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
什翼犍振興代國
拓跋珪建立北魏
東晉初年,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和內蒙一帶,居住著鮮卑族的拓跋氏部落。首領稱作代王,都城在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338.11什翼犍即代王位于繁北,改元曰建國】
這個部落本已衰落了,環境卻造就出一位英雄——什翼犍。
什翼犍是在政變的血泊中活過來的。他出生才一個月,父親郁律在政變中被殺。母親王氏從宮中逃出,把嬰兒藏在裙子里,向街市上走去。她默默地向上天禱告:“上天若是保佑我的孩子,就千萬不要讓他哭啊!”一旦嬰兒哭出聲來,肯定會被發現,那就沒命了。果然孩子沒有哭,他們母子才雙雙逃脫。【321.12拓跋猗迤妻惟氏,忌代王郁律之強,恐不利于其子,乃殺郁律而立其子賀傉,大人死者數十人。郁律之子什翼犍,幼在襁褓,其母王氏匿于中,祝之曰:“天茍存汝,則勿啼。”久之,不啼,乃得免。惟氏專制國政,遣使聘后趙,后趙人謂之“女國使”。】
多年以后,什翼犍回到國內,做了代主。他學習文明的中原王朝,設置官職,制定法律,改革原始部落散漫野蠻的習俗,國家日益強盛,周圍數千里之內數百個部落都聚攏在他的大旗之下。
他為人寬厚,不記小過。
一次,他的郎中令許謙偷了倉庫的兩匹絹子,按法律要殺頭。什翼犍知道后,沒有聲張,見面時若無其事。后來跟左長史許鳳談起:“我簡直不敢看許謙的眼睛,要是引起他的疑慮,產生慚愧之心,甚至自殺,就對不起他了。為了一點財物殺士人,是不應該的。”【365.1什冀犍性寬厚,郎中令許謙盜絹二匹,什冀犍知而匿之,謂左長史燕鳳曰:“吾不忍視謙之面,若謙慚而自殺,是吾以財殺士也。”】接著就把這條法令廢除了。
他到西部討伐叛亂,流矢射中了眼睛。后來抓住射箭人,大臣們都說該殺,有人還主張一刀一刀地慢慢割死。什翼犍不同意:“他忠于自己的主人,射的是主人的敵人,有什么罪呢?”隨即把他釋放了。【365.1嘗討西部叛者,流矢中目;既而獲射者,群臣欲臠割之,什冀犍曰:“彼各為其主斗耳,何罪!”遂釋之】
公元376年,什翼犍在政變中死去,代國被分割了。他的孫兒拓跋珪在十年之后重新崛起,改稱魏王,威脅著后燕國的政權。燕國派太子慕容寶出兵征討,在參合陂被打得大敗。
燕王慕容垂七十歲了,情緒激動,親自統率大軍去報仇。路過參合陂,只見燕兵的尸體堆積如山,心里非常痛苦,當即設祭吊唁,軍士哭聲震動山谷。他感到慚愧,又很憤怒,控制不住情緒,嘔血不止,只得退回平城,不久便病死了。【396.3垂之過參合陂也,見積骸如山,為之設祭,軍士皆慟哭,聲震山谷。垂慚憤嘔血,由是發疾,乘馬輿而進,頓平城西北三十里。太子寶等聞之,皆引還。】【垂在平城積十日,疾轉篤,乃筑燕昌城而還。夏,四月,癸未(初十),卒于上谷之沮陽,〔慕容垂71歲死〕秘不發喪。】
太子慕容寶品格不高,后母段氏曾多次提醒慕容垂,要他早作安排,廢掉太子。可是太子把父親周圍的人哄得團團轉,都說他很賢明。燕王死后,他繼承王位,不久就派兄弟告訴后母:“你經常說我當不好國王的,我不是當上了嗎?請你自愛,早點了斷,免得連累外家!”【396.3寶使麟謂段氏曰:“后常謂主上不能守大業,今竟能不?宜早自裁,以全段宗!”】
后母段氏憤怒地斥責:“你們兄弟敢于逼死母親,什么事還不能干?這種人能夠守住祖宗的基業?我不怕死,只是想到不久就要亡國,心里遺恨啊!”當天就自殺了。【396.3段氏怒曰:“汝兄弟不難逼殺其母,況能守先業乎!吾豈愛死,但念國亡不久耳。”遂自殺。】
拓跋珪看準后燕形勢不佳,統率大軍四十萬,車馬輜重連營二千里,先攻下晉陽,再占領并州(今山西北部),每到一處,幫助百姓安居東業,人心很快安定下來。
