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詞柳三變

? ? ? ? 奉旨填詞柳三變

? ? ? ? 柳永,柳三變。在家里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這柳三變,天資聰穎,寫得一手好詞。舉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蘇東坡怎么樣,歐陽修又如何,那一提起柳永來,也是只有佩服的份。

? ? ? ? 話說北宋朝仁宗年間,年號好像是叫景佑幾年。通過屢次落敗,已經年過半百的柳三變中的進士。歡欣鼓舞之余,籌措滿志,意欲大展宏圖。卻不料有人從中作梗,硬生生把他的名字劃掉了。誰這么無聊啊,干這事?人家當進士不礙著誰啊。

? ? ? ?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當時的皇帝老兒名叫趙禎的宋仁宗。

? ? ? ? 宋仁宗大家應該不陌生吧,那是出了名的仁義皇帝。平時呢,對大臣也好,對宮中的一般工作人也好,都很體貼。渴了,想喝水,都怕給大家添麻煩,忍;深夜加班困了想喝點雞湯補補身體,一想不行,大家都睡覺了,不能因為自己的事讓宮里這么多人跟著忙活,然后又忍了。上朝的時候,還是開會的時候,大臣們那個個都是口無遮攔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說,皇帝啊,你這樣做不行,是不正確的,你不應該這樣。皇帝啊,你怎么可以給某某這個官位,不合乎規定。諸如此類,這種話經常能聽得到。很多時候,說的還很不客氣。仁宗有個提議,一提出來就被大臣們直接就搶回去了,一點面子都不給。仁宗呢,從來不會龍顏大怒的,都是一臉微笑,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個簡單道理,說,這些敢說話的人都是為他的江山社稷著想,看著他做錯誤的決定,不客氣地指出來,這是為了江山的穩固。即便是有些大臣的意見不對,那出發點是好的,初衷是好的。那時候人們也講不忘初心。因此仁宗不生氣。可是這些簡單道理,別的皇帝卻很難做到。他們也有他們的理,說是你就算為了我的江山社稷考慮,你也不能讓我沒面子對不對?你也要尊重我對不對?不管你是不是為了江山社稷,你頂撞了圣上,就要治你罪,這些道理大家也都能接受。犯上嗎,這是很嚴重的。做皇帝,沒有威嚴,還有什么意義?總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都對,都對,沒有誰是錯的。

? ? ? ? 可人家仁宗不這么想,尊嚴算個屁,只要人家講的對,管他用什么方式,就算是罵娘講粗口也要聽。就算說錯了,那對我也沒有損失,對不對,就當他沒說。很明顯,說話之前考慮這考慮那的,會顧慮很多,表達上就會支支吾吾。萬一又給忘記了呢,萬一錯過了呢?所以要鼓勵大臣們有話就說,給大家創造一個寬松的講話氛圍。他這樣做,也是有效果的。那個時候的宋朝,出了很多的有名人物,什么蘇東坡王安石歐陽父子,文化事業欣欣向榮,科技發展也蒸蒸日上,經濟水平那更是世界第一。

? ? ? ? 宋仁宗的這種品格即便是在當下社會,也不多見。然而遠在千年,具有九五之尊的趙禎,卻能做到如此的襟懷,難得。

? ? ? ? 即便是這樣,可人家畢竟是皇帝,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小脾氣的。再說了,你柳永雖然有才,但是你也太恃才自傲了吧。

? ? ? ? 起因是這樣的。本來呢,柳永的科考已經是通過了,還是進士呢,好像級別很高,至少相當于現在的廳局長一級。古代的廳局長,算是很大的官了,像現在,一抓一大把。因為這等級比較高,最后要皇帝親自審查一下。高級干部嗎,把關是要嚴一些。其實呢也是走個過場,皇帝不可能了解每一個考生。可偏偏柳永不同,名聲太大了,皇帝早就有耳聞。今天,當柳永的試卷呈現在面前的時候,皇帝的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 ? ? ? 仁宗記得,就是這位柳三變,有一次考試沒考中,一氣之下,寫了一首叫做《鶴沖天》的詞,對自己未能錄取,大加不滿,牢騷滿腹。說什么:“才子詞人,只是白衣卿相”。老子考不考得上,都是才華橫溢,堪比宰相。還說什么:“忍把浮名,換做淺斟低唱”。

