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篇】
Q1:我們應如何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
對于“現在”,要采用“鄭重”的態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聚焦于當下,盡全力無保留地從心于所做之事。
就像一個孩子一樣,一絲不茍地對待手里的事情,心無旁騖,不受外界影響。
對于“過去”和“將來”,我們應多采用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少采納消極過去視角和宿命論視角。最好的狀況,就是根據不同的場景,隨時轉換視角。
簡而言之:
1)多想想開心的事,但時不時回顧一下負面經歷自警。
2)立足當下及時行樂。
3)積極規劃未來。
-------------------------------------------------------------------------------------
Q2:做未來規劃時應該注意什么?
我們可以把未來分為“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兩種。
近期未來可以是未來的幾個小時、幾天、幾周。遠期未來則是未來的幾年。
人們在做遠景規劃時,通常會考慮目標的價值和意義,但往往忽略了可行性。
做近期規劃時,人們會更多地考慮事情的可行性和實施步驟。但往往會傾向于做更容易實現的事。
所以,我們做規劃時,既要注重意義和價值,又要考慮可行性。
做遠期規劃時,要“重戰術,輕戰略”,減少對價值和意義的強盜,也不要一個勁地擔心目標完不成怎么辦,而是要多思考“怎么做?”。把遠期目標具體化、情景化。
做近期規劃時,要提高逃避成本,確保完成。同時,要提高挑戰難度。
-----------------------------------------------------
Q3:如何判斷一件事是否值得做?
在這里引入兩個變量。
一個是“收益值”,即做一件事得到的意義和價值。
二是“半衰期”,即意義和價值的持續時間。
我們做事的原則: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長半衰期事件舉例:
1)積累可信的知識
2)訓練實踐技能
3)勾踐新的思維模式
4)提升審美品位
5)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
6)保持健康
7)建立信任關系
8)尋找和獲取稀缺資源
9)探索、提出獨創性的構思或發明
10)獲取高峰體驗
Q4:如何把握生活節奏?
生活要有節奏感,即“有快有慢”。
可以求快的事情:做家務等體力勞動。常規性事物、簡單的事物。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吵。
盡量求慢的事情: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欣賞藝術,自我反思,思考重大決策,創造性活動...
一個原則: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
【選擇篇】
Q1: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和選擇,一定要確定好標準,處處以最高目標為原則。
你要搞清楚“人生中想要什么,追求什么”,當你知道你的目標在哪時,你的路也就自然明朗了。
----------------------------------
Q2:不要被預設限制住
在東方文化下,“身份”更多是作為社會和外部的期望加之于個人身上的,而不是個人自由探索的結果。
我們可能更多地會想“我們應該做什么”而不是“我們想要做什么”;更多地會想“我們只能做什么”,而不是“我們擅長做什么”;更多地會想“我現在是誰”,而不是“我想成為誰,我還能成為誰”。
雖然我們表面上在做選擇,但又好像做了一些命中注定的事情罷了。
---------------------------------------
【行動篇】Q1:如何將“精益創業”的思想用到“行動”上?
精益創業的思想,是拋棄冗長呆板的計劃,用反復實驗和獲取反饋的方法來探明環境,通過迭代來最終計劃出一個最好的產品。
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盡快推出“最小化可行產品”,通過反饋對產品進行迭代,避免資源浪費和閉門造車。
這種思想,可以應用到我們的行動上。
有時候,我們總過于追求完美,一直要等到萬事俱備才行動。但事實上,我們無法完全準備好。過于苛求perfect,必定會導致行動拖延或夭折。
事實上,參考精益創業的思想。我們不必完全準備好再上場,可以邊上場邊準備,或者先上場再適應。雖然剛開始可能會摔得鼻青臉腫,但是進步會快。
學會邁出第一步,這很關鍵。
-------------------------------------------------
Q2:為什么要即刻行動?
圖(1)說明就是小事堆積后的心理成本。
先把必須要做的小事處理掉,是我們保存積極心態和從容心態的一劑良方。
有句話是這樣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圖(1)
-------------------------------
Q3:應如何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
把批評當成信息,而不是評價。批評本身飽含了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批評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幫助。
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志是: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對待自己和其他人的意見,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從。
------------------------------
Q4:在切換任務時應注意什么
任務切換時,難免會出現能量損耗的現象。
所以,我們要根據事情的復雜度對事情進行細分,同質的工作集中處理,減少轉換損耗。
-------------------------------------
【學習篇】
Q1:如何有效地學習?
做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學習要深入。
我們經常扮演的是知識“吸納者”和“搬運者”的角色,學習的過程中缺少思考,欠深入。
學習的模式,應該采用“構建式“,即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目標的引領下,把新知識和舊知識糅合在一起,在頭腦中構建出新知識。
我們倡導“基于探究的學習”,由問題引導的學習就是探究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
我們要學會深入觀察并探索事物的深層含義,對事物進行深度解碼。
簡單說,解碼分三個層次:
1)只看到表象,只得到其傳達的信息和知識)
2)看到了本質和內在
3)高于信息本身,對其進行結構,對其內在邏輯進行剖析。
記住,但凡學有所成者,多重視深度學習。
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做中學。在實踐中深化知識。
被調用過的知識,比未被調用過的知識,更容易被記住。
所以,我們要將知識當成“技能”來學習。
所以,我們可以用下面三種方式操練知識:
1)寫作操練
2)游戲操練
3)設計式操練:設計解決方案,解決特定問題。例如:黑客通過觀看優秀的程序來學習編程,研究它們的源代碼,開源社區是他們最好的學校。
【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才能】
Q1:怎樣才能成功和幸福?
積極主動地區發現自己的才能,并頻繁地使用他們,我們就能達到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擁有一項突出的才能對個人的發展最為重要。
對很多迷茫的年輕人來說,在他們資源本就貧乏的條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資源(時間、精力、金錢、勇氣)聚攏起來,投注道一件事情上。專心做好一件事,哪怕這件事看上去極不起眼。三心二意、畏葸不前都是大忌。
Q2:莫舍的畢生經驗?
仔細觀察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工作,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劣勢。回避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專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機會。
Q3:挑戰很重要么?
挑戰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沒有足夠的挑戰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
學習時候,要給自己增加一些難度,這對提升學習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你沒有膽量和勇氣挑戰高難度學習任務,讓自己停留在常規性的任務里,最后取得的成果就有天壤之別。
Q4:追求社會認同不對么?
如果你為了被社會認同,拼命去迎合主流標準,說大家喜歡聽的話,做大家喜歡做的事,最后的結果是,你不是被認同,而是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