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聊一聊郭襄。
郭襄出現在《神雕俠侶》里。1959年,金庸自己辦《明報》,為了促進報紙的銷量,開始連載《神雕俠侶》。小說連載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初創的最艱苦的階段。
當年很多讀者買《明報》,純粹就是為了追《神雕俠侶》。所以寫《神雕俠侶》的時候,金庸必須面對一個難題:你是要賣故事的,所以你沒條件任性,你得迎合讀者。
仔細看金庸所有的作品,《神雕俠侶》幾乎是最迎合讀者的一部。
按照金庸的原意,《神雕俠侶》是他作品里唯一一部要寫成「 愛情史詩 」的武俠小說,野心是打造成武俠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神雕俠侶》的原名叫《天殘地缺》。
楊過雖然終成一代大俠,但中途被郭芙斷了一條右臂,所謂天殘。小龍女雖然冰清玉潔,卻被尹志平壞了貞操,所謂地缺。金庸要寫的,是有殘缺的愛情。更何況,師徒之戀的禁忌,小龍女和楊過之間,是反禮教,反傳統的存在。
因為具有革命性,挑戰性,殘缺性,所以愛情故事才能起伏跌宕,具有敘事的強大縱深力。金庸的一切鋪墊和設定,就是為了最后一個浩大悲劇的到來。好比梁?;粯?,最終以一個虐心、深刻、浪漫與一體的結尾,才夠催人淚下。
向來喜劇博一笑,最是悲劇動人心。金庸當然懂這個道理,他其實早就設計好了悲劇的框架,再一步步豐滿。但是慢慢他就發現出了問題,讀者們不高興了。
大眾讀者們是脆弱的,連載過半的時候,讀者們根本受不了小龍女和楊過這對情侶走向悲劇。如果連小龍女和楊過都不能在一起,我們還拿什么相信愛情?
讀者們要的是皆大歡喜,要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金庸受到了巨大的干擾。
在金庸原有的設定里,小龍女從絕情谷一跳,就沒有下文了。她將和楊過永遠的分別在這塵世間,留下一個凄美的結局,奏響愛情史詩的終章。但是眾意難違,讀者們強烈要求他倆不能分開。一旦分開了,讀者們感覺受了傷,就不買金庸的報紙了。
柯南道爾連載《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時候,有一陣子把福爾摩斯寫死了,因為他覺得這個人物可以退場了。但是讀者們不答應,有一個混黑道的讀者,直接把柯南道爾給綁架了,逼著他把福爾摩斯寫活過來,不然就要弄死他。柯南道爾為了保命,就把福爾摩斯又寫復活了。
美劇《越獄》更新到第三季的時候,飾演女主角的演員因為懷孕要退演,結果編劇就把她寫死了。結果她一死,接下來的收視率暴跌,嚇得主創人員趕緊在第四季又把她編復活了。
凡是連載性質的作品,就有這層顧慮,你中途有違背眾意的地方,大眾就會把你拋棄。
金庸連載《神雕俠侶》也是間接受到了很多讀者要挾。好吧,金庸沒辦法,繼續寫吧,就寫楊過后來終于跳進了絕情谷,然后又遇到了小龍女。終于大團圓了。但是金庸實在不想繼續編了,就寫了他們最終隱居人間。
在金庸的心里,小龍女的戲份早就結束了,后來只是強行加了一場戲,博得讀者們的歡喜。
金庸曾經說過,就小龍女和楊過的性格而言,這兩個人不大可能走到最后。他們愛情當然夠偉大,夠感人,但是小龍女生性淡漠,楊過生性乖張,這兩種性格在一起可以愛得轟轟烈烈,但是注定是悲劇。
是商業化的寫作背景,影響了金庸的寫作規劃,所以《神雕俠侶》沒能按原計劃完成。《天殘地缺》不得已改成了《神雕俠侶》,本應該是一個蕩氣回腸的愛情悲劇,結果變成了大團圓的武俠春晚。
