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侖先生曾在《紅樓夢人物論》中,這樣評價王熙鳳:
“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p>
王熙鳳是《紅樓夢》一書中描寫得極其鮮活且精彩的人物。她出身富貴,是金陵王家的女兒。王家是武將出身,而王熙鳳將武將的颯爽氣派表現得淋漓盡致。
她自小被王家充當男兒樣,性子潑辣,對傭人可以抬手一巴掌,對尤二姐可以不顧她死活,對覬覦她的賈瑞更是沒有絲毫仁慈,對普通平頭百姓的官司也不放在心上。
可這樣的王熙鳳,卻并不能算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她對黛玉極好,常常記掛著她缺什么;她對寶釵雖然不喜,卻也有得體的禮儀;她對平兒、鴛鴦等都是非常尊重。
她的內心深處,其實也藏著善良,但善良的前提,是你要能夠入得了她的眼。
一、對黛玉極好
王熙鳳對黛玉好,最初是想要討好賈母,可后來也真的將黛玉放在了心上。
查抄大觀園這件事,是瞞著賈母的。
當眾人浩浩蕩蕩到了瀟湘館,王善保家的正磨刀霍霍,想要抓住些許事情來立功。黛玉父母雙亡,寄居賈府,或許在王善保家眼中,是最好欺負的對象,更何況這件事還是王夫人的授意。
當時,黛玉已經睡下了,聽到動靜,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便要起身。
“只見鳳姐已走進來,忙按住她不許起來,只說: ‘睡罷,我們就走?!@邊且說些閑話?!?/p>
“忙”“這邊且說些閑話”,其實都是王熙鳳照顧黛玉敏感的內心。
她知道黛玉是賈母疼愛著的人,一直對黛玉處處照顧,可若只是想討好賈母,她大可不必做這些貼心的事。因為這件事,賈母要是生氣,也只會算在王夫人的頭上,就算會遷怒王熙鳳,也不會因為她私底下照顧黛玉而不遷怒。
后來王善保家翻出男人的東西,大驚小怪正要問罪,被王熙鳳一通教訓。王熙鳳說,黛玉和寶玉從小一起長大,有他的東西很正常。說完之后,便帶著王善保家的等人一起走了。
王熙鳳素來以狠辣著稱,潑辣的性子,精明能干,若是個男兒之身,必然能干出一番大事業?;谶@樣的性格,大家常常忘記了她是女兒之身,也有女兒般細膩的心思。
因為害怕黛玉多心,她便陪著她說些閑話;因為擔心別人誤解黛玉,她便喝止了下人的胡亂猜測。
照顧黛玉,憐惜黛玉,應該已經成了王熙鳳的一種習慣。
二、善待邢岫煙
邢岫煙是邢夫人的侄女,王熙鳳照顧邢岫煙,卻不是看在邢夫人的面子上。
書中明明白白是這么寫的——
“鳳姐兒又憐她家貧命苦,比別的姊妹多疼他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論了?!?/p>
王熙鳳的內心深處,是有那么一點善良的,只是這些善良,在她對外人狠辣的時候,被許多人忽視了。
邢夫人是個自私的,而王熙鳳也無須討好邢夫人,連邢夫人都對邢岫煙不管不顧,王熙鳳卻憐惜她,多疼她。
那時的邢岫煙,雖然家里貧窮,卻靠著自己維系著體面。住進大觀園,她從不惹事,甚至連迎春婆子丫頭找她要錢,她也咬著牙典當衣服來打賞。
人人都欣賞這種,雖然面對困難,卻毫不低頭的人。
后來的邢岫煙被薛姨媽看上,也是王熙鳳去賈母面前保的媒,最后全了她的美滿姻緣。
按照王熙鳳的性格,這些善事她都可以不做,可她偏偏做了,可見,她的心狠手辣,并非對所有人。
三、體貼劉姥姥
劉姥姥和王熙鳳,完全算是兩個階層的人物。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劉姥姥家里連過冬的錢財都拿不出來,只能帶著板兒奔波一天,去賈府“打秋風”。這一次王熙鳳給了她20兩銀子,但只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而非善良。但是,臨走前,王熙鳳特地給了劉姥姥一串錢,這才是藏在她面具背后的善良。
劉姥姥第一次入賈府,出現于書中第六回。當時的劉姥姥,連過冬的衣裳都沒有,千辛萬苦,帶著孫子板兒,腆著老臉,進了榮國府,見到了王熙鳳。
