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學貫中西的西方大師之二---鎮江的女兒:賽珍珠
八角道:“現在來說說第二個學貫中西的西方大師---賽珍珠。她是個女人,但是別記成賽金花啊?只不過中國人認為她是美國人;而美國人認為她是中國人。”
小武笑了一聲,道:“好的,我不會記錯。但是她到底是哪國人?”
八角捋須道:“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出生于美國,但是當母親剛產下這個小珍珠(Pearl)之后,也沒有坐幾天月子(美國女人不需要),就登上了漂洋過海去中國的大輪船。當小珍珠變成三個月大的嬰兒的時候,她已經抵達了中國生活的第一站:江蘇淮安。從此以后,她在華東(江蘇、安徽、江西)各地成長、生活了40余年,又返回了美國生活了40年。”
小武睜大眼睛道:“如此說來,賽珍珠是個Made-in-China的美國人? ”
八角點頭微笑道:“不錯。這就是賽珍珠最大的優勢---她應該是最了解中國底層人民生活的外國人。通過寫實中國普通農民的生活,她后來所發表的《大地》等著作、使她成為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既獲得普利策獎、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小武驚嘆道:“賽珍珠在文學上的成果非同小可啊!想來她的作品成為貫通了中西的橋梁?”
八角頷首道:“正是如此。先給你介紹一下、賽珍珠的成長經歷。”
“首先,賽珍珠的父親賽兆祥,是一個美國來中國的傳教士,無論奉命去何等艱苦的鄉村傳教,依然十分虔誠而不怕生活艱難。賽珍珠的母親卡羅琳,是個十分崇拜自己老公的事業而一直毫無怨言的女人---雖然自己親生的四個孩子在中國因為醫療跟不上只存活了一個嬰兒(就是小珍珠)。”
“父母的特點也顯著影響到了賽珍珠自己的性格,她長大后也嫁給了一個美國來中國的傳教士約翰?布克(John S. Buck)。布克(或譯為卜凱)在安徽宿縣傳教之余,還親自下田種地,同中國農民打成一片,因為他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的就是農科。”
小武汗道:“像賽珍珠母女這樣的女人,如今世上還有嗎?我也想找一個……就她家里的男人,也同樣是稀缺動物吧?”
八角嘿嘿一笑,繼續道:“小珍珠剛剛懂事,父親就奉調攜全家遷居江蘇鎮江工作生活。這樣,她得以在鎮江度過了開心的童年和少女時光,一直到18歲后去美國讀大學。”
小武微笑道:“小珍珠在鎮江的生活很開心?你真的知道?”
八角捋須微笑道:“當然了。她在書中寫道:有時候和奶媽說著各種蘇北土話、還聽講中國各種名著故事;有時候跟老師孔秀才上私塾,而孔秀才發現她很有文言天賦,就嚴格要求、傾囊以授。”
小武訝道:“一個美國女孩,居然讀私塾?內容是四書五經?而且老師還考上過秀才?”
八角點了點頭,道:“這確實是很難得的。小珍珠的父母刻意讓她從一開始、就接受最純正的中國傳統教育。因此甚至決定,等她私塾的啟蒙完全結束后、再讓她正式開始學英語。當然,這也是后來賽珍珠的中文水平一直好過英文的原因。”
“當她長大后回美國的時候,賽珍珠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很是普通,別說理解美國的俚語、俗語相當困難,就是簡單地融入社會也花了好長時間。后來即使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依然被美國某些文化精英所鄙視:‘這樣的英語水平也能得獎?那哪個作家不能得諾貝爾文學獎’?”
小武笑了,道:“語言也就是工具罷了,關鍵還是看你寫的是什么內容。但是,讓一個外國小姑娘去苦讀四書五經,這很不容易吧?難道她的童年很快樂嗎?”
