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妻子說,她要露一手,做蘋果蛋糕給我們見識見識,讓這個平凡的周末過得風生水起。
妻子令我去買10個蘋果,作為輔料。
因我粗枝大葉,每次采購回來的蔬菜、水果總是“劣跡斑斑”,每次采購回來她總要教我如何汲取教訓,避免損失,但我就像頭驢,總記不住教訓。妻子卻汲取了教訓,盡量不讓我去采購。當下,她可能沉浸在蘋果蛋糕操作的程序里,忘了我以往種種“敗筆”,又給了我“錘煉錘煉”的機會。
小區(qū)邊上的水果店終于開業(yè)了,這個特殊的時期里,可把它給憋壞了。店里只有老板娘一個人,約摸50歲,有點胖,身上紅色衣裳,把店里烘得熱熱烈烈的,使人還能感受春節(jié)喜慶的余韻。我一進店,她口罩之外的面容便舒展開來,腳下移步趨前,距離我1米處停下,口罩擋不住她熱情的招呼。
可能是物流還不大通暢,也可能是怕賣不動,不敢多進貨,店里的水果品種少得很,擺在架子上只有橘子、甘蔗、白地瓜等耐儲存的水果。
蘋果也是耐儲存的水果,怎么沒看見?難道蘋果和口罩一樣,被人掃貨了?我心生疑竇。
老板娘說,蘋果有,都裝成袋了,每袋10個。說著,手指了指。哎呦,橘子邊上,堆著一袋袋鼓鼓囊囊的,伸脖探腦,擠擠擦擦。要買的蘋果都躲到袋子里去,難怪看不到它們。
每袋裝10個,怎么這么湊巧,老板娘簡直為我而裝啊。但不對啊,裝在袋子里,看不清蘋果的樣子,我要不要打開袋子,一個個掏出來“驗明正身”。我思忖著,手搭在袋口上,猶豫著要不要解開袋子。老板娘避開我的眼光。
我最終沒解開袋子,直接拿去過秤,掃碼支付完提回家,放進廚房,光榮完成任務。
廚房叮叮當當響,妻子忙得不亦樂乎。
“老虬過來,過來。”突然,妻子“氣急敗壞”地朝我吼來。
我知道,我又惹禍了,但裝著鎮(zhèn)定而無辜的樣子問妻子,“怎么啦?”
“你看看,你看看,你買的什么蘋果,爛掉的也買回來!”
“不會吧!10個都爛掉?”我問。
“那倒沒有,只爛了2個。”妻子答。
“損耗率才20%,按考試成績論,80分,還是優(yōu)良呢。”我腆著臉說。
“你買東西怎么都不看看,交待你多少次了,要注意,要注意。”妻子雖不理我的調(diào)侃,但怒氣略消。
“世界變化很快,我反應不過來--老板今天改變營銷模式,把蘋果都裝進袋子了!”
“那你不會把袋子打開看看。”妻子的火又上來。
“是,是,我錯了,特殊時期,我不是不想在外面呆太久嗎!”想到安全,妻子怒氣降了下來。轉(zhuǎn)身去削蘋果,投入做蛋糕的偉大事業(yè)去了。
我哪不知道老板娘把蘋果裝進袋子里頭賣的彎彎道道。但我理解她的難處,盡力為更困難的她分擔一點點的困難,使更困難的她保持足夠的希望與勇氣,去迎接美好的下一步,這就是共克時艱的一種表達吧。
當蘋果和蛋糕的香味從烤箱飄出來的時候,我把不開袋挑選買蘋果的原因說給妻子聽。她說,特殊情況特殊看待,這10個蘋果還是買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