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不學禮,無以立。"做人要有禮貌,沒有禮貌怎么來做人啊!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它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提醒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以最恰當的方式去待人接物。
我校明年即將迎來十周年校慶,學校從“愛”出發,繼空氣凈化系統進行新升級改造、新增新風系統之后,暑假期間也對整個校園的環境重新進行了裝修和建設。升級后的新英才校園,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堅持以東方美學和西方現代審美結合,并融入現代教學理念及空間使用功能。在這些變化之下,我們學校的老師們也進行了一場“禮儀文化”的“變革”和洗禮!
為了能在9月開學后給學生們樹立良好禮儀與規范的示范,我校特意在開學前幾天邀請了禮儀與文化方面的專家傅麗老師,給老師們開展了一場禮儀與文化的理論與實踐之旅。
熱身:課前見面會
亮點:了解學校、了解聽課老師們的需求、了解學生潛在需求及問題、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引入禮儀”
在正式開課前,傅麗老師特別利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與參加《禮儀與文化》的培訓的老師們提前見面,向老師們提出了一些問題,以及征求大家對此次培訓的想法和建議,包括授課內容的期待,以及授課的方式等等。多角度了解我校的詳細情況,了解老師們的聽課需求,了解我校學生潛在的需求及存在的問題,并且引導大家思考如何在課堂中引入禮儀教學。
參加培訓的老師集合了我校各個部門各個年級階段各個學科的老師們,老師們在結合了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對“禮儀”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以及期待,在談到希望以后以什么樣的形式展現禮儀課的時候,老師們頭腦風暴,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這些方法都非常的具有針對性,考慮到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特點。
培訓進行時ing......
亮點1:不僅講授禮儀,還詮釋了禮儀背后的文化背景
禮儀體現了國家尊嚴,民族文化;體現了個人自身的素養;也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潤滑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的禮儀具有尊重、平等、遵守、從俗、適度、真誠、自律、溝通、寬容、互動的原則,同時,具有規范性、繼承性和發展性的特征。
例如現代禮儀之公共禮儀。
公共場所主要是指除個人房間之外的其他場所,在公共場所就要遵守公共禮儀以及社會公德。公共禮儀提醒我們要尊重長輩,承擔家庭責任;維護公共環境,包括影劇院、圖書館、會議室、走廊、宿舍、衛生間等環境;注意個人習慣以及衛生習慣;記住“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實,公共禮儀習得之后,主要依賴的是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決定了他在這個社會上的生存能力。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權利。公共禮儀就像一張自己的“名片”,“名片”是否“漂亮”“精彩”取決于您的禮儀的“演繹”。
亮點2:內容較全,中西合璧,古今皆有
中國的禮儀和西方禮儀,中國傳統禮儀和中國現代禮儀均有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以“禮”為重!以就餐禮儀為例。在古代社會民以食為天,認為吃飯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所以非常,注重餐桌上的禮儀。傳統的中餐禮儀中也許多的講究,比如說不可以將筷子插在主食上;飯碗不能倒扣在桌子上等。同時,還有許多的餐具擺放以及進食的禁忌,比如成語“品箸留聲”,就是指吃飯的時候不能咬筷子,以及吃東西發出聲音來,這是非常忌諱和不禮貌的行為。這些就餐中的不良行為或者禁忌,也是我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傳統文化,很多就餐禮儀從古延續到了今日。西方的就餐禮儀主要以自助餐為例,下文將會重點講到。
在現代禮儀中,講到其中的常規禮儀,常規禮儀主要包含了接待禮(包括握手禮、擁抱禮、鞠躬禮、交換名片、引領帶路、自我介紹、斟茶送水、乘車座位安排等)、見面禮(包括吻手禮、貼面禮、拱手禮、合十禮、脫帽禮、注目禮)等。而這在中國和西方又有部分的區別。例如吻手禮,我國沒有這個禮儀,但是如果對方是西方人,有這個禮儀,那么我們從禮貌的角度來講,理應向對方行吻手禮。
知識點:中餐的傳統禮儀:不可以將筷子插在主食上;飯碗不能倒扣在桌子上;雞鴨魚上菜各有不同及說法;“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嚼食物,不出聲”;嘴唇邊,不留痕,骨與穢,莫亂扔等。中餐餐具及進食禁忌:淚箸遺珠、定海神針、擊盞敲蠱、執箸巡城、三長兩短、仙人指路、品箸留聲、當眾上香、交叉十字、落地驚神。
亮點3:切合我校環境改造
我校新環境升級當中,餐廳的升級改造讓全校師生都眼前一亮,書吧式餐廳的就餐環境、自助式用餐的統一方式,讓新英才的學子老師們在關愛包容的環境中充分汲取著傳統文化的營養,讓禮儀融入到就餐當中,真正做到讓禮儀融入生活。
關林峰校長提到“學會生活從就餐開始,書吧式餐廳及自助餐的用餐方式,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細嚼慢咽,從容優雅地享受用餐,讓學生和老師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知識點:自助餐禮儀主要講究排隊取菜要有序;取菜要用公共餐具;少量多次取,避免浪費;自行飯后送餐具至回收處;不可將食物打包帶走;適當照顧他人,不自作主張,造成浪費。
亮點4:通俗講解,重在實操,抽題演繹
傅麗老師的授課通俗易懂,便于聽課的老師們認識和掌握,最關鍵是非常的注意實操環節,并且在最后結束課程之前還設計了小組抽主題,以表演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演繹的環節。老師們熱烈討論,結合我校實際,實地創設情境,生動形象的展示了禮儀在我們身邊每一個場所中的應用。
亮點5:結合我校國際化背景
涉外禮儀及社交禮儀
我校是一所國際化學校,教師層面,我校有許多老師擁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并且外教老師來自多個國家,而從學生層面,學生也不乏是來自外國的,并且學生們畢業后也將奔赴世界各地求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懂得涉外禮儀是多么的重要!傅麗老師在最后一天的課程當中,講解了涉外禮儀及社交禮儀,為聽課的老師們打開了新的知識的大門。
《論語》: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儀與文化》的培訓意在讓知禮、明禮、用實際行動演繹最美的“禮”的行為從老師們傳到孩子們身上,并且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