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突然想發火,幸好及時覺察到,因為在發火的前1個小時,自己還開心的欣賞著家里新進的“鮮花”們,那是什么讓“開心”瞬間變成了“憤怒了?”
原因是我的孩子作業一個被老師評為B,一個被打回。而其他小朋友卻被評為A+和優秀時。
身為母親的我不滿的情緒一觸即出,隨之一起出來的還有我對孩子教育的價值觀鼓勵、認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于是我慌了。。。。
直到愛人問我說是不是因為沒他陪才煩時,我才察覺到我的這個情緒。
是的,我現在感覺到很不滿,很煩,我希望老師跟我一樣給孩子鼓勵和支持。是的,我希望。那是我的需求。我的需求沒被滿足時,出現情緒是很正常的。我接納它。
而同時,除了需求外,為什么這個事情我會覺得反應這么大?因為比如如果是一個陌生人評論我的孩子,我可能會置之不理,或者反應不這么大。因為對孩子我的需求是一樣的。
反思:還是觸碰了我遇到逆境時的兩個維度問題:影響度和擔當。我認為老師這樣的評價對我孩子有影響。且我沒什么責任。
而事實上是我的孩子并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首先當下她根本不知道這樣的評語,其次一次作業評B,真的意味著老師對她的不認可嗎?有證據證明嗎?當然不是,群里還有沒交作業的小孩子。
所以,是我的主管臆斷+自己逆境時的反應,觸動了我的需求,產生的情緒。我需要自己去解決。
當然這次的事情發生也是好事,讓我發現了對孩子這個部分,真的是我情緒的真空,之前沒發現的,現在發現了,反而更好的可以知道下次遇到怎樣面對?
首先還是及時察覺,其次找到自己的需求。第三用逆商的LEAD四步法。找解決方案。比如這次事件,我可以的解決方案,是直接找數學和美術老師,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也告知工作狀態,請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