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習一項技能時,行動之前少一點“臆想”,沒什么可害怕的。別猶豫,立即行動。
? ? 害怕剛開始做得不夠好;害怕不確定性;害怕每一次選擇或多或少帶來的風險;
? ? ? 我們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我現(xiàn)在選擇學這個真的可以嗎?萬一沒用怎么辦?之所以不由自主,是這時候這掉進了——“你除非告訴我學這玩意兒有什么確切的用處,不然我才不學”的思維大坑。在知識面前“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個道理你真的理解了?理解后真的接受了?接受了之后真的踐行了?從我當前的情況來看:沒有。
? ? 如果連自己想到的可以馬上踐行的事都沒開始做,而欺騙自己說不知道怎么開始更好。或者直接逃避,欺騙自己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那怎么有資格配得上更重要的事。
? ? 因為害怕做得不好而猶豫做不做而后不做很吃虧。
? ? 拿自身舉例,我現(xiàn)在是沒有處理好與情緒的關(guān)系,我知道現(xiàn)在我在猶豫。我猶豫來源于我對英語的焦慮,我知道它對我足夠重要,而且我不開始做與英語有關(guān)的事就有些說不出的難受。那阻礙我的不去開始的是什么?不知道怎么開始更好。是去背單詞?是寫英文段落?是看《天天用英語》文章?還是繼續(xù)《Principles》?萬一沒用怎么辦?!這樣真的能提高我的英語嗎?萬一浪費時間了怎么辦?——這是面對選擇時內(nèi)心的聲音。
? ? 沒有篤定“這件事必須要做,做不好也要開始做”。行動之前問自己“我這樣真的可以嗎”?面對不確定性時,我膽怯,因為這膽怯我的決心變得不堅定,我因此遲遲不敢踏出踐行這一步。
? ? 這不正是“在不該追求百分之百安全的地方追求百分之百安全感”嗎?這樣只會使我寸步難行,永遠在門外徘徊。而這其實是我害怕我做得不好,我“臆想”了選擇以上每一個都麻煩,于是我愿意繼續(xù)“臆想”,遲遲不開始任何一個。而不知道開始那個更好更多的是借口,是我害怕做不好而不做給自己找的借口,甚至把它推到“情緒”身上。時間“浪費”在增長能力上這叫浪費嗎?這分明是投資自己。
? ? ? 接著進入在行動中,還會懷疑自己,接著那懷疑的情緒而后再次半途而廢。
? ? 因為相信了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全感,而“不知不覺”地決定把那感覺活成現(xiàn)實,向自己一次又一次證明:“可能我就是這么一個喜歡懷疑自己而后放棄的人吧。可能我就是這么不自信吧。”也正因為沒有做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完完整整地學會一項技能,重復一遍又一遍地“半途而廢”再次強化了那份對自己的不確信。不斷“錘煉”了自己半途而廢的“能力”。
? ? ? 在這個時候把自己聽過的道理忘記得一干二凈(不踐行,這個道理就沒用,你忘了?)——“面對知識,面對實踐的時候,長期來看,無論如何都會有更好的。總是會有更好的意味著說——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短期來看,可能有最好的,長期來看只有更好的。雖然將來一定有更好的,但如果我連這個我想到的最好的都沒試過、做過,沒做好過,怎么會知道未來更好的有那些呢?”這是今天復習《財富自由之路》音頻版的內(nèi)容。怎么到了該用的時候就把它們忘記得一干二凈了?!這些簡單樸素的道理你覺得都聽“膩”了,卻都被踐行這道屏障活生生地讓它們與你無關(guān)。
? ? ? 那么現(xiàn)在更重要的是什么?開始踐行。我認為當前更好的選擇是:繼續(xù)讀《Principles》這本書,一定要讀完它,不要半途而廢,這也是“用”英語的實踐版。
? ? 長期來看認真讀完一本原版書一定有用,即使它在當前還看不出什么確切的效果,甚至讓你產(chǎn)生“這樣真的可以嗎?”的感覺,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事實的存在——事物的發(fā)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斷積累,長期來看你英語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提高。別去相信感覺,篤信自己的未來一定會因為今天行動逐漸不再笨拙,明天一定會更好。相信自己的選擇,在結(jié)果來臨之際認定它絕不動搖。
? ? 你堅信,繼續(xù)前前進才可能看得到你到底做錯了什么,你需要改進的有那些。在行動中發(fā)現(xiàn),在行動中思考,在行動中改進,而后繼續(xù)行動。
? ? ? 我深刻地體會到:不是等著別人告訴你這個道理重要,你再去踐行,(甚至有時候告訴你了你也沒踐行),是你自己要確定做這事對你很重要,很寶貴;是你自己相信這就是你的選擇,你相信這個經(jīng)過思考之后屬于你的選擇,你再認定這個選擇。我想“我這樣真的可以嗎?”這句話在你腦海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會減少許多吧。因為,這是你自己獨立思考的選擇。
? ? 思考也是要真正自己踐行之后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