魏國的軍隊越過太行山,攻取了常山郡。高陽郡太守崔宏是個文人,一時沒有主意。看到各地守將紛紛逃走,也棄城逃到將邊,魏王早就聽說過他的名聲,連夜派人追趕,找回來任用為黃門待郎,請他主管朝廷的機要,創建各種制度。【396.10珪軍于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奔河南,高陽太守崔宏奔海渚。珪素聞宏名,遣騎追求,獲之,以為黃門侍郎,與給事黃門侍郎張袞對掌機要,創立制度。】
魏王圍攻中山,打了一年多,還沒攻下來。
第二年八月,軍中發生瘟疫,士兵死了一多半。將士們怨氣沖天,要回到北方草原去安居樂業。他堅持不退:“人要死,是命運的安排,誰也阻擋不住。天下到處都有人,只要我會用,還怕沒有軍隊嗎?”為了打勝仗,當皇帝,拓跋珪是不會愛惜人命的。【[397.8]八月,丙寅朔(初一),魏王珪徙軍常山之九門。〔常山郡有九門縣〕軍中大疫,人畜多死,將士皆思歸。珪問疫于諸將,對曰:“在者才什四、五。”珪曰:“此固天命,將若之何!四海之民,皆可為國,在吾所以御之耳,何患無民!”群臣乃不敢言。】
中山城里糧草完了。九月三十日,魏王要發起總攻。太史令反對說:“今天是甲子日。商紂王是在這天亡國的,人們稱甲子日為‘疾日’,軍隊最忌諱,出兵是不利的。”魏王不信這個邪,反問道:“商紂王甲子日亡國,周武王不是在甲子日興國么?你怎么只看到不利,看不到吉利呢?”太史令傻了眼,無話可答。【[397.9]中山饑甚,慕容麟帥二萬余人出據新市。甲子晦[9月30日],魏王進軍攻之。太史令晁崇曰:“不吉。昔紂以甲子亡,謂之疾日,兵家忌之。”曰:“紂以甲子亡,周武不以甲子興乎?”崇無以對。】經過幾天血戰,中山城終于攻破了。不過魏王一般都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一天,在白登山打獵,一頭母熊帶著小仔經過,他對冠軍將軍于栗磾說:“你是有名的勇士,能夠徒手制服這頭熊嗎?”于栗磾反問他:“野獸不值錢,人卻是寶貴的。要是打不贏,不是白白地死掉一個壯士吳?”說著,將母熊用箭射死了。拓跋珪心里好一陣慚愧。【[398.2]珪畋于白登山,見熊將數子,謂冠軍將軍于栗磾曰:“卿名勇健,能搏此乎?”對曰:“獸賤人貴,若搏而不勝,豈不虛斃一壯士乎!”】
又一天,他問博士李充,“天下什么東西最有用,能夠益人神智?”益人神智就是開拓人的心胸和智慧的意思。【399.2珪問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
李充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書籍。”【399.2對曰:“莫若書籍。”】
“書籍都有多少?如何才能收集到呢?”【399.2珪曰:“書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
李充覺得他問得幼稚,卻也十分高興,便詳細地告訴他:“自從有了竹簡和木刻,書籍每年每月都在增加,直到今天,多得沒法統計。假如皇帝真的愛好,還愁收集不到嗎?”【399.2對曰:“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勝計。茍人主所好,何憂不集。”】拓跋珪聽了,非常興奮,隨即下令地方州郡官史,搜集書籍,統統送到國都平城,建起了規模很大的圖書館。【399.2珪從之,命郡縣大索書籍,悉送平城。】
又叫吏部尚書崔宏設立五經博士,修建太學,當年就招收學生三千人,比起東晉朝廷的昏庸腐朽來,其作為真是令人耳目一新。【399.2甲子,分尚書三十六曹及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八部大夫主之。吏部尚書崔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統事。置五經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合三千人。】
歷史上的北魏政權開始走向興旺和繁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