雖然目標明確,劉姥姥或許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實在開不了口,卻又不得不說,可因為第一次開口求人,說話顛三倒四,還讓板兒開口,可是板兒還小,只顧著吃果子。
鳳姐早已明白了,聽他不會說話,因笑道:"不必說了,我知道了。"
王熙鳳的體貼,便在于此處。
她看出了劉姥姥的窘迫,便給她留了面子。
而給錢的時候,王熙鳳也沒有用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態,而是這樣說的——
鳳姐笑道:"你既大遠的來了,又是頭一遭兒和我張個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作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還沒動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罷。"……叫平兒把昨兒那包銀子拿來,再拿一串錢,都送至劉姥姥跟前。
鳳姐道:"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們作件冬衣罷。改日沒事,只管來逛逛,才是親戚們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虛留你們了。到家,該問好的都問個好兒罷。"
王熙鳳的善良,其實在她的話里已經展現出來,只看讀者是否細心罷了。
她明知劉姥姥來打秋風,看似趾高氣昂,卻也認下了這門親;她給了20兩銀子,卻說“暫且給孩子作冬衣”,而不是施舍;她還讓平兒多拿了一串錢,也是站在劉姥姥的立場上考慮的。
所謂財不露白,20兩銀子是不小的數目,劉姥姥也未必舍得花,王熙鳳拿出零錢來,或許便是給劉姥姥路上零用的。
那時天已經黑了,或許,是讓劉姥姥雇車,或許是讓劉姥姥吃飯,但總而言之,能多拿一串錢,是處于內心的善良。
很多人說,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恩情,是劉姥姥第二次入賈府時候開始,可實際上,早在劉姥姥第一次入賈府,王熙鳳便釋放了自己的尊重和善意。
四、寬慰秦可卿
對于秦可卿,王熙鳳并無所圖。
這是她的侄兒媳婦,是晚輩,是寧國府的人,而且,秦可卿的出身也不算達官貴族,小門小戶的女兒,應付著整個寧國府的人情往來,早已應接不暇。王熙鳳卻偏偏對秦可卿好,病了來探望,閑暇時也想著,這不是逢場作戲,而是感同身受的憐惜。
從各處細節來看,秦可卿的死,并非病死,而是因為名節問題不得已的自盡。
或許,因為秦可卿的思慮多,所以她才得了這個病。王熙鳳來探望,將賈蓉和賈寶玉都趕走了,自己坐在床邊和秦可卿說體及話。等到尤氏幾次打發人過來請,必須要過去看戲時候,王熙鳳說了這樣一段話。
“咱們若是不能吃人參的人家,這也難說了;你公公婆婆聽見治得好你,別說一日二錢人參,就是二斤也能夠吃的起?!?/p>
王熙鳳的父親,官比賈家還大,雖然人參是個金貴的東西,在王熙鳳眼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說這話,是因為她擔心秦可卿思慮過多,認為藥方里每日二錢人參太費了,才說出這樣的話來寬慰。
尤氏曾對王熙鳳說,秦可卿病重,卻因為“你們娘兒兩個好的上頭,他才戀戀的舍不得去”。
而王熙鳳那么要強狠辣的人,聽了這番話,也不覺眼圈兒紅了。
王熙鳳是很少表現脆弱的女子,她好強,若非真的將秦可卿放在心上,也不至于紅了眼圈。
五、對賈母的善意謊言
書中第11回,秦可卿危在旦夕,王熙鳳已經在和尤氏商量如何操辦后事,可同賈母稟報秦可卿狀況的時候,她是這么說的:
王熙鳳道:“蓉哥兒媳婦請老太太安,給老太太磕頭,說他好些了,求老祖宗放心罷。他再略好些,還要給老祖宗磕頭請安來呢?!辟Z母再問:“你看他是怎么樣?”王熙鳳答:“暫且無妨,精神還好呢?!?/p>
