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鏡頭與蒙太奇是電影中最基本的電影語言,說到長鏡頭,不得不說到巴贊的長鏡頭理論。
巴贊的長鏡頭理論。
法國電影理論家與導演巴贊,他的理論被稱為西方現代電影的里程碑。巴贊的長鏡頭理論就是探討電影的實踐問題上,體現在批判蒙太奇鏡頭和主張長鏡頭兩個關聯的方面,他之所以批判蒙太奇鏡頭,是基于電影的真實性,現實特性上,他認為蒙太奇鏡頭靠得是不相連的鏡頭與鏡頭組接在一起產生指意的功能,這種方法是主觀的,顧名思義,長鏡頭就是連續拍攝法,一個連續的時空里相對完整地展現動作或事件。
幾乎接近真實空間的景別和構圖。長鏡頭影片中的單個鏡頭的膠片超過17米或延續時間30秒的鏡頭。
長鏡頭的產生:
1 。聲音的出現。
聲音可以代替某些功能來傳達出畫面的含義,交代一部分內容,所以鏡頭就沒必要頻繁切換了,
2.景深鏡頭的使用,景深鏡頭能使前景與后景的影像達到同樣清晰的鏡頭。
3。鏡頭運動的發展。由于一系列技術問題的解決,鏡頭運動的技術日臻成熟和復雜化。
4。變焦鏡頭的普及。就是把長焦與短焦結合起來并隨時調焦的鏡頭。這適用于需要不同的焦距鏡頭時攝影師可以隨時調焦。
長鏡頭基本要素是:場面,人物,場景。如何建立內部的關系及動作所指向的功能,成為長鏡頭所要關心的問題
長鏡頭運用的豐富性,幾個空間環境的交替變化,攝影機或固定或移動人物或運動或靜止,場面遠與近,都給我們帶來美妙的體會。
電影中有些著名的長鏡頭,例如法國導演特呂弗《四百下》,最后一個小男孩跑向沙灘的長鏡頭,就非常經典,奧斯卡提名的《贖罪》,《人類之子》等等。
蒙太奇,法文montage,原來用在建筑方面,有“安裝,裝配”的意思。
現在是世界通用的電影專業術語,用在電影中,蒙太奇指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接和構成,將影片的內容分為解為不同的段落,場面,鏡頭分別拍攝,然后又根據藝術構思和藝術技巧將這些段落,場面,鏡頭合理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根據事物發展規律,內在聯系,把不同的鏡頭連接在一起,敘述一個情節,展示一系列事件的組接方式。它是交代事物的過程和情節完整性,所以在設計畫面,攝影師拍攝時,要注意鏡頭內,外涵義的聯系,第一,每個鏡頭都應成為交代,敘述整個情節的一部分。第二,每個鏡頭要注意與上下鏡頭之間的連續性與承繼性,一般情況下,鏡頭的順序不能顛倒,不能任意去掉。
美國學派對電影的貢獻主要在探討蒙太奇的敘事上。
表現蒙太奇
蘇聯的蒙太奇學派把蒙太奇的研究提升到理論甚至美學的層面,
庫里肖夫對蒙太奇進行美學概括。
蘇聯的蒙太奇探討是如何把中斷的景進行結合以及他們之間產生的復雜關系。
愛森斯坦注重鏡頭與鏡頭之間傳達出的思想和理念,產生理性蒙太奇
普多夫金注意力放在如何不相連的膠片重新連接傳達出的情感和情緒。并形成了抒情蒙太奇的觀念。
為了讓兩個不相連的鏡頭連接傳達出含義,盡可能簡化某個信息量,讓前景成為主要的呈現部分,使信息表現在鏡頭的平面上,中斷畫內與畫外的空間連續性,也中斷畫內縱深空間與平面空間的連續性。本身所帶有的主觀性與強制性,慢慢走向反面。
二者都基于:電影是不同于現實的時空連續性的,可以通過導演的鏡頭與鏡頭切換與組接來實現某種創作意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