但是金庸哪里甘心呢,悲劇的那部分,他臨時改變了計劃,轉移到了另一個人物身上。那就是郭襄。
郭襄這個人物的戲份,我猜想很有可能在金庸原有的設定里,是很少的??凑俊渡竦駛b侶》,郭襄出場的時候,已經到了快要完結的時候,全書總共就40章,她出現在《風陵夜話》里已經是第33章。
郭襄出現之后,就替代小龍女成了女主角。從小龍女跳崖16年后,金庸的敘事已經沒有辦法按照原計劃進行。他很可能是靈機一動,干脆再塑造一個女主角。于是雖然郭襄出現得晚,但是戲份重。
整部書只剩7章了,但郭襄還是硬生生成為了第二女主角,可想而知,金庸有多偏袒她了。為什么偏袒她?那還不是因為,金庸想把原來設定的悲劇,繼續換一個角色演繹下去。郭襄其實是彌補小龍女這個角色身上未完成的部分。
郭襄和楊過之間的感情,是按照悲劇來寫的。所以她一遇楊過誤終身,所以她十六歲那年的煙花格外凄美,所以她騎著小毛驢尋找神雕大俠的背影讓人心碎。
最終,郭襄成為了《神雕》里最深入人心的女性角色。熱搜榜上,郭襄的熱度甩出小龍女幾條街。
另外再說回小龍女。小龍女恐怕是金庸作品里最憋屈的女主角。她出場的《神雕俠侶》里,本身就有《射雕英雄傳》里過渡來的大女主角黃蓉鎮場,在黃蓉的氣場里,她本來就很難露頭。結果,到了后期,又來一個郭襄這樣爆款女二號壓場。小龍女夾在中間,存在感受到嚴重威脅。
金庸是偏愛黃蓉的,把她從《射雕》里一路寫到了《神雕》,又把主要戲份給了她女兒郭襄。郭襄的一生,是《神雕》的終結,也是《倚天屠龍記》的開始。這娘倆貫穿了整個「 《神雕》三部曲 」,存在感之強,無人能敵。
而金庸潛意識里,是不喜歡小龍女的。大概是因為寫她的時候,受到了市場的干擾,導致心情不爽,最后把她寫成隱居,就再沒有然后了。
在《神雕》里,金庸把剩下的喜愛都一股腦傾注給了郭襄。郭襄身上既有郭靖的善良、慷慨,也有黃蓉身上的機變、俏皮,甚至還有點黃藥師身上的灑脫,執念。長輩身上的長處,都在她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如果不是為了迎合讀者,小龍女或許還有另一種存在,而根本沒郭襄什么事。郭襄的存在,是對于小龍女李代桃僵的補救措施,只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如果沒有郭襄,可想而知,《神雕》是不大好看的。金庸強就強在,即便在迎合大眾的同時,也能力挽狂瀾,堅持自己內心的一點東西。把它融進去,迎合也迎合得心思陡峭。
事實證明,小龍女和楊過的強行大團圓,博得了當時大部分人的歡喜。但最終鐫刻在記憶力的,反倒是郭襄和楊過深情的錯過,永恒的懷念。
總體來說,《神雕俠侶》對于金庸來說是一部遺憾的作品,在大方向上,史詩級的愛情悲劇沒能完成,只好讓郭襄成為了史詩殘缺的一角。
但這是這么一角,也足夠令人憐愛了。
郭襄仍然行走江湖,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希望能與楊過碰面;卻始終沒聽到有人說起神雕大俠楊過的近訊,更沒能再見一面,這其間宋亡元興,花落花開,不知經歷了多少人事滄桑。
郭襄在四十余歲那年,突然大徹大悟,在峨嵋山絕頂剃度出家,精研武功,其后收門徒,成為武學中峨嵋一派。
郭襄四十歲那年的大徹大悟,到底悟到了什么,我們不知道。她悟到的那一刻,也是金庸讓她退場的那一刻。
金庸也抱歉,這個女二號當得太不容易了,是該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