秦可卿算是王熙鳳非常疼愛的一個晚輩,或許因為同樣管家的緣故,所以惺惺相惜。這里不存在王熙鳳為了打壓秦可卿故意隱瞞病情的可能性,單純只是因為賈母年紀大了,擔心她聽了難受,才特意這樣說。
王熙鳳很會說話,尤其在賈母面前,可這種會說話,若非心思細膩,也決然說不出來。
第46回,賈赦想強納鴛鴦,惹了賈母雷霆大怒。王熙鳳作為賈母身邊得寵的人,一則擔心賈母的身體,二則化解家里緊張的氣氛。
她假意責怪賈母,道:“誰教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的水蔥兒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虧是孫子媳婦,若是孫子,我早要了,還等到這會子呢?!?/p>
她深知母親總會原諒兒子,哪怕他真的大逆不道,于是假意責怪,實則給賈母找個借口下臺階,順帶還能夸一夸鴛鴦,捧一捧賈母,緊張的氣氛自然而然就松緩了下來。
善意的謊言,其實也是謊言,也就是不真實的語言。但它和尋常謊言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那便是——善意的謊言是無害的,甚至是為了減少真相的傷害。
而王熙鳳對待賈母,無論是否求利,卻給賈母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六、對賈環的善良
王熙鳳最看不上的人之一,就是趙姨娘,可對于趙姨娘所生的兒子賈環,她卻從未遷怒。
王熙鳳是個善妒的人,對于姨娘一類有著天然的排斥,但她從不找周姨娘等人的麻煩,因為這些人本分。
趙姨娘是個不本分的,在王熙鳳眼中,趙姨娘是個糟透了的人,還把賈環教得沒有個主子的樣子。
那日正巧寶釵、香菱、鶯兒三個趕圍棋作耍,賈環見了也想要參與,可是輸了錢,便開始耍賴,鶯兒埋怨他:
“一個作爺的,還賴我們這幾個錢,連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兒我和寶二爺頑,他輸了那些,也沒著急。下剩的錢,還是幾個小丫頭子們一搶,他一笑就罷了?!?/p>
賈環本就因為處處不如寶玉而心懷不滿,聽了這話,自然滿腹委屈。
賈環道:“我拿什么比寶玉呢。你們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的。”說著,便哭了。
這件事被趙姨娘知道了,她見賈環哭著回來,便問了緣由,并罵賈環——
“誰叫你上高臺盤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那里頑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
這就是趙姨娘的教育,除了教會賈環仇恨,便再也教不會其他的東西。
恰好王熙鳳聽到了這話——
王熙鳳隔窗說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環兄弟小孩子家,一半點兒錯了,你只教導他,說這些淡話作什么!憑他怎么去,還有太太老爺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么相干!環兄弟,出來,跟我頑去。”
王熙鳳看不上趙姨娘,并非她心思險惡,而是素來的等級觀念。
但是賈環在她眼中,哪怕是庶出,也是主子,哪怕現在不對,也只是因為沒有教育好。
王熙鳳把賈環叫了出來,安撫了一番,然后問他輸了多少錢。賈環說輸了一二百錢的時候,王熙鳳是這么說的:
“虧你還是爺,輸了一二百錢就這樣!”回頭叫豐兒:“去取一吊錢來,姑娘們都在后頭頑呢,把他送了頑去。”
在王熙鳳眼中,賈環做的錯事,不是趙姨娘口中的“攀高枝”,因為在王熙鳳眼中,賈環本身就是主子。她教育賈環,是因為他沒有個主子模樣,丟臉。
王熙鳳非??床簧馅w姨娘的一點,就是她沒有主奴界限,硬生生把賈環這個主子,教育成了奴仆思維。
可惜,那時的賈環還太小,拿了錢和迎春玩去了,并不懂得王熙鳳話里的真正內涵,也沒有感受到王熙鳳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