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序)
今年,我大四了。
大三的某一天,陽光正好,也可能是陰雨連綿,我記不太清了,反正就是那么一天吧,我突然想把大學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以札記的形式。我常常想,人生短暫,而長者也不過百十來年,不管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有多少,和茫茫宇宙比起來,也不過如草芥一般,小到不能在時間的維度上留下一丁點痕跡。世界上現所生存的人們,大都懷有自己的理想,但對理想的短暫熱情卻從來抵不過歲月的浪潮,說到底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凡夫俗子,只是在世界急遭遭走了一回,便永遠歸于時間的荒原罷了!
爾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不積極尋求發展,卻將世界籠罩在恐怖主義,種族歧視還有核武擴散的陰霾之下。人類是愚蠢的,總是不懂得從血與淚的歷史中吸取教訓,要知道,現在的和平是用無數的鮮血和先烈的軀體澆筑而成的。身處和平之中卻企圖引爆戰爭,等到不可收拾之際,卻又在戰亂中祈求和平。人類應該清醒了,在三體面前,我們只是草芥。
記得高三的時候,大多數同學都在忙碌地備戰高考,我卻陷入了抑郁癥的暗黑世界。充斥腦海的不是數理化生的解題方法,而是頹廢的滿滿的人生虛無感。人的存在有意義嗎?或許某一天,小行星將會再次撞擊地球,我們所做的,不,是人類有史以來所取得的一切文明都會消散,歸于荒蕪。現在想來,荒誕之中帶著一點可笑,或許這不是我所需要考慮的,我要做的只是像身邊的同學朋友一樣,學習,考試,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然后平平淡淡的走完這一生,在這平凡的世界里,我還有什么希冀呢?但是當時那些問題確實使我痛苦了好久。我當初經常想,這些問題和我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要為這么些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而難受呢?媽的。
所幸,我走出來了,從那段灰色的日子。
我常想,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最快樂,能夠做到真正的無憂無慮,一種是傻子,他們不懂憂愁;一種是徹底從生活超脫的人,他們憐憫眾生。這兩類人,在生活之中,都少之又少,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平凡普通的,都難免會有憂愁煩惱,或為理想,或為生活。這并沒有什么不好,其實,只有這樣的我們才更有可能擁有豐富的人生體驗,縱使我們一生辛酸,為了苦難的生活而櫛風沐雨,但是當我們有一天將要離世時,能夠想到在我們的一生中,經歷了如此多的故事,對于生活,我們罵過,我們笑過,也曾愛過,這樣就已經很好了。我們會想到,假如有來生的話,我們該會這樣說,媽的,生活可真有意思,我愿再來一次。這不是很好嗎?
我想人們之所以害怕死亡,并不只是害怕肉體的消亡,也不是舍不得人世間的富貴榮華,而是害怕死后那種深深的虛無感,轉瞬就被世所遺忘,一個人在泥土中慢慢被銷蝕。君埋泥下泉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多么無奈與蒼涼啊!為了逃避這種境況,我覺得寫作是一種最好的方式—用來證明自己曾來過。不管是日記,小說,或是其他的形式。
一個人得以永生必是因其思想的光輝,我羨慕他們。
今年的日子過得比去年快,希望今年的天氣也比去年好。我想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聽著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完成我對西外生活的記錄。這本書的完成,也將昭示著我學生時代的終結。我希望用文字去改變一些人,還有一些事。
我的筆是我對這世界最后的反抗。
? ? ? ? ? ? ? ? ? ? ? ? ? ? ? 2017年9月23日寫于西外
? ? ? ? ? ? ? ? ? ? ? ? ? ? ? ? ? ? 天氣,陰,伴有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