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堂咖啡課講起。
大胖到【時間圖書館】這家咖啡店已經近一個月了,然而還是沒學會親手制作任何一杯咖啡。
單就一個懸壺手沖的技術,據說沒有三個月連續不斷地練習,都很難均勻、緩慢、勻速的沖兌到咖啡粉上。
然而,今天的咖啡課上,大胖卻只用了五分鐘的時間就將豆子姐準備的PPT重新梳理了一遍。
整個框架瞬間邏輯清晰了。
第一步:先是中國老百姓對于咖啡的普遍認知
第二步:咖啡的起源、產地和發展歷史的介紹
第三步:根據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判定標準,來確立一杯好咖啡的評判標準
第四步:從選購咖啡豆開始,如何篩豆、如何分級、如何烘焙、如何萃取、到如何獲得更多的風味、以及不同的花式咖啡的制作。
第五步:趣味杯測,從嗅覺、味覺和視覺的角度,品鑒出咖啡的種類。
第六步:為后續的咖啡課程做內容預告
第七步:本次課程結束后的小游戲活動和促銷活動。
要知道,我并不是咖啡專家,甚至還是半個門外漢。但是一堂課的PPT拿在我面前,我可以馬上看出其中的邏輯漏洞,堅持出原有頁面順序的不合理之處。
我是怎么做到的?
嚴格意義上講,我并沒有真正的做過銷售崗位和市場運營崗位。但是七年的教學生涯,我一直在練習的一個技能就是,如何讓我的聽眾愿意聽我講東西;讓他們能記住我想推廣的內容;甚至會因為一堂課的交流,產生購買意愿。
這些是什么?是手藝。
談到手藝,可能你腦子里出現的都是廚師、裁縫、司機甚至鐘表匠、木匠這些人。其實在現今的社會,手藝已經遠遠不是這樣淺顯和狹窄的定義了。
年初時,因逢德云社二十周年大慶,某電視臺的記著采訪郭德綱先生,說您不擔心有一天您的創作力枯竭了嗎?如果枯竭了怎么辦?
郭先生的回答非常的精彩,令我記憶猶新。他說:你早上吃油條不吃,你覺得的炸油條的那位會創造力枯竭嗎?那是一門手藝,說相聲也是一門手藝,不存在枯竭的問題。一段托妻獻子從前清說道現在,觀眾聽過無數個版本,但是我說他們還樂,這不是創造力,這是手藝。
演講是一門手藝,不在于你的專業知識積累的有多高深,在于你能把一個事情說的多明白且別讓愛聽。
寫作是一門手藝,不在于你堆砌了多少華麗的辭藻,而在于你寫的東西是不是符合大眾的閱讀心理,能夠在詼諧幽默中又言之有物,充滿回味。
學習也是一門手藝,無論多新的軟件,放到你手里,你都能快速的掌握它的核心功能,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資源的收集是一門手藝,比如各種素材庫,各種軟件,各種參考的整理。
翻譯是一門手藝,老外的教程和文章你能快速的翻譯過來,區分開專有名詞和日常用語的區別,并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復述給國內的用戶聽。
為什么今天提到這個,起因是今天群里討論的一個話題。
有個小朋友在地方上做室內設計和表現,因為業務慘淡,經營困難,遂發表了一個十年內行業將消亡的牢騷。然后擔心自己以后沒有飯吃,所以情緒特別悲觀。
在我看來,身處互聯網時代,每個行業都是瞬息萬變。你積累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技能,似乎總是面對著過時和被淘汰的危險。沒有任何一個專業技能能夠保證你連續二三十年都可以有飯吃。與其將所有的關注點注意力全部用在專業技能上面,不如從底層萃取一項永久有效的手藝。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是制作室內效果圖的。會的專業技能假定就是模型制作和渲染以及PS后期處理。那這個領域你能萃取出什么樣的手藝呢?
如果我是你,我會從以下幾個點去著眼:
與人溝通的手藝:
給客戶做效果圖,一定要和客戶交流??蛻粲锌赡苡薪浬痰男±习?、有做學問的大學教授、有從政的科室領導、也有可能是剛畢業準備結婚的小兩口、有退休在家的老兩口、還有即將生寶寶的夫婦。和他們溝通設計風格、預算、工期和設計細節這些事的時候,是不是需要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那這門手藝萃取出來了,將來在任何行業上,你去從事和溝通相關的崗位應該問題都不大吧。比如,你開了一家面館,從采購蔬菜、到后廚管理、再到前臺和客人溝通,那個不需要你察言觀色,口吐蓮花呢。
流程管理的手藝:
你說我們公司不讓我接觸客戶,只讓我畫圖,我們辦法鍛煉管理能力。那你作圖的時候如何安排好制作時間,如何和CAD繪圖進行溝通,如何和設計師溝通,如何再提交成圖時和項目經理溝通。這不也是全流程的梳理和把握嗎?
如果這些你都處理的好,說明你有一種管理方面的手藝啊,讓比你牛的人,比你全力大的人,團結在一起,做成一件事啊。那這門手藝相信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愿意要的吧。
個人宣傳的能力:
你說,我一不能和客戶溝通,二我的同事們也不配合我,我只能獨善其身,做好自己的圖,這樣我能鍛煉什么手藝呢?
如此惡劣的環境你都能做出圖來,這叫待著鐐銬跳舞啊,本身就是一門手藝。如果這種情況下,你還能把圖做的很棒,你大可以通過站酷去分享自己的作品啊。如果你能在站酷上成為大牛,用有眾多粉絲支持。那你也有一種手藝可以萃取啊,就是個人的網絡宣傳能力。
當然,手藝不是設計出來的,是你真的要有一門本事才行,如果你好吃懶做刷微博、一天到晚葛優躺,那就不要有這樣的奢望。
我會想起我上大學時,全班男女老少都愛玩《帝國時代》這款游戲,但是玩的最好的還是我同寢的兄弟文良。他是那這個當學問在玩。
他從黑暗時代升級到封建時代,是穩穩的24個農民一匹馬,10分30秒完成第一級的提升。每次操作無論什么情況,他都可以隨機應變的完成標準作業。這種玩游戲處事標準萃取出來的手藝是一種理念,用這種理念去做任何事都不能完成,他可以將任何事分解成可完成的標準步驟,然后有著強大的執行力度。
他是我們班最早一個過英語四級的同學,要知道我們可是美術生,普遍外語不好呢。他每天早上早起,去圖書館排隊,背單詞,都是標準作業。而即便是在忙,也咩有耽誤他打游戲,并且一直是我班打的最好的,甚至一度,可以一個人同時和我們班第二與第三的對戰。
所以,不要去抱怨或者擔心自己的行業,將注意力放在手藝的萃取上,你不會沒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