? ? ? ? 想起這些,仁宗就惱火。好吧,你既然說朕的科舉考試是浮名,何必還來考試呢?去吧,喝你的酒,填你的詞去吧,別打攪了你的雅興。

? ? ? ? 就這樣,柳永又一次落第。這一年,柳永五十多歲了。大好年華已經過去一大半。

? ? ? ? 本來已經準備大展宏圖,卻不成想有此一出。柳永肯定是十分的沮喪。我估計暗地里不知道抽了幾次自己的嘴巴子。這張臭嘴,寫啥《鶴沖天》,寫啥《鶴沖天》,不寫會死啊?

? ? ? ? 轉而又一想,能在皇帝老兒那里混個臉熟,這也不是件很壞的事,說不定還是個機會。讓皇帝天天惦記著,這名聲還能不大?索性給自己改了個ID,直接叫“奉旨填詞柳三變”,或者“白衣卿相”。讓人一看見我的名字就知道跟皇帝有些淵源。

? ? ? ? 柳永的這種視名利地位如浮云的觀念,今天的社會也有人效仿,還有一個流行的網絡語,叫做:“神馬都是浮云”。其實,說這些話的人,內心還是對名利地位有一定的向往的,只不過暫時得不到而發出的一種牢騷話。柳永也一樣,牢騷話歸牢騷話,靜下心來,還是要找找嘛,關系啊,門路啊,弄個一官半職。不為別的,人總還要生活吧。做官之路,征途漫漫。

? ? ? ? 仁宗對柳永的性格不太喜歡,但是對他的詞卻非常欣賞。經常讓歌女們唱他的歌詞。柳永也是利用這個機會,寫了一些歌功頌德皇帝老兒的詞托人送進宮里,想求人幫忙撈個官銜。這跟當下的人送禮行賄差不多少。

? ? ? ? 可是這事讓仁宗有所察覺,反而更加不會啟用他了。這真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叫偷雞不成蝕把米。

? ? ? ? 此事在陳師道的《后山詩話》有記載:柳三變游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三變聞之,作宮詞號《醉蓬萊》,因內官達后宮,且求其助。仁宗聞而覺之,自是不復歌其詞矣。


? ? ? ? 跑關系找門路,不耽誤談情說愛,花前月下,飲酒賦詩。也不影響去煙花場所找靈感。即便再一次參加考試,也不需要做很多習題,很多時事問答,也不需要買當年的教學大綱。反正是要背的都背會了,無非四書五經。才氣呢,已經是有了,也不需要繼續努力。每次考試,依據現有的能力去,考不考得上全看運氣。平時呢,就喝喝花酒,在眾多的姐妹群里消磨時光。這日子也過的很愜意。很多人向往又得不到的。

? ? ? ? 青樓的姐們,個個都喜歡他,巴望著能給自己寫歌詞,好讓自己一曲唱紅。

? ? ? ? 幾經周轉,柳永還是獲取了功名的。要不怎么說人家仁宗很仁義呢,這仁宗的仁可不是白給的。當初把他唰下來,也是一時耍個小脾氣,開個小玩笑。畢竟仁宗知道這個人確實有才華,自己也喜歡聽他寫的歌。總憋著不聽,這也不是個事。而且,柳永這人也好玩,還很幽默,取了個名字叫“奉旨填詞柳三變”。有點意思。就這樣,柳永出去做官了。





