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一晚上看完了余華的《活著》。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很平靜,盡管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老師在上邊講得多么精彩,我的心一直被福貴的命運揪著。合上書的時候倒吸了一口氣,忍住沒哭。
都說富不過三代,福貴剛剛好就是那第三代。祖上流傳下來的偌大家業被自己的父親揮霍掉一半,就剩下最后那一半的百畝田地也被自己全輸在了賭桌上。
父親在上茅房的時候死了。
出門給母親抓藥卻被抓去當壯丁了。
當兵的時候母親死了。
解放回家時,女兒聾啞了。
兒子給縣長夫人獻血的時候死了。
女兒難產大出血死了。
老婆大病纏身死了。
女婿在工地被水泥板夾死了。
孫子吃豆子撐死了。
看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心里想的是一個“苦”字,但是看完《活著》的時候,心里想的是“珍惜!珍惜!”。
我無法接受這樣的情節安排,人生短短幾十年,親手送走了自己7位至親,留下自己和一頭老牛在那一畝三分地上看冬去春來。
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時候,腦子里還是一直想著福貴。
我跟朋友說福貴的命運是悲慘的,經歷了家業的大起大落,經歷了那么多親人的死亡,如果是我,我可能會崩潰掉。
“福貴的一生是圓滿的”。我無法理解。
也許圓滿是因為有個不離不棄的妻子家珍,也許圓滿是因為經歷了那個時代的脈動,也許圓滿是因為經歷了生離死別之后,還能在田埂上給作者回憶自己的一生。
余華在《活著》麥田新版的自序里面講到:
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么都沒有;可是如果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里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可能朋友說的“圓滿”,大概也是作者所說的這個樣子。
?#02
高中的時候加入了學生會的一個部門,后來跟我們副部長很熟悉。
我們一樣的年齡,但是她比我大一級,人長得好看,又很有性格,我每次周末回家都會跟她聊天,她上大學后也經常回來學校看我們,給我們帶吃的喝的。
一直都沒有部長部下的那種所謂階級觀念,反而都是當做好朋友來相處,見面了總得互黑幾句,卻一有空就想聚聚。
我至今不知道她是哪一天生日,但我永遠不會忘記5月5號是她的忌日。
即使剛剛過去一年,我到現在還是有點兒恍。我不知道為什么命運那么神奇,上周還聊得好好的人,這周回來就已經陰陽相隔了。
那天去參加她的葬禮的時候,她躺在水晶棺里還是那么好看,臉頰上兩條淚痕也很清晰,但是再也沒辦法講話,沒辦法跟你互黑,就算拿著那朵白色的花在那里轉再多再多圈,她也不會起來跟你嫌棄花很難看。
小時候總感覺生命和活著是理所當然的,所有的死別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等到長大后有意識地面對這些事時,才知道為什么電視里他們哭得那么真。
—“苦根,苦根,你爹死啦”
—“知道啦”
……
—“你爹不會來接你,我也不能送你回去,你爹死了”
—“我知道他死了,天都黑了還不來接我”
看《活著》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鼻尖酸酸的。苦根跟我們小時候是一樣的,不理解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永別,總以為身邊那些對自己好的人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得理所當然。
卻不知道,有些離開,一走就是一生,留下的只有那些猝不及防沒有句號的回憶。
就像之前看到一個報道,死刑犯在即將被執行槍決的那天見了自己的家人,女兒還小,不知道為什么他們一直在哭,等到爸爸跟自己說拜拜,說以后要照顧好自己照顧媽媽的時候,還很開心地笑著跟爸爸招手拜拜。
她不知道,她正在送走自己的爸爸,她不知道,她人生至此的后半部分,從此沒有了“父愛”。
?#03
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以前一個同學的朋友圈簡直脫胎換骨,沒有那種生活牢騷,也沒有青春感言,反而都是在一邊記錄生活,一邊回憶生活。
她遇到了好久不見的同學會主動打招呼,哪怕對方想不起自己是誰。她也會經常發跟男朋友的生活點滴,但沒有炫耀沒有吹噓,更多的是記錄生活,感謝對方。有時候也發自己爺爺奶奶的日常,記錄家里這對“寶”的生活,羨慕和祝福更多。
她的朋友圈看起來都那么暖心,充滿正能量,就好像冬天的時候,外面大雪紛飛,你在小屋里烤火聊天,一杯清酒,三兩知己,沒有朝夕,卻都暖暖的,很安心。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面寫“我不能選擇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決定怎么愛,怎么活。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黃金時代。”
生離死別是我們無法選擇和逃避的,時代和命運也是我們無法棄之不理的。
但就算是身處在這樣一樣注定前端后端都充滿淚水的世界里,我們還是可以享受一整個過程。好好珍惜親人、朋友和路過彼此的每一個生命。
我是潮汕家庭的孩子,又身處農村。跟父母之間情感的表達從來沒有用言語來寄托。
沒有“我愛你”,沒有“我想你”,也沒有“謝謝爸媽”。
但是我知道也感激我爸爸在外打工賺錢養家的那些年,我理解也感激我媽媽一個人帶著體弱多病的我和淘氣搗蛋的我哥的那段日子,我心疼她為了給我治病,卻拿不出錢時留下的那些滾燙的眼淚……
哪怕上了大學,我要什么,他們馬上會順豐給我寄來。我也更多地有著“回家”的念頭,哪怕回家吃飯睡覺上網,我也覺得家里的親切。
有時間打電話回家,還不如多回家去看看。
自從經歷的師姐去世這件事,我就再也難以接受身邊任何一個人的離開。
喜歡誰,就直接跟她說我喜歡你,我對你好。發朋友圈也多記錄自己的足跡,以及和朋友的交集,不至于年老拄拐之時,看著一花一木卻無法跟孩子孫子“炫耀”自己的一生。
所以現在在零點寫文章,也更多偏向于記錄生活了,至于閱讀量和轉發量,就看我們的生活有沒有共同點咯。
有些珍惜,真的沒必要等到死別!
/ 插圖 / Mark
/ 音樂 / 龔子婕JessieG - 致遙遠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