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期看電影的狀態有點像被催眠了似的,只要是貓眼評分8.5以下,我一大半的時間一定是睡著狀態,還不止睡一覺,中途還有時間擦擦口水,就差打呼嚕了。即使場面宏偉,打斗得異常激烈,比如《長城》,比如《星球大戰.俠盜一號》,即使大片也阻止不了我體內的瞌睡蟲。散場的時候我還不忘邊縮著身子打寒戰,邊憤憤地罵上一句:這電影也太爛了,怎么拍出來的?以后8.5分以下堅決不能看。于是就有了我的8.5分理論。
不管這評分有多低,但最終它還是吸引了你去看啊,票房還照樣在一定時間內能排上第一,而且老謀子可能也知道這片子刻畫的人物不夠細致,故事性也差,但他照樣有勇氣拍出來,照樣有信心能把那投資下去的10億給賺回來。于是,我反思自己,還是因為自己骨子里對什么都有過多條條框框的要求才會做出這樣的反饋。
TED 2016最受歡迎的十大演講之一《Teach?girls bravery, not perfection》,演講者Reshma Saujani就呼吁女性“要有勇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有勇氣去做不完美的事”。
02
大部分女性一直以來比男性更挑剔,更追求完美,很大程度上和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有關,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善解人意,要穿戴得體,要乖巧,要謹慎;不要爬太高,不要冒險,不要對抗。
而男性們呢,被教育要主動進取,要勇于接受挑戰,他們會爬上樹然后得意地往下跳,即使腳有點痛,也不會太表露出來,拍拍灰塵繼續挑戰,他們也因此得到身邊小伙伴的嘉獎。長大后,他們主動追求女孩,早早就體驗到了“只要有一點勇氣,運氣都不會太差”。在硅谷有這么一句話:沒人會把你當回事,除非你創業失敗兩次以上。
女孩子被教育要追求完美,男孩子被教育要勇敢。
一份數據報告中指出,男性在應聘中只要覺得自己達到60%的招聘要求,就會遞出申請;而女性只有在自己達到100%招聘要求的時候,才會遞出申請。
Reshma在她的演講中說到一個朋友教授Java的案例。當男生們艱難應對一個作業的時候,他們會說“教授,我編的程序出了點問題。”而女生們會說,“教授,我出了點問題。”
03
小時候,特別是在小學、初中的時候,會發現女孩子在各個科目的成績普遍比男孩子都要好,所以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在于我們“如何看待挑戰”。越到后面,在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數學等領域,或在企業、政府的高層中,鮮少有女性的身影。你說,這是能力問題?我以前這么覺得,但是現在我更認為這是“缺乏勇氣和無法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反觀自己,以前,最怕課堂上老師提問或者問我們有沒有疑問。我害怕舉手發言,也害怕提問題,因為我不想做那個唯一不懂的人,不想做那個提出愚蠢問題的人。
后來初出職場,對自己做的事情總也沒信心,一定要等做到自己覺得幾近完美才會發給上司,然后戰戰兢兢地尋求反饋意見。
現在,決定是否做一個事情,首先考量有沒有價值和意義,如果有,先答應下來或者去主動找機會做,做了再說,反正自己肯定是那個受益的人,又不吃虧。就算做得不好,調整唄,系統軟件還需要不斷迭代呢,難道因為不完美就不去做?
很多事情不是“你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勇氣做”以及當下“你有沒有機會做”的問題。
你不必完美,也請習慣不完美。
END
上篇閱讀:愛情如何保鮮?一周五小時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