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到底是《局外人》的世界荒謬,還是默爾索更加荒謬?
到底是《局外人》的世界自由,還是默爾索更加自由?
歸根究底不過是:默爾索用荒謬的行為反抗著荒謬的世界,自由的世界還了默爾索一個“局外人”的自由!
2017年閱讀的第一本書籍,但是讀后感拖至了今日動筆。
不是我懶,而是我無從下筆。思緒萬千,猶如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第一次為讀后感如此費神。
一本薄薄的書,我反反復復讀了不下十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只是如何概括讓人頭痛。
一個簡單的人物,我設身處地的去感受,越發魔怔,竟覺得默爾索這個冷漠的人有點可愛有點可敬甚至還有點幸福?
-02-
默爾索,一個情感上的局外人。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斑@是小說的開篇之語,沉重慘烈的喪親之痛被默爾索如此輕描淡寫,可以說是驚世駭俗。
誰不想在親人蓋棺之前再多看一眼?默爾索就不想。
默爾索想抽煙了,雖在母親遺體面前有過猶豫,但被覺得無傷大雅的念頭擊敗,遞給門房一支煙后兩人便抽起來了。
無關的一個女人都在母親的棺材前哭了,默爾索卻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草草的給母親下葬,然后什么都不記得,似乎這件事情與他毫無關系。
母親下葬后的第二天,默爾索去游泳,去看喜劇電影,和女友瑪麗共度一夜——生活任是老樣子,沒有任何變化。
女友瑪麗問默爾索是否愛她,他回答說: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問他是否愿意和她結婚,默爾索回答說:結不結婚都行,如果你要,我們就結。
一切都無關緊要,一切都不是大事,和誰結婚不是重點,只要關系同屬于一種性質。
雷蒙問默爾索愿不愿意做朋友,默爾索回答說做不做都可以。
-03-
默爾索,一個工作上的局外人。
因為母親葬禮要向老板請假,老板很不開心,默爾索認為一切并非他的過錯,何況不論怎么說,星期六與星期天總該歸其所有。
哪怕桌上放了一大堆提單由他處理,哪怕不喜歡共用濕透了的公用毛巾,哪怕整個下午他都一直悶頭干活,只要傍晚下班走出悶熱的辦公室,沿著碼頭漫步回家,默爾索在此時就有幸福自在之感,心情愉悅。
老板計劃在巴黎設一個辦事處,問他是否愿意被派往那兒去工作,這份差事可以讓他生活在巴黎,每年還可以旅行旅行,以為年輕的默爾索會喜歡這樣的生活。
默爾索卻回答說是可有可無。
老板又問他是否不大愿意改變改變生活?
默爾索說:人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什么樣的生活都差不多。
這讓老板顯得有些掃興。
他沒有雄心壯志,并不想改變生活,因為這一切實際上并不重要。
-04-
默爾索,一個死神面前的局外人。
太陽太過灼熱,讓他邁出了無助于避開太陽的一步,卻扣動了扳機,打破了平衡和寂靜,而在那平靜和寂靜中默爾索原本是幸福自在的。
后來,他對著那具尸體又開了四槍,可在他看來那沒有什么,只像是在苦難之門上急促的叩了四下而已。
可這無意間的錯殺,這防衛過當的行為,讓他身陷囹圄。
要給他指派律師,默爾索認為司法部門還管這類細枝末節的事,讓人感到在方便不過。
在他看來,司法程序都是一場游戲。
對于律師到來和律師的問話,他覺得尷尬,他已經不習慣對過去回憶。他把一切世人看來的不合理歸咎為一點:他有一個天性,就是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擾他的感情。安葬母親時候的行為如此,海灘上殺人亦是如此。
對于監獄生活,他竟然覺得除了沒有女人沒有煙這些煩惱,他還不算太不幸。日子對于他來說,只有“昨天”與“明天”才具有一定的意義。
面對人們“義正辭嚴”的譴責和審判,他覺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對于那場對他的審判,他完全沒有參與,默爾索的命運由其他人決定,也不征求他的意見,對此他什么都沒說,完全沒有為了保命而討好大眾的媚態。
在得知不公正的死刑強加于身后,他頑固地認為“自己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依然是幸福的”,“我希望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出仇恨的叫喊聲”,等閑視之,不以為意,擺脫了死亡對他的困擾。
-05-
默爾索如此接近死亡,感受到了解脫,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敞開心扉。
其實默爾索和這個世界一樣,如此之像,如此友愛融洽!
世界荒誕到可以決定和操縱每個人的命運,例如生死,例如財富,例如情感。
它可以讓人收獲頗豐,也可以讓人兩手空空。
像默爾索一般的“局外人”,相信自己把握一切,包括生命和死亡;相信自己掌握真理,以前、現在和將來;相信自己經歷過一切,這種或者那種生活方式,干過這樣的事或那樣的事。
而最后的最后,所有度過的荒誕生活,一切都變得虛無縹緲,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天地萬物從此永遠無關痛癢。
在這個熱鬧非凡的世界,荒謬不過是換一種荒謬的罪受,冷漠和看穿沒有希望不過是成為局外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