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行為得體所需要的特質
? ? ? ? 為了適應社會,舉止得體,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四種技能:
1.抗挫折能力;
2.靈活應變的能力;
3.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 ? ? ? 有些孩子很自然就能學會這四種社交技能,因為他們會自動模仿周圍人的行為。但孩子在什么年齡達到發展的里程碑(包括上述四種能力),則因人而異。有些孩子不到三歲就會讀書,我到九歲才能流利地閱讀。有些孩子一歲之前就活蹦亂跳,有些孩子十八個月大還喜歡爬行。學會這些身體技能的年齡,人人不同;同樣,學會行為技能的年齡也因人而異。
? ? ? ? 我常聽很多家長說,孩子“快把他們逼瘋了”。換句話說,就是“無法阻止 孩子尖叫/哭泣/哭鬧/索求”或是任何讓他們抓狂的行為。我覺得,孩子的行為讓你感到麻煩時,你不能把它想成那是孩子的選擇,仿佛成人做選擇那樣。孩子希望獲得你的愛,想與你聯結,想跟你當朋友。有時他迫切渴望你的關注,即使從你那里獲得負面的關注,也總比得不到關注好。
? ? ? ? 在孩子的身邊管理你自己的情緒時,如果你能理解導致孩子做出那些麻煩行為的情緒與環境,那會更有幫助。
? ? ? 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很難理解與安撫。他哭鬧可能是因為肚子痛或其他不適,例如不喜歡燈光或噪聲,或尿布已經濕了,或感到害怕或疲倦,或非常敏感,或許多其他的狀況。通常我們可能不知道他哭鬧的原因,但這不表示我們不該想辦法安撫他。也許,你的孩子在嬰兒時期很容易安撫,但后來年齡大一點反而比較難自控。無論孩子處于什么階段,我們都要安撫與接納他,幫助他進入下一階段。
? ? ? 通常,孩子面臨的挑戰太大而無法處理時,會感到沮喪。孩子在熟悉新階段或新技能之前,沮喪感最強烈。在他學會走路、說話、思考、寫作、出現性特征、獨立之前,都是最脆弱的時候。你可以把孩子的情緒爆發、發脾氣或生悶氣,視為他尚未達到發展的里程碑,他不是故意的。孩子發脾氣時,他并非樂在其中。有其他選擇時,沒有人會愿意那樣。
? ? ? ? 還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孩子之所以展現這種麻煩的行為,是因為父母管教太松。其實不然,許多管教不嚴的家長依然教出行為得體的孩子。有些家長的管教很嚴,也很公正,但孩子的行為依然給別人帶來麻煩。孩子是否會惹麻煩,和父母管教嚴不嚴無關,而是和孩子學會這四種技能的速度有關:抗挫折能力、靈活應變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 ? ? ? 如何學會行為得體,不要制造麻煩,并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使一個孩子行為得體的方法,不見得能為另一個孩子帶來同樣的結果。孩子是人,不是機器。我們希望孩子與人聯系,培養關系,而不是變成機器人。
? ? ? 我不喜歡以給貼紙或賄賂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因為那比較像在評判行為,而不是在培養關系。孩子從那種方式中學不到抗挫折能力,學不到靈活應變的能力,學不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學不到如何為他人著想。以貼紙來獎勵行為是一種操縱伎倆,如果我們這樣操縱孩子,將來他學會操縱我們與其他人時,你可不要抱怨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家長應該學習理解孩子,而不是以操縱的方式讓孩子想要收集星星貼紙。
? ? ? 我們展現得體的行為,很少是因為我們想要獲得獎勵或害怕遭到懲罰,而是因為在意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因為我們知道,合作比對立更能帶來和諧的生活。我們之所以幫別人一個忙或是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是因為不那樣做會遭到懲罰。我們那樣做是因為,我們想讓對方的生活更好一些。我們希望孩子為人處事時顧慮到他人,對他人發揮同理心,不是因為擔心受到懲罰或渴望獲取物質獎勵。
? ? ? ?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認識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內,沒有一個是從來沒用過賄賂的方式對待孩子的,但賄賂應該只是偶爾,不能當成常態。
? ? ? ? 讓孩子對家事感興趣的最好方法(例如把碗盤放進或拿出洗碗機),是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就玩類似的游戲(別忘了,游戲對小孩來說是工作)。你配合他玩耍時,他會模仿你,也會配合你。經過長時間的培養之后,你會教出一個愿意清理碗盤的孩子,而且他之所以愿意清理,是因為他想幫忙,不是因為你賄賂他。有些人認為花錢請孩子做家事可以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但我認為培養金錢觀之前,需要先教他“人”的價值。
? ? ? 孩子從別人對待他的方式,學會如何待人處事。當別人對他表達感謝與尊重時,他才真正學會如何說“請”和“謝謝”,之后才會效仿。如果你只是灌輸孩子應該講這些禮貌用語,他可能永遠無法心領神會。
? ? ? ? 有人送孩子禮物,但孩子沒道謝時,我們會覺得很尷尬。但這時我們應該把愛面子的心態擱在一邊,不要逼孩子說出他內心沒有的感受,使孩子當場難堪。我們可以自己向對方道謝,以免對方覺得自己的好意無人領情。孩子看到你表達感謝時,他會學到什么是真心的感謝。他小時候跟你玩游戲時,假裝遞給你茶杯,而你每次都對他說“謝謝”,然后欣然接受,從那時起,孩子就開始學習感謝了。那些小動作都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你為教養投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