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是一個留著胡子儒雅的上海男人。手藝、設計、美食、攝影、旅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內心所愛,每樣都淡定從容。他把喜歡的一切變成生活日常,試圖活出王小波所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一片葉子,一朵半開的花,剛剛出爐的生煎,投緣的友人,雨天冒著熱氣的咖啡,他不寫詩,卻將日子過成如月色般溫柔的詩歌。
早起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中午是砂鍋粥或是自制面包,一天結束時,是清淡有味的黃豆芽油豆腐,炒矮腳菠菜。菜式每天不同,但都靜靜散發著質樸的生活味道。他說:“我很少燒那些驚天動地的大菜,只踏踏實實地做些自己喜歡的溫潤尋常的家宴。生活也是如此,我喜歡簡潔的事物,和簡單的生活,衣服只穿黑白灰,認真安靜做些我喜歡的事情。”
管家說,父親常常教導他:一個人無論如何也要擁有一門手藝,這門手藝不僅能帶來經濟上的獨立,也能讓一個人不汲汲而活,在喧囂之中擁有獨屬于自己的世界。因此他不愿過那種汲汲而生、汲汲而死的生活,而是在咀嚼過人生大事之后,只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一個人吃飯,也會做三菜一湯。認真對待每一餐,和每一個緣聚相逢,心靜如水。
他說:“我不在意世界怎樣,也不在意別人怎么看我,喜歡的事情就堅持下去,喜歡的生活就記錄下來。人生能把日子過舒服了,就已經足夠了。”
將人生簡化,過簡單的生活,堅守喜歡的事情,是管家追求的終極目標。
與管家持有相同生活理念的還有遠在美國的麗莎?茵?普蘭特。她原是一名律師,由于厭倦現代社會步調紛亂的生活,于1993年放棄律師職業,投入于簡單生活研究和實踐中,并與同仁創辦《簡單生活月刊》雜志,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生活導師”。該雜志在全美產生巨大影響。麗莎之后撰寫了《簡單生活》一書,系統闡釋了簡單生活的理念,這種理念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實踐。
簡單生活,不是貧苦、簡陋的生活,不是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辭去待遇優厚的工作,靠微薄的存款過活,并清心寡欲;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表現真實自我,生活目標、意義明確的生活,是一種豐富、健康、和諧、悠閑的生活。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我的屋子里有三張椅子,獨坐時用一張,交友時用兩張,社交時用三張。如果還有其他的椅子,就顯得多余了。”梭羅的需要就這么簡單。
生活猶如椅子,刪繁就簡,撤掉多余的部分,生活就變得簡單。
簡單,強迫我們必須從清除嘈雜聲和瑣事開始,認清我們生活中出現的一切。哪些是我們必須擁有的,哪些是必須丟棄的,是沉重的負擔,是通往新道路的荊棘。
在當今的后物欲時代,我們已經不需要在炫耀金錢、存款、汽車、房子中刷存在感,在過重的物質包圍中去體現自我價值。成功、財富只是外在的榮光,真正的幸福來自于發現真實獨特的自我,保持心靈的寧靜。
而簡單生活,它最基本的進入方式是便是對物欲、時間、人際關系等做減法,必須得想明白什么是對自己重要的東西,留下它。太多人生活混亂的內因是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標是什么、自我價值在哪里。它反對過度消費,被物埋葬。太多選擇、太多占有欲、太多偏執,讓人深陷其中。
簡單生活,就是祛除人生中的雜草,讓生命之花綻放,專注于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后物欲時代,人的自我實現要在藝術、興趣里尋找。
當減掉人生中多余的椅子,讓真實的自我落座,或許我們才可理清自己的人生,把握簡單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