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 ? ? ?各個硅谷巨頭在中國與本地企業競爭的歷史故事,中國創業者,以阿里巴巴,美團為代表,通過借鑒和模仿起步,再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本地化,迅速的根據市場反應做出調整,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使出一切競爭手段來擊敗對手的,而硅谷巨頭們的全球產品統一化的心態,管理的方式,緩慢的反應,以及“使命感”,俯視模仿者的心態導致他們節節敗退。中國互聯網科技生態系統最大的資產就是這一批批堅毅勇敢,百折不撓的創業者,在人工智能來臨的時代,在中國有者龐大的基礎數據的時代一定能給中國市場帶來巨大的改變。
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曾被《福布斯》雜志成為“克隆家”,從美國copy了校內網,飯否,根據美國的GROUPON創建了國內的美團。王興的做法與硅谷精英是背道而馳的,評論家認為模仿與借鑒是不光彩的。
西方的觀察者總是認為中國創業者的成功是因為模仿了美國公司出色的創業點子,同時受到中國政府對本土公司的保護。
中國創業者把后發優勢的理論發揮到了極致,學習和利用先行者更成熟的技術和管理方式,伸直接受先行者的資本扶持,以較低成本取得更大的成就。創業者們在踐行后發優勢的同時又沒有陷入后發劣勢,即失去創新的動力,安于現狀,相反因為創業者的模仿和借鑒帶來了激烈的競爭,在面對激烈的競爭中,不斷迭代產,更新思想,在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上甚至超過海外同行。
一系列血與火的考驗,練就了世界上最強韌的創業者。
進入人工智能落地時代,中國的創業者會沖向各個行業,把深度學習應用到各個賺錢的項目,不斷調整商業模式,敏銳的嗅覺,會創造出實用甚至可以改變形態的深度學習應用。而美國企業對中國創業者掀起的全球浪潮尚未做好準備,因為他們誤解了“克隆家”成功的秘訣,不是因為只會借鑒,而是從血與火的競爭中熬煉出來的冠軍角斗士。
“成二代”與“窮二代”
“成二代”:硅谷創業者,大多是成功專業人士的后代,成長過程中被告知自己能改變世界,灌輸理念,優質環境的培養使其產生了沖高的思想,為抽象問題構思精妙解決方案,追求的是0->1,追求做出完全原創的產品,使命導向。
“窮二代”:中國創業者,市場導向,改革開放的理念之一“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盈利為目的,點子來自何處不重要,重要的是實現它。
中國商業文化的來源:
1. 歷史淵源,古代熟記古文,蘇格拉底鼓勵學生質詢一切來追求真理,孔子建議其在追隨者師從古圣先賢。對事物細致的模仿被視為真正的成才之道。
2. 20世紀生產力欠發達養成的“匱乏心態”,多數創業者都是第一代脫貧的中國人,也是計劃生育政策下的唯一的孩子,被給予厚望,也被傾力相助,相對于改變世界,上一代父母首先教育孩子學會生存、賺錢。
3. 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加強了大眾對新創富機會的渴望。
以上3個要素就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生態系統的心理基礎
皇帝的模仿鐘:模仿和借鑒的文化影響深遠
什么都可以模仿:中國的第一個搜索引擎,張朝陽Sohu,,對雅虎的致敬,模仿對品牌形象的威脅巨大,山寨谷歌出現虛假醫療廣告被新聞報道,導致谷歌中國陷入大眾信任危機。
模仿到底是一種阻力,還是助力:早期的借鑒行為促使邁向更加原創,更加本地化,開始迭代、改進,本地化產品,用更優質的產品迎合用戶,用戶有自己的喜好,用不慣硅谷那種全球一體化的產品,谷歌及Facebook這樣的公司不喜歡根據當地顧客的習慣于偏好對核心產品或商業模式做出改變或調整。
eBay和阿里巴巴:誰說免費不是商業模式:eBay進入國內收購易趣網,移除易趣網用戶界面,改成ebay全球統一風格,所有流量和數據導回eBay在美國的服務器,新的界面不符合中國人瀏覽網頁的習慣,遠在美國的服務器拖慢網頁加載速度。而阿里巴巴創建了淘寶網,不斷調整功能來適應中國人的獨特需求,最強力的本地化措施是支付及營收模式:客戶用戶對在線購物信任感的不足,創立了支付寶,經過訂單的逐步積累,支付寶成了有信用的中間商。而eBay全球統一化的產品心態和硅谷權利的集中導致反應和新功能的開發較為遲緩。馬云最大的武器是“免費+增值服務”,在淘寶網上發布商品完全免費,而eBay發布商品,售出和使用eBay旗下的PayPal支付時都需要收費。
谷歌與百度:黃頁與購物商場:谷歌中國同樣面臨全球統一化產品與本地用戶脫節的問題,通過對Google和百度的用戶在搜索結果上的鼠標活動熱度圖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用戶與美國用戶互動方式的差異,美國用戶尋找特定信息后就退出,而中國用戶把搜索結果當做商城,多次查看,瀏覽,點擊等,用戶在態度上和使用習慣的根本性差異在谷歌中國沒有得到快速的解決,動作遲緩,丟失了一大批用戶。
硅谷大腕為何在中國變成“紙老虎”:Google,eBay,Uber,Airbnb等美國巨頭都想贏得中國市場但紛紛鎩羽而歸,西方分析師把這一現象歸結為中國政府的管控,是中國政府對本地企業的保護主義束縛了他們,實則是輸在了自身的策略與管理上,沒有投入資源,沒有授權中國團隊,快速地與本地企業做競爭。頂尖人才的招攬方面,在本地公司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或創業,若加入美國公司則有天花板。
擊敗對手,或者被對手擊敗:3Q大戰,開心網與人人網之爭,中國創業者把競爭視為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為了擊敗對手使出一切競爭手段,產品,公關,訴諸法律等等,因此產生的加班文化,工作狂人,迅速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出決策,隨時做出反應,而相對于硅谷的天才們,懶散,使命感,不屑于模仿與各種競爭手段。
天生“精益”的創業斗士:精益創業,迅速推出最小可行產品,讓市場做檢驗,并根據市場的反應進行不斷的迭代,不在初期投入大量資金,開發自己眼中完美的產品,中國的創業者能很好的貫徹這一點,但對于“使命感”極強的硅谷創業者,則在使命感和精益創業上出現了選擇的沖突。
王興的蛻變:美團的崛起,依靠自身的創業經驗,不斷優化產品、調整策略,首創自動化支付機制,讓款項快速轉入商家,在千團大戰中站穩腳跟,同時不停拓展業務線,持續改造核心產品,隨時調整業務,開發新產品,與大眾點評合并,最終港交所上市。
創業者、電力與燃料:王興的創業故事就是中國互聯網科技生態系統的進化史,最大的資產就是一批堅毅勇敢,百折不撓的創業者,顯示在本土擊敗硅谷巨頭,學會如何在全球最殘酷的創業環境中活下來,然后利用中國互聯網革命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為中國新經濟注入活力。
中國的創業者即將用人工智能帶來巨大的改變,為各行各業賦能,改變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