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輕生”,各大媒體紛紛感慨,這意味著還珠、情深、梅花三弄的時代只能留在影視作品和記憶中了,早期言情小說的不凡作家離世,場面很隆重,意料之中,各大明星紛紛感恩,畢竟吃水不忘挖井人。
說是輕生,我覺得未必如此,人有選擇自己善終的權利,盡管目前普羅大眾心里有很多法律道德層面的傳統認知,但是一位86歲的老太太,生活質量無法保證的前提下,只剩下去醫院報道,去子女家里拖累,至少她是這么認為,然后接受世俗的同情……對于死亡,人有選擇的權力,這不叫輕生,這是更高層次對生命的理解。
文化圈的朋友也曾不止一次說過,當他八十歲以后生活質量無法保證的前提下,他會選擇西方的安樂死,盡管我國的法律不一定允許,這是對自己最好的安排,該享受的提前享受生活,坦然接受死亡和老去。初時不理解,再聽一遍變得接受,聽說了也就見怪不怪了,只能勸告朋友:一定要安排好身后事。瓊瑤離世,在意料之中,也表示理解和尊重。
人到了一定年齡,見識過太多生離死別,太多親情、疾病、生死的考驗,在短暫脆弱之后就變得很清明,下定決心做自己需要勇氣,坦然告別未嘗不是一種結局。生命的輕與重從來沒一個統一標準,尋找到自己價值所在并把這份光充分燃燒,才是對于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