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是由研究習慣養成策略的專家斯蒂芬·蓋斯撰寫的一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什么是微習慣、如何培養微習慣以及培養微習慣的原則有哪些等。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因著這本書,我培養了每日跑步、寫作和靠墻蹲的三個微習慣。
什么是微習慣?簡單來說,微習慣就是設定一個輕而易舉能完成的“小目標”。斯蒂芬·蓋斯說,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基本上就是它大幅縮減的版本——比如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的目標縮減成每天1個,把“每天寫3000字”的目標縮成每天寫50字,這就是“微習慣”。
微習慣太小了,小到不可能失敗,所以它不會給人造成任何負擔。你讓自己每天鍛煉半小時,每天寫3000字的文章,可能想想都覺得困難而不想動,而微習慣恰恰幫人掃除猶豫,馬上可以開始行動,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精力。
為什么微習慣會有這么好的效果?斯蒂芬·蓋斯是這樣解釋的,人們常常會以為,一項自我改變的行動,無法持續下去,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但其實有問題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采用的策略。
斯蒂芬·蓋斯特別指出,“21天養成習慣”這個說法是個謬誤。研究表明,不同行為養成習慣所需時間從18天到254天不等,平均時間為66天。對于大多數有價值的習慣而言,養成它需要長久的堅持。而要把行為變成習慣,主要有兩個途徑:動力和意志力。動力就是強烈做一件事的意愿,是愿望,而意志力呢,就是讓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努力去做這件事。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意志力遠比動力要重要、更可靠。而微習慣,恰恰能有效消除一些損耗意志力的威脅。比如,微習慣所需要的努力非常小,這就降低了努力的程度。
那么,大家現在可能最關心的就是,微習慣到底要怎么培養?斯蒂芬·蓋斯列出了八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把你想要擁有的微習慣列一個清單,有針對性的篩選,建立微習慣一次最多不要超過三個,設置目標過多不利于習慣的養成。
第二步,充分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問問自己為什么要制定這項微習慣,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改變點在哪里?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生活比較規律的人可以根據時間來選擇習慣,比如確定某個行動要在晚上八點準時開始;生活不規律的人可以根據行為方式選擇習慣,比如吃完午飯30分鐘后去鍛煉。前者缺乏靈活性但更能養成習慣慣性,后者略微混亂,但更加隨意更有助于堅持。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對自己有回報的習慣,更容易堅持下去。
第五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比如用打卡來記錄完成情況。作者特別指出,在紙上記錄,比在電子設備上打卡,更能強化印象并帶給人成就感。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微習慣很容易,但切記,行動時,只能超額完成,不能調整習慣難度,因為這樣可以減輕意志力消耗。
第七步,完成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培養新習慣是一個脫離自己舒適區的過程,放棄是最容易出現的念頭。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和決心,要明白,你的首要認務就是完成這個小小的計劃,不要過高期待。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習慣養成的標志有:沒有抵觸情緒;行動時無須考慮;你不再擔心完不成;常態化;以及你有了一個自我身份的認同:比如我是一個馬拉松跑者,我是一個讀書人等等。通過這一步,你可以了解自己的習慣是否已經養成。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要求學生每天做到“七個一分鐘”,和微習慣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七個一分鐘”的具體內容是
1、每天在家至少做一分鐘的家務。 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首先從愛父母和愛周圍的人做起的習慣。
2、每天至少寫一分鐘的日記。 要求學生時常勸戒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不怕慢,只怕站。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
3、每天至少唱一分鐘的軍歌。 上課前,唱支軍歌,催人奮進,鼓舞學生奮發向上,活躍文化生活,煥發學校勃勃生機。
4、每天至少練一分鐘的踏步走。 使學生步調一致,自我約束,增強凝聚力。(要求學生挺胸、昂頭、闊步)
5、每天至少一分鐘的注意力訓練。 鍛煉學生的注意力,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這些做法具體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某個層面。
6、每天讀經典著作一分鐘。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學生誦讀經典,慢慢品味,細細研讀。會學會很多道理。
7、每天一分鐘演講。 演講可以幫人找回自信,從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展現自己,在自信中得到成長。
根據這本書,我培養了三個微習慣:每日寫作不少于200字,每天靠墻蹲不少于1分鐘、每天跑步不少于3公里。下面我談談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寫作微習慣的。
今年年初,我根據張萌人生效率手冊課程里面講到的7個人物法,梳理出自己要修煉的硬本領是:專注,寫作和演講。
專注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學習應有的學習態度和學有所成的根本保證。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大凡做出巨大成就的偉大人物,都具備專注的素質,如巴菲特專注投資,比爾蓋茨專注計算機、喬布斯專注蘋果手機。
漫步人生時間管理系統更是把專注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教練諄諄告誡,苦口婆心告訴漫友們一定要學會專注和舍棄。蘋果公司前總裁 喬布斯說:“ 人們認為專注就是要對自己所專注的東西說YES,但恰恰相反,專注意味著要對上百個好點子說NO,因為我們要仔細挑選。這就是我的秘訣——專注和簡單。“
寫作的重要性更是無容置疑,它是把知識內化的最好的方式,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須通道,更是打造個人影響力最便宜的方式。
漫步人生整套時間管理系統是由一個個的小系統構建而成,而每個小系統又有一個個的小習慣組成,在每一個小小的系統和習慣背后都有它運行的理念。理念就如練功之人的內功,只有內功足夠深厚,才能將功法和兵器使用的出神入化,而對一個毫無內功的人,所有的功法和兵器在他的手中只能形同虛設!這些理念決定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對每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神之業要求漫友們對學到的時間管理理念進行不斷的升華,不斷的思考,直到這個理念轉化成為內在的動力,能使自己達到『愛而非堅持』的境界!
