一個共同目標的練習社群、互相學習、激勵、監督。
二、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留出固定時間練習,不要被其他事情所干擾;走出舒適區并保持專注,就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每次訓練時間限制在一小時以內,超過無法保持高度專注。
三、精心設置目標。將漫長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完成的目標,比如年、季度、月、周目標,并設置獎勵,每完成一個目標時,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這樣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又可以激勵自己。
人人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成為天才、大師,不要再一味的迷信基因、天賦決定論。也許基因、天賦一開始在具有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優勢變得越來越小,到最后,刻意練習的時間長短反而決定了最終的成就。為了重蹈自證預言的覆轍,我們應該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并努力想辦法去開發這些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