八角也笑了,道:“這還是看人的。不過賽兆祥給小孩啟蒙能找到有功名在身的老師(秀才)也不容易,何況這個老師還能來家里單教一個女孩,他又很愿意教---這都是少有的機緣吧。所以小珍珠的文言文水平突飛猛進,也非常感謝孔老師。”
“不過,賽珍珠也寫道:當在書房里搖頭晃腦吟誦古文的時候,一聽到門外的貨郎鈴聲經過,小姑娘便像風一般地跑出大門,掏出口袋里積存已久的一個銅板,換兩塊能甜掉牙齒的梨膏糖來吃。這就是在鎮江成長期間最開心的事情了……”
小武失笑道:“好吧,這的確是接中國的地氣。”
圖表 18少女賽珍珠和老師孔秀才小像
圖片來自互聯網
八角笑道:“長大以后,賽珍珠一直自稱是‘鎮江的女兒’---凡是需要填各種登記表的時候,籍貫一欄她總是填‘江蘇鎮江’。當在潤州中學畢業后,她便回到美國家鄉去讀大學。不過幾年之后,大學剛一畢業,賽珍珠又回到了鎮江,在一家女子中學里面當教員。”
“幾年后她出嫁了,又跟著丈夫來到了安徽宿縣的鄉下傳教,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農村生活。又過了幾年,布克受聘去南京大學開創農業經濟系,于是她也跟去南京教英語。賽珍珠的生活經歷很豐富,不論是在貧困的農村,還是在富麗堂皇的民國首都南京,她跟層次天差地別的不同中國人都打過交道。”
小武點頭笑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賽珍珠就應該一直是個中學女教師。然而她為什么會提筆寫作,并得了普利策獎呢?”
八角捋須道:“賽珍珠廣覽西方文學,發現其中所寫的中國跟自己知道的很不一樣,多數是戴著有色眼鏡所寫下的文字。而自己長期浸潤過的中國民間生活、并不為西方人所了解,于是賽珍珠有話要說---此后逐漸寫下了《大地》、《兒子們》、《分家》等系列小說。其中《大地》(The Good Earth,1931)最為有名,一出版就風靡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
說著,八角大袖一揮,一張書單便飄飄搖搖地飛出,小武伸手接過,一瞧全都是賽珍珠歷年作品封面,足足有上百本。
圖表 19賽珍珠著作列表(部分)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想了一下,道:“我還是有點奇怪,即算賽珍珠擅長文言文,可是這些小說是給西方人看的,中文的功夫恐怕用不上。而她的英文文筆,按你說不算很好吧,又如何能打動西方人的心呢?”
八角一捋胡須,開玩笑道:“好問題!其實在我看來,真正決定賽珍珠能夠成為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大作家的原因---是一個‘土’字!而且還不是一層‘土’,是雙層 ‘土’!所以又是一個‘圭’字!呵呵。 ”
小武大訝道:“什么是雙層‘土’?”
八角沒有直接回答,卻緩緩輕聲哼起了一首外國歌曲,小武聽來卻很熟悉。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鄉村小路,帶我回家)
To the place,I belong
(去的地方,我屬于那里)
West Virginia,?mountain mama
(西弗吉尼亞,母親山脈)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帶我回家,鄉村小路)
……”
????? 哼了一半,八角突然停住,問道:“這歌你聽過嗎?”
小武脫口道:“這首經典老歌《Country Roads》我當然聽過!它可是美國鄉村音樂的鼻祖啊!當年,輕彈吉他、吟唱這首歌的約翰?丹佛(John Denver)在全世界都不知道有多火! ”
八角笑道:“看來你的確知道一點。賽珍珠在美國的故鄉,正是歌中所唱到的,在西弗吉尼亞州、像母親一樣養育當地農民的山脈之一、青山(Green Hill)農場。要回去那里,必然要經過很長的鄉村小路(Country Roads)。”
“世人都說賽珍珠是中西文化的橋梁,這還不夠確切。因為在中國,她主要是深扎在農村體驗生活,顯得非常的‘土’氣。而回到故鄉,她還是植根鄉村,心理依然離不開‘土’氣。所以我說她是‘圭’---雙料的‘土’,這在以精英人士或者小資產階層為主的中美文學界里、都是非常難得的人物吶!”
