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思維導圖老師,我經常會被學員問到一個問題:畫思維導圖到底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這當真是一個很有(sha)趣(qi)的問題。
東尼博贊先生當初之所以會發明思維導圖,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幫助人們理清思路,節省時間,迅速找到知識的重點從而有效提高記憶力。
而現在,卻有人在質疑:學習思維導圖是不是浪費時間?
而在我看來(請看我真誠的眼)——絕!對!不!是!
為啥說絕對不是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厘清一個觀點:什么是浪費?
看到沒?只有“對財物、人力、時間等用得不當或無節制的行為”才叫做浪費!
擔心太書面,那我們就再舉個栗子吧!
你試著把下面這段話記一下,看你能記下多少。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思維導圖充分運用運用左右腦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
各位看官,老實講,除了每段開頭的“思維導圖”以外,你什么都沒有記下來吧?
(在系統學習思維導圖之前,我也是什么都沒有記下來。。。)
這段文字重點根本不突出,知識點各自孤立,閱讀起來沒有半點學習的樂趣。
不知道大家平時遇到這樣的文字是怎么學習的呢?
如果你們是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這段文字中的知識點,那我必須要說:那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敲黑板)——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學習的過程也特別地痛苦。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呢?
一、首先,提煉關鍵詞
其次,梳理邏輯架構
定義:圖形工具? 發射性 思維 工具? 革命性 工具
特點:圖文并重、隸屬、層級、鏈接
作用:運用 左右腦、規律(記憶、閱讀、思維)、平衡(左腦:科學、邏輯;右腦:藝術、想象)、開啟潛能
最后,導圖呈現
畫個最簡單的黑白導圖。
你看,全程不過30分鐘,但,效果截然不同,對吧?
通過一幅導圖對內容邏輯、結構進行有效梳理,清楚地知道思維導圖基本概念里的定義、特點、作用,而且每個部分的重點、要點一目了然,幫助你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識要點。
當然,加上色彩、圖標效果會更好。
所以,花一定時間來繪制思維導圖恰當不恰當,到底是浪費了時間還是節省了時間,就請你來告訴我吧!
此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是也。
然鵝,還是會有懶寶寶說:學習思維導圖好麻煩啦,我用以前的方法整理思路,一樣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我不說話了,直接上圖,就看你們服不服
現在都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 你確定還要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么?
在各方信息蜂擁而至的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你的學習效果應該要像神槍手一樣:快、準、穩、狠、強!
思維導圖就是那個幫助你成為神槍手的加碼神器—— 而我已經做到了。請原諒我的大實話。。。哈哈
面對這么精密的學習武器,這么高效的學習技能,這么強大的記憶能力。。。不信你就沒有那么一丟丟的動心。。。當然啦,想成就更優秀的自己,還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來學習的。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就像笑來老師成為新東方老師之前的編程技能,就像喬布斯成為蘋果總裁之前的美術技能,指不定思維導圖就是你獲得輝煌的秘密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