? ? ? ? 柳永是一個浪漫主義情懷的文化人,他對女性的態度也比別人要和善和禮貌,也很尊重和愛護,一般可以當成很好的知心朋友。在那個年代,他能表現出對女性的這樣的態度,相當的了不起。不過這些女子也不是普通的女子,用現在的話來講是有層次有品位的才貌俱佳的人中精品了。也有一種可能,宋朝這個社會,女性的地位沒有后來朝代那么低。總之,柳永和女生們相處非常的和諧。他們之間的感情遠超過了普通的朋友關系。他在仕途失意的時候也得到了這些女人們的無私幫助。

? ? ? ? 雖然在今天看來,這些女人們被稱為青樓女子,是一種低下的職業,但是那個年代,人們不這么看。他們有很高的文化修養,琴詩書畫樣樣精通,而且容貌姣好談吐優雅,整個一現在的明星大腕。

? ? ? ? 古代的成功男人,無論是官場得意的還是商場賺錢的,都會在青樓里面尋找愛情的。家里的老婆一般都是父母根據兩家的情況定下的。門當戶對有一定道理,是為了家庭穩定。但是,并不能保證夫妻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和思想,也不可能出現愛情。通常,男人們的愛情都會在青樓里面找。當然這是指的成功的男人,那些為了一日三餐奔波的普通男人,能夠娶得上一個女人為老婆,平時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晚上暖暖被窩,就已經很好了,哪里會尋找什么愛情。

? ? ? ? 古代的青樓女子,很多都很有修養,很多時候,她們選擇男性也未必都是看誰有錢。這一點大概要比現在的女人們強點。一些落魄但是有才華的書生經常會被青樓女子收留。主要是喜歡他們的才華,更加上相貌俊美,風流倜儻。這種故事在馮夢龍的《三言二拍》里有很多,比如杜十娘啥的。相反,那些豪門的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們,姑娘們卻不一定待見,常常等上三五個月,銀子花了許多許多,到頭來也未必能有幸讓女子陪他喝一次酒。聽人說,青樓女子挑男人,不是看誰最有錢。如果有男人想會一會自己心儀的女子,必須要會寫詩。而且你寫的詩能引起女子的注意。就是說要與眾不同。你要每天把你自己寫的詩詞貼在姑娘的門上,由姑娘的管家每天來取。然后,哪一天,你的詩被姑娘看中了,才會回你一首。這下你就有希望了。

? ? ? ? 柳永不用搞這些,姑娘們是爭著想跟他親近的。一般都是主動找他,只為了求得一字半句的詞兒。

? ? ? ? 按照當時的情況,哪位姑娘能夠得到柳永的一字半句的詩詞,身份馬上就提高了。逢人便說,瞧見沒,柳永,柳三變,柳官人,柳七,給我寫的。在姑娘們中間流傳著這樣的句子,叫:不愿穿綾羅,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

? ? ? ? 聽著就是感人。皇帝召見都比不了柳七哥的一聲呼喚。仁宗是不是會吃醋啊?

? ? ? ? 柳永他最失意的時候,去到哪位女子家里,都會收留,好吃好喝好招待,好酒一杯聊情懷。

? ? ? ? 當時的京都汴梁,繁花簇錦,車水馬龍。商鋪店面熱鬧非凡,青樓妓院燈紅酒綠,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社會氛圍。青樓的女孩們的柔情似水和多愁善感給了柳永很多的靈感。柳永的詞大部分是描寫了這種女子的細膩柔情以及他與女子們的相知相戀。

童年柳永成名早

? ? ? ? 柳永出生在當時的宋朝首都東京汴梁,過著城里人無憂無慮的太平盛世的祥和日子。家境富裕,生活安逸。后來,父親被派往外地做官,小柳和他媽媽就回到了老家福建。在福建一住就是五年,這五年,柳永過得也很滋潤。

? ? ? ? 柳永在福建的老家,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位于現在的武夷山風景區。武夷山風景區有一個古村落很有名,叫上梅鎮。柳永的老家就是這里。

