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單純的生物性生存,它的意義更在于活的充實圓滿,充分利用時間與潛能,發揮個人特質,并與宇宙萬物契合相融。”——《發現心流》
?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追尋自己喜歡的事,想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
?但在這些之前,應該先發現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哪里,從而判斷自己更希望將時間用在哪里。自己的潛能是什么,哪些可以開發,哪些是自己希望發展的,如何發展。
? 將這些結合在一起,發展成一種具有行動性的行為方式,才能找到自己想要追尋的意義。
? 任何的意義都不會憑空出現,是需要事件和思考作為依據,用行動和改變進行反思,才會出現在我們的心中。
? 雖然進行理性分析,看起來和做起來都有些“冷漠”,不像“追求自己熱愛的事”那樣聽起來讓我們熱情澎湃。但擁有意義的意義,不就是為了實現意義嗎?
?只有能夠被轉化成行動的意義,才能讓我們的熱情持續。
? 那些具有意義的人,也是通過反觀自己的經歷,結合自己的能力和真實感受,才找到人生的意義的。意義原本就在那里,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意義的“眼睛”。
? 扎卡伯格成立Facebook是希望讓更多的人產生連接,這個人生的意義,肯定不是在剛開始做Facebook就顯現出來的,而是在不斷完善Facebook的過程中變得清晰。
? 如果現在的你還沒找到人生的意義,也不要著急。只要能堅持的反思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人生意義。
? 而情緒,是最能帶領我們找到意義的向導。
? 何時能感受到愛、被需要和成就,這些都是只有自己才能明確感知的事。發現意義時,真實快樂的瞬間,也只有自己最能捕捉。
? 有誰能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生呢?
? 想要改變自己時,也不是是硬性將自己逼向絕路,而是改變我們原有的習慣。
? 因為習慣組成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所以改變發生的最初,并非是改變真實的自我,而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 新的生活方式也在塑造著我們新的人生,從而可以重建新的自我,讓我們從內而外的改變。
? 你選擇的生活方式,就是你人生經驗的由來,也是你當下最希望體驗的生活。
? 若你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就不去改變。若不喜歡就要通過改變原有的習慣,讓自己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最后都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快樂。
? 最使我們快樂的生活,其實是與能力想匹配的工作和生活休閑。能力的提升和周圍環境的變化,也會讓你被動改變生活方式。與其如此被動,為何不去主動選擇讓自己愉快生活的方式。
? 最了解我們感受的是我們自己,能發現讓我們快樂的生活方式的人,也是我們自己。只有自己主動承擔起自己生活的責任,自己希望過上的生活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