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做決定時,常常會陷入糾結狀態——猶豫不決、不敢堅持、無法舍棄、害怕后悔。
有個朋友在北京畢業后,得到了老師拋出的留校橄欖枝;家里已經做了準備,父母希望他回來考公務員;女朋友找他商量一起去她的家族企業內發展。
怎么選?糾結。并沒有哪個選項是完美的,都是有得有失。但拖著沒辦法做決定的傷害可能更大。你沒辦法同時走幾條路,也沒辦法專心走好其中一條路。
面對糾結,我們怎么才能更理性的做出決定,好好繼續呢?
推薦你也像我朋友一樣,嘗試用預期管理的方法來破解糾結的困局。我們一起從目標、時間和結果三個維度,看看預期管理怎么用。
目標的預期管理
老師可能是看重我的管理能力,希望我能輔導完成教學管理。父母可能是覺得公務員穩定,希望我能無后顧之憂。女朋友可能不想和我分開,希望一起發展。
這些都只是我的預設,是對別人對我的預期的猜想。我們可以先花點時間和對方溝通,他們是如何看待那個選項的,為什么會覺得適合我?
但最重要的還是從多角度思考,你自己的預期呢?
你是喜歡做管理還是做技術?是喜歡穩定還是自由?是看重幸福感還是成就感?是看重內心平和還是社會認可?想一想,這些選項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哪些對你來說更重要?
別輕易的給一個選擇下定論,避免簡單歸因的誤區,綜合考慮自己的能力、喜好,外部的機遇、難度以及他人的影響,思考清楚屬于你自己的價值排序。
結果的預期管理
做學校的助教,繼續往上讀研走學術道路,還是在北京再找機會?當公務員,安心留在小城當基層,還是萬里長征往上走?去女友那,是早早結婚再發展,還是先發展好了再結婚?
不確定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確定。沒有人可以保證你選了一條路,就必定會到某一個地方。但你可以結合目標來估算概率,管理對結果的預期。
這里的概率并不需要精準的數字,而是思考選擇后的不同結果,它們成立的條件是什么,要怎樣去加大我期望到達的結果的概率。
找到那個符合目標,且有更多可行路徑輔助的結果,努力去加碼它成真的概率。但如果一個結果,找不到達成的路徑,或者路徑的綜合概率得分低,那么再怎么美好也要學會放下。
時間的預期管理
如果留校,能很好的轉換自己的身份嗎?如果回家,能適應機關單位的人際關系嗎?如果和女友一起,能在家族企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但也問一問自己,如果努力的去做,一年后的你是不是可以給出更肯定的答案?
糾結,往往來源于對自己當前能力的不自信。但別忘了這只是當前,距離未來,你還有時間。從來都沒有準備好的一天,但我們可以時刻準備著。
同樣,時間魔法還可以幫我們再一次審視目標。想像一下,十年后的自己,你期望是什么模樣?現在哪一個選擇更符合你對未來的預期?
通過時間的隧道看看未來的你。認清方向,別因為有挑戰就輕易放棄,未來的你值得你去努力,而也只有現在的你才可以成就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
結語
面對糾結,考慮不同選擇的可能結果,思考它們的實現路徑,用價值序列為實現概率加權,找到那條可以到達預期的路。
那找到了路,制定好計劃,是不是就和糾結告別了?
讓我們看下《搖擺:難以抗拒的非理性誘惑》中的一個例子:
“在長途旅行中,你的一個車胎癟了。修好后,你有兩種選擇:可以徹底重新安排行程,找一條近路,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也可以繼續按原路走,并接受你已經落后于日程表的事實。從另一方面說,你匆匆忙忙地重新安排的行程,可能會讓你徹底迷路;而再次上路,你可能晚了點,但依然清楚自己的前進路線。”
變化總會出現,糾結也總會回來找你。不斷逼近你最核心的價值,靈活的堅持一個長期計劃,重復管理你的預期,繼續上路吧。
你有什么好方法減少糾結?歡迎留言討論。
三余讀思,多讀書,讀好書,思考致用。如果你也喜歡讀書,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