? ? ? ? 2003年,國慶節的時候,我曾經去武夷山游玩,當時有個伙伴哭著喊著要去上梅。我當時納悶,上梅是個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看的?我都沒聽說過。我這位伙伴說很有嶺南風格的古村落,還未有被旅游部門開發,游人不多,且都是一些戶外愛好者去體驗那種世外桃源的鄉間生活。我當時不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也不知道柳永的老家是這里。我想那位哭著喊著要去上梅的伙伴也不知道這些,他都說了,只是知道這是一個古村落。

? ? ? ? 這位伙伴執意要去,而我們幾個人又對當時的上梅不甚了解,心想既然來了武夷山,就要去著名景點才有意義啊,比如什么九曲溪虎跳崖什么的,誰知道上梅是個什么東東?回來后別人問起來,你們去武夷山玩,說上梅誰知道啊。因此,只好兵分兩路了。

? ? ? ? 這就是我同上梅古鎮第一次接觸。然而是擦肩而過。如果當時我知道這檔子事,知道柳永在此待過一段時間,還有個什么廟之類的事情,我說什么也要去上梅鎮看看,不為別的,就算是日后跟人家吹牛皮,也會有很多可以拿出來說道的。今天寫作起來,也有很多素材。比如我在后文要寫的那個中峰寺,沒準現在還在,或者修葺一新?這都是很不錯的素材。

? ? ? ? 柳永在上梅鎮住的這一段時間,可是沒閑著。讀書寫字,背誦經典。四書五經,每日研習,不敢怠慢。當然,寫詩寫詞那也是必須的。其中一首叫做《中峰寺》的詩當時極富盛名,流傳甚廣。那時候的武夷山市不叫武夷山市,叫崇安縣。崇安縣有個寺廟叫中峰寺,那時的柳永也就七八歲的年紀,名聲卻很大。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少年天才。

? ? ? ? 小小的柳永跟祖母生活在一起。用一句著名臺詞那叫“奶奶也不是你的親奶奶”。是的,奶奶不是他的親奶奶,是柳永的爸爸的繼母。柳永父親叫柳宜,生母早逝,柳宜是繼母帶大。他跟繼母感情甚篤,繼母待他也視如己出。柳宜長大成人,赴京城考取功名,娶妻生子,在東京汴梁日子過得風生水起。這不,柳宜又要派往全州做通判。這個官可是一個重要角色,一般都是帶著中央的指令監督地方政府,相當于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的外派官員。估計也是臨時性的,時間不會太久,督促地方解決問題,辦完事就回去。回去之后,如果事辦的順利,得到皇帝嘉獎是意料之中的事,官位的升遷也是順理成章的。就好比現在的考察干部,要想給他升遷,必先放到基層鍛煉是一個道理。這樣的派出,是不能帶家屬的。柳宜只好把四歲的柳永和妻子送回到福建老家。

? ? ? ? 老奶奶聽說孫子回來自然喜出望外,兒子在京城發展,風生水起的,后來升官發財娶妻生子,老太太在福建鄉下打理田產和茶葉生意,硬是沒見過兒媳和孫子。祖孫見面寒暄唏噓,哭成一團,自不必說,打這以后,柳永就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山村安頓下來。在這個繼奶奶眼里,咱孫兒聰明乖巧,孝順有禮貌,長得又俊俏,像個女孩子。喜歡的自是不必多言。

? ? ? ? 老太太對他那是視如掌上明珠,走哪里,帶著。逢人便夸,我這孫子,出口成章,才華出眾,七步能詩,堪比曹植。

? ? ? ? 這一日,逢鎮上集市,周邊村寨,悉數而來。寺廟門前,香火繚繞,引車賣漿,走街串巷,叫賣聲此起彼伏。老太太帶著孫兒來到享譽十里八鄉香火鼎盛的寺廟《中峰寺》。

