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柯南道爾寫的《福爾摩斯探案集》,記得當初第一遍讀的時候,對各種離奇的情節,以及福爾摩斯令人驚嘆的洞察力深深著迷,但最近偶爾再讀,卻發現了很多以前所忽視的細節,實際上,福爾摩斯的故事對于今天的創業者而言,也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
讓我們先來回顧下“血字的簽名”中的一個片段,這里是華生總結的關于福爾摩斯的知識結構:
? 文學知識:無
? 哲學知識:無
? 天文學知識:無?
? 政治學知識:淺薄
? 植物學知識:片面,但對莨蓿制劑和鴉片卻非常了解;對毒劑具有一般知識,但對實用園藝學一無所知。
? 地理學知識:限于實用。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質。他散步時曾把泥點兒濺在了褲子上,根據泥點兒的顏色和硬度他能告訴華生是在倫敦還是別的地方濺上的。
? 化學知識:精深。
? 解剖學知識:準確,但不系統。
? 驚險文學:十分廣博,他熟悉近一個世紀發生的幾乎所有恐怖事件。
? 小提琴拉得很好;善用棍棒,精于刀劍拳術;具有豐富實用的英國法律知識。
從這張知識清單中我們不難發現,福爾摩斯具備一個非常可貴的知識結構,那就是“最少必要知識”。對于一個私家偵探來說,他不需要像一個博物學家那樣,通曉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知識點,他需要的,是一切有利于案件偵破以及保護自己安全的知識,只有足夠的聚焦、足夠的精準,才能最有效率的工作。福爾摩斯在一些細節知識方面,具有極深的造詣,也就是說,在這些旁人看來很不起眼的細節上面,福爾摩斯不僅專注,而且有著很深的洞見,相比于蘇格蘭場的警探而言,福爾摩斯無疑領先許多,這就是為什么每次都能領先警探許多來偵破案件。
前幾年,”一萬小時理論“非常火爆,大意是只要在某個領域投入一萬小時的努力,就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于是成為許多人的精神食糧。但這個理論實際上是有問題的,一方面讓人們的視線集中在”一萬小時“也就是時間上,仿佛只要花了時間就可以成為專家,這無疑是很荒謬的,這一萬小時可不僅僅是無意義的單調重復,不是在舒適區里徘徊不前,而是要層層積累、日拱一卒。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對于許多人而言,根本沒有必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只需要在多個領域掌握最少必要知識,然后在這些領域間架構起有效的連接,最終形成一個完備的知識系統。
這種知識系統必須足夠有效、足夠簡潔,隨時提取,隨時更新。否則,就只能當成擺設,而沒有操作意義,不能指導行動,不能促進決策的知識本身,就是惰性知識。
今天我們都在談碎片化學習和系統化學習,一談到碎片化學習,很多人就嗤之以鼻,認為是在浪費時間,不僅學不到東西,還浪費了大把時間,這么說的人可能忘了,當初他們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對于現在作用早已微乎其微,如果還固守只有系統化學習才算學習的老觀念,只能被這個時代無情的拋棄。
不用說太多理論,大家從每天的實際生活中就可以看到,現代社會的節奏非常快,各種新技術、新觀念、新認知對人們的沖擊是不言而喻的。終身學習再也不是美德,而是一種必備的態度,是一種剛需。過去的學習,其實是有階段性和終點感的,比如讀到博士,可能就意味著學習的終結,但現在不是了,就算一個博士,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認知,不斷的整理存量知識,拓展增量知識。
而碎片化學習,并不是一種偷懶的學習方式,而是應對這種高強度、快節奏社會的一種方式而已。只有大量的獲取,不斷地去碰撞這些知識,才有可能產生創新,進而創造價值。
那么,碎片化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我看來就是“最少必要知識”。如果你想學習彈吉他,那么先不要去想那么多關于樂譜,關于和弦的系統化知識,而要首先思考,如果想彈奏一首曲子,需要具備哪幾個最少的啟動知識?然后在短時間內不斷重復、不斷強化,你沒必要成為steve van那樣的大師,你只要能彈奏一些簡單的曲子,能夠有持續進步的空間就足夠了。
作為創業者,需要面對大量的信息,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信息中存在著許多噪音,如果不能像福爾摩斯那樣,清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只掌握那些最少必要知識的話,很可能會淹沒在這些噪聲中不能自拔,最終看似擁有了許多最前沿最科學的知識,但就是難以落到實處,難以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運用。
我們經常說學以致用,看似簡單,實際上想要做好是十分困難的,這里的難點就在于這個“用”字,認知的積累是很容易的,我見過許多人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但問題在于,僅僅是閱讀而已,他們將重心完全放在讀過多少東西上,并借此獲得成就感,從長遠來看,這種思維模式是很危險的。認知的積累對于人們來說,并不算多困難的事,真正難的在于認知的提取,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你怎么去用你的認知,怎么去讓這些認知之間建立可靠牢固的連接,在不失創造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高效提取,然后輸出。
我身邊有不少創業者朋友,他們在某些細節上面的洞察力常常讓我驚嘆,我有一個做視頻應用的朋友,一段視頻,只要他看過,就可以估算出點擊量和相關收益,經過實踐檢驗,已經相當接近,能做到這一點,在于長期的積累和訓練,在于長期堅持對認知的整理和提取以及高效的運用。
真正的高手,就像一根針,雖然看起來很微不足道,但足夠尖銳,可以在一片混沌中扎出一線光明。我們所要追求的,不是大而全,不是像歌利亞那樣的巨人,而是小而精,像大衛投出的石子那樣,雖然小,但足夠致命。
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98天。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如果感覺本文對您有所幫助,請幫忙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