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帶自己回家》和《生命的信仰》兩書為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的“心靈隱居指南”系列。此系列應有三本,即加上《瓦爾登湖》。但這兩本書版權頁中均無原版說明,因此很可能是國人選編的散文集。這兩本書的書名太雞湯了。
《帶自己回家》書中有三個部分:散步,緬因森林,科德角。文字倒是梭羅一向的風格,細膩的描寫,深刻的沉思和詰問,自然的美好,但寫的并不夸張,很寫實的手法,只是站在自然一邊而已。他保持著“瓦爾登湖精神”,追求自然和簡單的人生態度。但在文學表現上,還是說的略微多了一些,有些浪費。文章也并不乏幽默,有一種紳士風度。自然,不是在沙龍中的紳士。人類如果能在大自然中體現出某種紳士風度。誰又敢說這是一個糟糕的物種呢?
《生命的信仰》有兩個部分:種子的信仰和野蘋果。梭羅之所以為梭羅,不僅是觀察細膩,關鍵在于有一種信仰,然后就成為有哲學家特質的博物學家。關于種子,他有許多新的發現,這些發現看起來甚至算得上一項研究成果。以專家學者的標準來研究某個感興趣的話題,就成了一項課題,而這與我們常說的作家應如何如何深入生活大異其趣。
這兩本書于和《瓦爾登湖》一樣。可以作為對紅塵厭倦時的消遣,所以取名“城市心靈隱居指南”多少有些道理。不管怎么說,人們怎樣才能理解世界并不重要。世界也不是讓你來理解的,更不是讓你來改造的。有美好的自然,自然的秘密每一天都在告訴你關于人類的愚蠢,而一旦放棄征服自然的野心,轉過來欣賞和關注它,才會發現自然的美好。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有時也可以是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