? ? ? ? 自從兒子去京城做官,老太太逢初一十五都要來寺廟為遠方的兒子燒香拜佛,祈求神仙庇佑。什么官運亨通啊,多子多福啊,家庭幸福啊,反正就是好話連篇。孫子回來后就帶著孫子一起來。附近的鄉親們都很熟悉,老遠見著就打招呼。李家嬸子王家姨,張家的伯父趙家叔,見誰都是一面笑,人人都夸好兒郎。

? ? ? ? 寺廟大門口,有一個千年大榕樹下,榕樹下,一張方桌,方桌之上一水壺和一茶杯。方桌后面站著一位書生模樣的男子,四十歲左右年紀,手拿一把折扇,口里滔滔不絕。

? ? ? ? 小柳永被這位神采飛揚的先生吸引住了,站在原地不想走。奶奶叫了幾次都好像是沒聽見一樣。聽得入神。

? ? ? ? 說的是這座古剎的來歷。聽起來確有幾分神奇的經歷。唐朝后期,李家王朝氣數將盡,各地戰火紛飛,硝煙彌漫,軍閥割據一方。有一個云游的禪師,一日來到此地,看這里地勢巍峨,地靈人杰,便建一所寺廟名曰《中峰寺》。禪師武藝高強,道法深厚,力大無比。雖七八壯年不得近其身。兵患匪患讓老百姓民不聊生,禪師帶領鄉民驅匪除惡,遠近十幾里,方的安寧。

? ? ? ?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這一年,戰火紛飛,民不聊生。也是這一年,太原有個很著名的人物降生了,他的名字叫石敬瑭,在后來的五代十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后晉的開國君王晉高祖。這個人的橫空出世,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是一個非常了得的人物。關于他的故事更加神奇,以后有機會再來單獨講講他。放下高祖不表,單說崇安虎患。

? ? ? ? 唐朝的景福元年,崇安境內,兵患之外,更加虎患。有猛虎擾民,牲畜百姓多有受其害。禪師居中峰寺,聞得此言,遂意除虎安民。忽一日,聽說又有猛虎將至,眾人欲捕之,準備了弓箭棍棒刀槍劍戟等,專等猛虎再來。須臾,卻見禪師騎虎歸來。眾人驚訝無比,都嘆禪師神人也。伏虎禪師的名聲不脛而走,家喻戶曉。時至今日,寺中原有伏虎壇,遺跡猶存。說的是柳永那個年代,現如今,這遺址,不知道還在不在。當初要是跟我那位驢友一起到了下梅古鎮,能不能一睹風采啊?想起來真是有點后悔。如果能親自目睹這個中峰寺,現在寫起來,是不是更加生動豐富?不說這些了,過去的事就過去吧,我只好絞盡腦汁想象一下。還是說回柳永那個事。他看到過這個遺跡,就是伏虎壇的遺跡。

? ? ? ? 說書人說的口干舌燥,故事也告一段樓,喝口水歇歇。柳永聽的有點忘我,驚呼妙哉。脫口吟詩一首《題中峰寺》。


? ? ? ?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旬月經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 ? ? ? 說書人聞聽大喊精妙,感嘆柳永神童也。

