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峰頂,從“大寶劍”處開始,一條木制的小道繼續向東延伸。
小道寬約兩米,對于陡峭的峰頂來說整體尚算平整,每過幾米會有幾級或上或下的臺階。
我們到這兒時這里一片安靜,除了斜坡下有幾位站立的游人( 他們明顯都沒有攜帶帳篷),其余的人都搭了帳篷躲在里面。
此時大約凌晨四點,離天明還有兩個小時左右,在這寒冷的山峰上駐立等待天亮無疑是一種煎熬,看著斜坡下偶爾踱步的幾個人更加慶幸自己帶了帳篷,此時這頂小小的帳篷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沒有辜負我一路艱辛將它背到華山絕頂。
高個建議我們在斜坡下坐著休息,我們再次像在金鎖關樓洞里一樣三人并排坐在斜坡下,背靠防護木質欄桿。
不過事實證明坐著絕不是休息的好方式,幾分鐘而已不舒服的感覺又襲上身來,我站起身拿起墊在屁股下的“蒲團”示意將它支起來。
他們兩個明顯也感受到了坐著的不舒服,起身配合我搭帳篷。
然而在我們來回比劃下竟沒有找到合適的擺放位置,斜坡下的小路是上斜坡的必經之路,帳篷一支起來就會把整個小路堵住,肯定會妨礙后面的人上來,如果我們執意這么做就有點不道德了,而且一旦有人過來很難安心休息,所以這個地點被pass掉了。
我們只能登上斜坡,去跟木道上林立的帳篷湊個熱鬧。
走過去轉了一圈才發現,這時木道上一個個帳篷已經把好的位置都占據了,一時間還真不好找地方再擠上一頂。
我跟高個在“大寶劍”下面反復觀察,試圖找到前人遺漏的“寶地”,矮個則順著木道前去,我倆等了幾分鐘沒見矮個回來猜測他可能找到了更好的地方,于是就朝著他的方向走過去。
木道向外一米左右是峰頂最初的原貌,散落著凹凸的山石,再往外便是萬丈懸崖,中間被鐵網圍起以防游人不慎跌落。
向外看去,除了一片黑暗就只有曲折盤旋的一顆顆路燈燈光了,不過天亮之后又將是另外一副景象。
前方樹間有兩個光點,在黑暗中散發著猩紅如同兩只冷酷的眼睛。
咋一看去有點嚇人,其實這是安裝在山上的監控設施,在蒼龍嶺就見到過,它們還能發出聲音,提示游客抓緊鎖鏈,登山時不要分心。
果然矮個在木道上找到了一處較大的空地,完全可以容納我們的帳篷。
我們將帳篷搭起,試了一下發現了問題,這空地是一處30度左右的斜坡,帳篷可以立在上面,但是一旦人鉆進去就會慢慢往下滑,再三實驗都是這種結果,難怪這么大一塊空地沒有被前人占用。
又冷又累,而且我的左腿膝蓋越來越疼,我們的耐心基本被消耗殆盡,不愿再往遠處走,隨意找到一處小的空地,勉強將帳篷放下。
左邊是一頂大的帳篷,即便我們動作小心翼翼還是將帳篷里的人吵醒了,不過這是公共場所,只聽到他們翻身的動靜,并沒有聽到開口講話。
右邊是臺階,如果在帳篷里睡著,一不小心可能會從臺階上掉下。
我鉆進帳篷讓他們兩個也進來,可是他們兩個看到這狹窄的空間不愿進來,說是要去前面轉一轉,幫我拉上帳篷入口便走了。
我的身體已經到極限無暇顧及他們,躺在帳篷里不停地揉捏著膝蓋試圖緩解疼痛。
不知不覺中意識漸漸模糊。
不知過了多久,感覺帳篷外有動靜,我睜開眼,看到帳篷被拉開,他們兩個回來了。
高個嘻哈著正渾身顫抖,我趕緊往里擠了擠讓他們兩個進來。
原來他們兩個露天坐著睡了一會,只是身上越來越冷,這時已經冷的受不了。
帳篷雖然不能保暖但至少可以防風,能夠起到御寒作用。
看了下手機,這時已經接近凌晨五點,再有不到一個小時天就亮了,訂上鬧鈴防止睡過,抓緊這短暫的時間休息。
就這樣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我們三人在華山之巔睡下。
模糊中聽到了帳篷外面一片嘈雜,睜開眼已經能看到帳篷外微微泛白,根據聲音大致能夠判斷這時東峰上聚集了不少的游人,他們不時從帳篷外走過,激起噠噠噠的聲音。
帳篷里呼嚕聲不斷,他們兩個還睡著。
看著帳篷外越來越亮,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將他們兩個叫醒,恐怕起的遲了錯過了日出豈不是一大遺憾。
鉆出帳篷,外面已經站滿了人,不知道這么多人都是突然從哪冒出來的。
站在鐵網跟前往外看,終于能夠看清懸崖外的景色。
即便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是被華山險峰美景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