小武有點明白了,道:“賽珍珠這種雙料‘土風’,無論在中美兩國都是罕見的。那她寫出的內容,自然會讓其它文人大出意料之外,也無法與之對比。”
八角點了點頭,道:“比如,賽珍珠描寫了自己的一個姐姐---父母的中國養女---出嫁以后連生了6個女兒卻被夫家所鄙視,直到終于生出了一個兒子,情況才有好轉。又比如,在鄉下撿到被拋棄的女嬰尸體,賽珍珠會親自去埋葬她---當時感覺就好像埋葬掉了自己的心靈一樣。”
小武深吸了一口氣,搖了搖頭道:“這些來自民間底層的真情實感,都是取材于親歷的真人真事,完全是精英們無法評述的。”
八角捋須道:“還有一篇她寫的小說,同魯迅的小說類似,說的是一個母親的兒子是革命者,被朝廷殺了頭,然后老母親去給他上墳的事情。”
小武驚道:“這不是魯迅的《藥》嗎?夏奶奶以為墳頭上的烏鴉附有兒子的魂,可以給自己托夢呢,然而終于沒有反應。”
八角微笑道:“但是在賽珍珠的小說里,結局卻完全不一樣。一則,夏奶奶在亂葬崗上的幾十個隨便掩埋的墳中,實在找不出哪個是自己兒子的,只好胡亂祭拜。二則,家里的其它女人不久又生下了孫輩,于是老奶奶又忙亂于撫養小娃娃,只好也顧不上兒子的身后事了。”
小武嘆了一口氣,思索道:“同樣一件事情,兩個大文豪寫來卻完全不一樣!大概來說,魯迅是革命性的,寫的內容是意圖改造社會的;而賽珍珠是寫實性的,寫的內容可能更接近農村的現實。”
八角輕笑了一聲,道:“不過魯迅認為賽珍珠到底是美國人,流于表面,并不了解中國國情。”
小武哂笑道:“這個見仁見智吧。不過,賽珍珠后來為什么回美國了?不繼續在中國生活了呢?是不是得了兩個文學大獎以后,想到故鄉去衣錦還鄉了?”
八角捋須道:“這個原因挺復雜。一方面有這個可能,她大約不想再當老師了。她后來的事業都在美國,既可以寫書出版掙錢,又當上了美國作家協會會長。”
“而另一個原因就比較八卦了。在1934年,42歲的賽珍珠同布克于南京離婚,之后馬上搬回了美國。后來她再次結婚,對象卻是一直落力替她賣書的書籍出版商。”
小武大訝道:“似乎賽珍珠搬回美國的事情,在她生命中是180度的大轉彎啊?她的一切都變了,之前的中國浪漫生活完全變成了另一種美國現實生活!而她新的老公,明顯是娶了一個搖錢樹啊?自己是出版書籍的人,而老婆卻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那還愁沒有錢賺?”
八角嘿嘿一笑道:“這些不好評價。但賽珍珠之前早已出軌,不排除她和布克之間已經好多年貌合神離了。”
小武的嘴巴變成一個“O”字形,道:“哦?你怎知道她出軌了?跟誰?”
八角抿嘴笑道:“此事十分隱秘,長期無人知曉。直到賽珍珠死后,她的閨蜜方才承認---說她的地下情人身份,被譽為是中國的‘拜倫’---也就是‘大眾情人’的意思。”
“但這也還是有跡可尋的,其實那個神秘男人,就是中國情圣---徐志摩。”
小武的O形嘴頓時又大了一圈:“啊??啊!”
八角捋須微笑道:“早在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的時候,徐志摩等人從上海迎接了大師入境,然后一路陪同漫游全中國兼做翻譯。一行人來到南京的時候,作為南京大學農業系的地主,布克、賽珍珠夫婦自然在座奉陪。不料方一接觸,賽珍珠馬上就傾倒于徐志摩的絕頂才華。”
“當時,徐志摩本想追求一同接待泰戈爾的林徽因,無奈佳人的態度總是封閉不納。百無聊賴之際,便也想尋找替代品以稍許得到精神慰藉,何況賽珍珠的風華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于是徐賽二人一拍即合,便悄悄地開始約會,并有了‘不尋常的關系’,倒也無人知曉。”
圖表 20賽珍珠、徐志摩、林徽因及泰戈爾訪華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忍俊不禁,哈哈大笑道:“徐志摩的本領我知道---越是才女,越會傾倒于他。好吧,我連他倆相會的場景都腦補好了,連借口都是現成的---兩人都是托辭去私訪泰戈爾吧,而實際上另有乾坤---可能泰戈爾睡覺去了。”
“后來呢,‘云中鶴’先生肯定鴻飛冥冥,賽珍珠又不會跟人說---自然普通人無從知曉、徐賽二人還有這么一段秘密情史。”
八角微笑道:“也許徐志摩忘了,或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所以他從不提起這事。但是在賽珍珠的小說中,第二年就寫過一對異國戀的青年男女、很像她和徐志摩(1925年);又過了七八年,還寫過那個男的后來坐飛機失事死亡。根據她一貫的寫實風格,文中‘徐君’的身份應該是呼之欲出了。”
小武點頭呵呵笑道:“這么說起來,真相基本是沒跑了。但是她原來那個老公,后來怎么樣了?”