? ? ? ? 憑借此事,柳永名聲大振。

重返京城風月場


? ? ? ? 幾年后,父親柳宜回到京都汴梁,升官進爵自不在話下。柳永也就隨母親回到了京城,跟父親團聚。終日研讀圣賢,吟詩作賦,吃飯睡覺不提。


? ? ? ? 光陰荏苒,滿腹經綸的柳永長大成人。面對科舉考試,躊躅滿志志在必得。普天之下,焉有在我柳永智商之上的人嗎?我不考取狀元,算我失敗。

? ? ? ? 少年輕狂,恃才自傲,這就是柳永的真實寫照。


? ? ? ? 柳永首秀,以失敗告終。這無疑是對他的莫大的打擊。

? ? ? ? 有點消沉,有點看破紅塵。整天混跡青樓妓院,吟詩作畫,歌舞升平,推杯換盞,飲酒取樂。這種狀態對他之后的仕途非常不利。那時候,讀書升官是所有讀書人的目的,競爭那是相當的激烈。不像現在,讀書很多情況下只是謀生的手段。有一技之長,能找到一個好工作。讀書好的,找一個薪水高又不辛苦的,讀書不好的,只好找一個很累,但是薪水不高的。古代讀書不是為了這些,謀生的手段那是學徒的事。你要想學一門手藝,不用去學校學,而是到店里給掌柜的當學徒。當鐵匠,就去鐵匠鋪;當木匠就去木匠鋪。想做買賣就去商店當學徒。這些都跟讀書沒多大關系。最多認的幾個字,會打算盤就成。謀生的技能,在四書五經里學不到。

? ? ? ? 古代讀書,只能去做官。因此柳永這個樣子,這是不行的。我留意過很多有關柳永的記載,包括野史,沒有發現他父母對他這樣自毀前程的做法進行過什么具體的干預措施。按常理來講,他父母對他兒子這樣的人生態度肯定不滿意。很容易想象當時的場景。父親,一定是大聲斥責,訓斥兒子不能光宗耀祖,不求進取,左一個不孝子右一個不肖子輪流叫著,就像紅樓夢里面的賈政罵賈寶玉那樣。母親,則溫和一些,一方面勸父親不要大動干戈,一方面勸兒子振作精神,不要整天混跡風月場所,荒廢青春。大抵是這些。這些做法通常是他們這類人家的標配做法。

? ? ? ? 后來我又一想,也許柳永的父親很是理解他,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性情中人,不拘泥于陳腐,不那么愛頑固守舊,也很開明呢。柳永的父親也是一位詩詞達人。雖然沒有留下傳世之作,那也是在詩詞方面有所領悟之人。柳永的詩詞才華的基因有他父親的遺傳。他父親柳宜是南唐的一個大官,南唐還有個寫詞的最牛逼的人物,李后主。被宋朝滅了之后,李后主被鎮壓,但是他們這些官宦人家就一起成為宋朝的官員。宋朝滅了南唐,地方官員大部分官復原職的。只要你愿意,也不是特別的反對新朝廷,都不會太過為難。要不然,這么多的官員從哪里來呢?

? ? ? ? 在南唐的時候,柳宜是個監察御史,歸了宋朝,也官運亨通,做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相當于建設部的副部長。柳永的叔叔們也是個個做官的,有在禮部的,有在地方做一方土地的父母官的。這真是一個官宦世家,典型的豪門望族。這樣的家庭背景,而柳永本人又英俊瀟灑才華橫溢,估計為柳永提親的人家也不少。

? ? ? ? 父親柳宜是后主李煜的粉絲,特別推崇后主的詞。風花雪月宛轉悠揚,讀來滋滋有味回味無窮的。小柳永從小受其父親熏陶,骨子里被詩詞的濃煙浸沒。

? ? ? ? 基于這些原因,才有柳永長大后,所寫之詞,音律諧婉,風靡當時的社會,廣泛傳送于民間,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 ? ? ? 青年柳永,雖未考取功名,然才華出眾,人又精神,家庭背景也不錯。十里八鄉的,上門提親的確實不在少數。柳永結婚很早,并生有兒子。早年的這個原配夫人,人稱鳳姐,也是大戶人家名門望族。小姐自恃很高,一般男人根本就不愛搭理。不但長相清秀美麗,而且詩才出眾,誰都看不上。但是,一聽說是柳家公子,高興的喜出望外,不顧矜持,催促媒人趕緊去說合,晚了就怕被別人搶了先。

還有 63% 的精彩內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96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7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870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2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10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08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5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6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5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5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71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0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7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17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8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15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