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游覽時,想去探訪一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大學舊址,在翻看地圖的時候,旁邊一個地名讓我眼前一亮:賽珍珠紀念館。
賽珍珠是位美國女作家,她因為敬佩清末北京的名妓賽金花而給自己取了這個中國名字。她父親是位在中國傳教的美國傳教士,賽珍珠出生不久,父母就帶她來到了中國,主要成長的地方是在江蘇鎮江,家里還請了私塾教她中文,所以她的漢語水平是非常得好。25歲時她嫁給了一位美國的農業學家,并在1921年29歲時來到了南京,一起在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執教,賽珍珠主要教授英語文學。1931年,40歲的她完成了小說《大地》,這部小說主要是描寫中國普通農民的生活,并于193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她后來還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1973年3月6日,賽珍珠在美國逝世。
賽珍珠對中國這方水土和中國普通民眾,都充滿了熱愛之情,大概是她從小就和中國的普通大眾生活在一起的緣故吧;她將中國稱之為她的養育之國,但是她的直言不諱讓她在民國政府和49年以后的中國政府兩頭都不太討好,甚至美國政府都覺得她有點點“親共”;能像賽珍珠這樣,搞得幾方都不太歡迎的人,恐怕也是少有吧。1972年中美之間關系解凍,當時她滿懷希望申請想回中國來看一下,但是卻被拒絕發給簽證;1973年82歲,她帶著遺憾去世,她穿著中式的旗袍下葬,她的墓碑上只寫了賽珍珠三個漢字。
賽珍珠紀念館就是他們夫婦兩個在金陵大學教書期間,一家人住過的舊居,位于現在南京大學校園內。我也知道現在的大學管理嚴格不太好進,但是仍然抱著一絲僥幸,來到了南京大學的正門。果然看到學校的管理還是很嚴格,實行一人一卡的出入制度,門房里還有個門衛看著;要是以前,我可能就打退堂鼓轉身走了,但是現在一是我臉皮也厚了,被攔住了,大不了轉身再走;二來不進去看一下,我也不甘心。看到旁邊有個學生,我就若即若離的跟在后面等他刷卡,閘一開我就緊走了兩步,但是閘很快就合攏過來,我也不管不顧往前一沖,門衛也沒有阻攔,就進入了校園。
賽珍珠的舊居位于南京大學校園內西墻邊,是學校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一棟兩層的磚混小樓,保存還算完好,現在是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居旁邊有維修班工房,有個設備機房,還有一個什么維修中心之類的樓房,圍繞著故居種了一些樹木;小樓的西南角有一尊她的半身雕像,這是2012年才放在這里的,作者是鎮江籍的工藝美術大師朱慶棠。小樓是坐西朝東的,東面有一個四根柱子支起來的門廳,門廳上方是一個小的陽臺,除了這個小陽臺以外,整棟小樓再沒有其他的陽臺;正門有個木質的小紗門關著,我拉開木門,木門上掛著的一個銅鈴發出悅耳的聲音,但是里面并沒有人回應。從玻璃向里望一望,看到有個桌子上放著“簽到處”,看來這里也是有開放參觀的,可能今天不湊巧吧。
在網上搜了一下,賽珍珠紀念館有一個公眾號,里面有小樓內部的介紹,還留了一個電話號碼,告知如果需要參觀的話就打電話預約,這樣才能安排進入校園;但是我打了好久這個電話都是忙音。
在很久以前,我就看過賽珍珠的一些傳記,也看了以她的小說《大地》改編的電影,電影里一群高鼻子洋人穿著中國的服裝,演繹中國農民的故事,還有點挺搞笑的,但是對中國農民的感情是真摯的。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她對中國和在中國土地上生活的農民的熱愛使我印象深刻。時間已經久遠了,我都已經忘記了她和南京的關系,這一次無意中找到她的舊居就過來看一看。
坐在小樓旁邊的臺階上,天陰沉沉的,還有點涼,圍著小樓一圈的樹木有好幾個種類,大的看起來也有一二十年了,但生長的并不整齊,橫七豎八的,加上周圍機房的襯托,這棟小樓顯得有點荒蕪和孤獨,可能多年以來,南京大學的校園格局有了一些變化吧。盡管今天沒能進入小樓參觀,但能在這里看一看坐一坐,緬懷一下這位使我深受感動、無比熱愛中國的美國女作家,也會是我南京之行最大的收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