八角捋須道:“約翰?布克跟賽珍珠離婚以后,一時還不想回美國,因為他在中國的事業還沒有完成。時任南京大學農業經濟系系主任的他,早在20年代就申請了專門款項,引入了抽樣調查等科學方法,委派師生們前往7省17縣、調研了2866戶農家,得到中國農業具體的第一手資料。”
“30年代,布克(John S. Buck,也譯做農學家‘卜凱’)所發表的兩本農學著作---《中國農家經濟》和《中國土地利用》---令他‘廣泛被尊為世界上關于中國農業經濟最優秀、最權威的學者’。規模最大的時候,他將農業調研擴大到22省、168個地區,其調查結果是中國農業長期的堅實基礎。”
圖表21布克(卜凱)的中國農業著作(部分)?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張大了嘴,驚詫道:“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對如‘神仙’般完美的夫妻終于分道揚鑣了,真是遺憾……”
八角笑道:“賽珍珠后來的老公是個嗜錢如命的商人,跟布克很不一樣。所以,你看他給賽珍珠出版的書,即使賽珍珠已經改嫁給他很多年了,作者的署名依然是‘Pearl S. Buck’。”
“照說在改嫁以后,賽珍珠就不應該再用前夫的姓Buck,按慣例她可以改用后夫的姓。然而作為書商,他的后夫唯恐讀者弄不清楚改名后的賽珍珠,就是得到諾貝爾獎的那個‘Pearl S. Buck’---顯然這會影響到書籍的銷量,于是力主她一直沿用前夫的姓。”
小武哈哈大笑,道:“我明白什么是唯利是圖了!連自己的臉都不要了!”
八角又微笑道:“后來賽珍珠也曾鼓動林語堂寫作,說他中英文俱佳,又熟悉中國情況,正是深入描寫中國的極佳人選。結果林語堂就此寫出了《吾國吾民》---賽珍珠還為此書做了序,對內容大加贊揚。”
“《吾國吾民》一書出版后也是大賣。不過后來林語堂認為,賽珍珠夫妻獲得自己授權獨家出版此書,然而卻克扣了大量版稅,令自己蒙受了巨大損失,就此不跟賽珍珠他們夫妻來往了。”
小武嘆道:“看來找了個商人當老公,賽珍珠自己的風格肯定也會受影響的。”
八角點頭微笑道:“不管怎樣,美國的高層很多都會通過賽珍珠的著作來了解中國。前總統布什來訪問中國的時候,還專程去拜訪過南京大學里的小白樓---那里是賽珍珠寫作《大地》的地方。”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賽珍珠在1935年離開中國之后,就再也沒有機會回來。時間一久,她也有點脫離中國社會了。尤其是當中國進入了新社會后,她所了解的、還是舊社會的中國,不免會因此誤解新中國而說出一些欠妥的看法。”
小武若有所思,道:“不錯,這也正常。但是她身為名人,所說的話就可能會被人利用吧?”
八角笑著點了點頭,道:“不錯,你還是有些政治覺悟的。所以當尼克松訪華的時候,中美關系解凍,本來賽珍珠也可以隨之訪華,她也非常想完成這個心愿---然而賽珍珠雖為此興奮了許久、卻最終被中國大使館拒簽,導致已經80多歲的她得了抑郁癥,第二年就過世了。”
小武搖了搖頭,道:“估計中美高層都擔心這次歷史性會面出什么岔子,有點怕賽珍珠亂說話。在更高的政治目的之前,只好先讓她保持低調。”
八角捋須點頭道:“如果賽珍珠能夠再多等幾年,還是有機會回鎮江去看看的。不過她的壽命已經到了,也就只能葬在青山農場了。她的墓碑上只有三個中文大字---‘賽-珍-珠’,其它什么也沒有。”
小武很吃驚的道:“墓碑上沒有英文名字?也沒有墓主人得過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介紹?這真是難以置信的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