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年危機”是人生中避無可避的無奈際遇,那么“中場危機”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不能承受之輕。
什么是“中場危機”?它與年齡無關。
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說過,人生有兩種不幸,一種是求而不得,一種是求而得之。
可能剛剛考完大學的孩子就已經體驗到這種爬到了一個小山坡,實現了自己設定的目標,突然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幻滅感。
“中場危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挑戰??赡苣銊倢崿F一個小目標,又來了一個更大的挑戰,你想用原來的成功經驗去解決,卻發現制約越來越多,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你可能會自我否定、暴躁、迷茫、甚至性情大變;你也可能將它當做學習的機會,相信努力的意義,重新站起來,取得更有創造力的成功。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認為,人們有這樣的表現,主要來源于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方式,后者是成長型思維。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2017年9月19日,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榮獲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單項獎一丹獎中的“一丹教育研究獎”?!督K身成長》是卡羅爾·德韋克總結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經典作品。
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上待了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獲得了《時代周刊》《早安美國》《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熱贊。
同時還得到了比爾·蓋茨的撰文推薦:“我愛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僅提供了理論,還闡明了方法。德韋克幫助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方法表明,僅僅對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讓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徹底改變。”
1
固定型思維者拒絕努力,認為努力是那些沒有天賦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情,他們甚至找借口、推卸責任,每一件事在意別人的評價而不能專注于眼前事情的解決,最終停步不前。
成長型思維者認為成功源于盡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不斷從批評和挫折中獲取能量,相信未來的你一定比現在的你優秀,所以他們專注于從挫折與失敗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再轉向下一次進步。
在體育界,大家都相信天賦。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是,思維模式比天賦更重要。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調研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讓參賽者擁有堅毅的意志和決心,以及在事情進展并不順利時,依然有取勝可能性的冠軍思維。
大家都認為邁克爾喬丹是個天才選手,但他自己卻認為他不是天才,只是最努力的運動員而已。他曾在高中時被校隊淘汰,很郁悶,他母親還是讓他回學校好好訓練。他就每天六點起床,上課前抽空練習,在大學期間,不斷對他自己的弱點——防守、控球、投籃不斷練習。有一次比賽輸了,他還不斷練習了好幾個小時投籃。公牛隊之前的助理教練約翰巴赫就說他是“不斷向提高自己天賦的天才?!?/p>
但是,他的成功不是來自于天賦,而是他的頭腦,他認為努力是有效果的,并對每一次失敗做分析,不沉浸在失敗本身,意志力和決心比身體上的某些優勢讓他走向成功。
2
在商業領域,卓越的企業家與一般企業家的區別,最重要的也是思維模式的不同。
柯林斯在其著作《從優秀到卓越》中就提到,卓越的企業領導者是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帶領公司走向卓越的人。
他們身上的特征是:不總想證明自己強于他人。他們謙虛,勇于不斷提問,并有能力面對殘忍現實,面對失敗,依然保持信念,相信自己最終可以成功。
最有代表性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領導者是杰克韋爾奇。他在通用公司擔任CEO期間,始終保持謙虛、傾聽的姿態,非常重視團隊。除此之外,他還善于向一線員工學習,并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在他的自傳里,甚至整整一章的標題叫“過分自大”。
書中作者列舉了三個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企業領導者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卓越企業領導者,告訴我們成長型思維是如何幫助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
我們可以根據書中列舉的成長型思維的特征,著眼于我們的工作環境,審視一下自己是否是一個只在意自己的權力,通過貶低他人來凸顯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的領導。甚至認真的思考一下,我們是否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著眼于大局去思考。
3
如果體育領域和商界離我們太遠,那么人際交往、親密關系中的成長型思維,一定會讓大家有所體會。
今天看到一個故事里面的女主人公就具有典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一個從從普通學校的一名“玩渣”,當她努力考進重點高中,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在這里,沒有老師會檢查作業,但是每個學生都自己買輔導書,然后追在老師后面問題。甚至沒有家長會絞盡腦汁給孩子報課外班,都是孩子主動找家長說,我某某科跟不上了,您給我找個老師吧!
以前在初中校的籃球隊打球,全憑著一股傻玩的勁,發泄發泄學習的苦悶。從來不想怎樣去贏,輸了還要互相嘲笑,彼此埋怨。但是在高中的籃球隊里,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研究戰術,研究技巧,研究每個人的強項,力爭把每個人的能量都發揮到最大。
每一場比賽大家都盡力打,如果發揮不好也會互相鼓勵,遇到困難就停下來找方法。遇到強大的對手,大家也不氣餒,而是尋找對方的弱點,慢慢攻克。
每次打球,不僅是一次游戲,也不僅是一場競賽,而是讓人打心眼里有一種求勝的信念,有一種生存的力量,不知不覺地想要做到最好。
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典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它讓人們的思路和思維變得開闊,讓失敗不再可怕,讓學習變得有趣。思維模式的轉變帶來的改變簡直讓人驚嘆。
4
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傳遞信息:我會評價你的能力與你是可以發展的,我對你的發展有興趣,這是兩回事。評價讓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維,反而無法專注于眼前的事情,而發展本身讓孩子能夠更加專注事物的規律,探尋其中的奧秘。
當我們要夸贊孩子時,不要夸獎他有某方面的天賦,而是要告訴他,他的努力是有回報的,讓孩子更加關注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你會驚喜地看到孩子的成長。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無論是杜江還是陳小春、劉畊宏還是吳尊,在孩子完成任務過程中,他們始終以鼓勵的姿態出現,讓孩子們去嘗試、努力,即便最后結果不如意,他們首先站出來告訴孩子,你做得很棒。
這就是家長在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成長型思維,讓他們更加關注過程而非結果和評價。
5
卡羅爾·德韋克在告訴我們: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成長型思維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得以訓練和加強的。
那我們怎么做才能擁有成長型思維?卡羅爾教授為我們提供了步驟:
首先,去接受你的固定思維。沒錯,認清這個事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接受它的存在。
其次,觀察,明確是什么激發了我們的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出現時,不要急著去評價,先觀察一下。
接著,我們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當說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出現時,你會不會想到生活中的某個人?或者電影?用它來命名,提醒自己你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最后,教育他。讓他和你一起走過這段旅程。嘗試說服心中的這個人格,用成長型思維去教育他,你會慢慢說服自己。
除此之外,作者還為我們提過了具體執行的方法:
①將書中總結出兩種思維模式特點的圖打印出來,貼在自己的桌子前。問一問自己:對我來說,今天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對我周圍的人了?
②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機會的時候,寫下你的計劃。并問自己:何時何地用什么方法實行。
③當遇到挫折和阻礙時,制定一個新計劃,并再問自己一遍何時執行。
④獲得成功以后,別忘了問自己:要保持不斷成長,我還要做些什么?
也許,你會問,改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看待問題能解決我們所有問題嗎?不能,但是,我相信這種思維模式可以擁有不同的生活,我會成為一個更加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的人。
如果你遇到困難了,試試這種思維模式吧,它會為你展示通向未來的路,也是你能夠終身成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