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洗腦只需一分鐘》有感
短片很短,道理無窮。讓我聯想到了實際教育中很多內容: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無一例外地有一個共同的頭銜——教育者。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樹的話,那么,這棵樹扎根于家庭,要想枝繁葉茂,絕大多數取決于父母給予的養分,即家庭教育,父母教育。怎樣教育?一直困擾著家長朋友們,說的輕了不濟事,說的重了出問題。所以說,最好的教育不是說出來的,一定是做出來的!你希望孩子怎樣,自己得先怎樣。你抱著手機,非讓孩子抱著課本,你邊吃飯邊追 劇,卻讓孩子專心,你不孝順老人,卻想讓孩子孝順你!怎么可能?心理學上講,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社會化,開始了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模仿。如果你真的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你就為所欲為吧,像劇中父母之前的表現一樣,反正人在江湖走,付出啥得到啥,“付出就有收獲”在這兒同樣有市場!
? ? 對于做老師的來說也是一樣的。你希望學生尊重你,你就不能有上位者心態而不尊重他,相反的教育我是屢試不爽。一個上網成癮的男生,我讓他當我們班的銀行行長,我相信他,他就相信他自己,管的特別好。不管他媽媽怎樣說他不好,我一直相信相信的力量,自己省了很多心。
夏天,不讓學生穿拖鞋,我絕對不穿拖鞋,哪怕是好看的涼拖我也不穿,一次都不穿!所以,學生可聽我的話,一旦違規接受懲罰時就沒有情緒。
不過,面對自己的孩子,語言上時不時還有情緒流露,這也是需要不斷覺察,不斷調整的方向。我想我的改變肯定會影響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