于是我就一直再思考,我該如何進行理念的升華呢?經過申請期、預備期、百日同行時光之旅三個階段的目標梳理:我把自己的目標設定為:
1、構建漫步人生三足鼎立日系統(晨晚間系統、專注系統、清單系統)
2、100天后輕松漫步跑5公里。
3、微寫作每天不少于200字,每周寫一篇滿意作品
這三個目標可以歸結為一個目標:徹底精通掌握漫步人生日系統。
由于之前已經讀過《微習慣》這本書,明白習慣養成如果不想消耗過多的意志力的話,目標設定一定要盡可能的低,這樣才能毫不費力地輕松完成。如果目標設置超過自身能力范圍的話,很可能中途放棄,目標夭折。
剛開始的時候,我設置的運動目標是每天五公里,100天后輕松跑10公里,后來擔心目標超過能力范圍無法達成,可能導致直接放棄。
考慮到之前自身不愛運動、畏懼寫作的現實情況,為確保每日目標的完成,經慎重考慮,我設置了靠墻蹲每天不少于1分鐘(訓練跑基)、跑步不少于3公里、寫作不少于200字的小目標,主要以培養興趣為主。
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我一直比較注重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做固定事情的理念來培養習慣。
微習慣目標設置好之后,我用心思考了完成這些目標的時間、地點和情境,我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情境下去踐行這三個習慣。
我把靠墻蹲作為多米諾起床儀式的最后一個動作,活動身體、生發陽氣,每天刷牙洗漱完畢,先完成靠墻蹲微習慣,完成之后開啟晨間自習室番茄學習時光。靠墻蹲由于沒有專用的app,我用的是平板撐的app,每天用平板撐app記錄自己的靠墻蹲訓練情況,并截圖放在晨晚間日志打卡。
30分鐘的晨間自習室番茄時光結束,分享漫步人生時間管理音頻到朋友圈的鬧鐘響起,這是我開始晨間漫步跑的多米諾暗示,時間一到立即停止當下學習任務,打開喜馬拉雅漫步人生時間管理音頻分享到朋友圈,然后打開悅跑圈app,經過5分鐘跑前熱身,開始晨間漫步跑,邊跑邊聽漫步人生音頻,剛開始訓練跑步的時候,專特聽關于跑步的幾講音頻,從剛開始的沒跑幾步氣喘吁吁、腳踝發酸,到現在輕輕松松跑4.5公里,跑步結束進行拉伸,給身體補足了能量,愛上了運動的自己。每天跑步結束,悅跑圈跑步數據記錄截圖放入晨晚間日志打卡。
寫作微習慣的培養,每天起床洗臉刷牙的時候、練習靠墻蹲的時候、做飯的時候、走路的時候等,我都會運用暗時間邊做事邊思考漫步人生的理念,思考哪個理念可以進行深挖,從哪些方面深挖,怎樣融入我的工作生活等,想到了哪個點立即點開訊飛語記,把這個理念以及自己的寫作思路說出來轉換成文字,方便的時候再詳細寫。因為目標設置的足夠低不少于200字,再加上訊飛語記這個高效率的寫作工具讓每天寫作目標的完成變得更加易如反掌,幾分鐘就可以輕松搞定。從5月12日開始,我每天都在踐行微習慣寫作,目標是不低于200字,實際情況是每天都是超額完成,越寫越想寫,每天靈感時不時閃現,好像有寫不完的話題,短短不但兩個月的時間,我愛上了寫作。
為了強化我的寫作習慣,從6月21日開始,我開啟了把每日寫作內容斷網前分享到朋友圈和聽友會,這種方式借鑒的是神之業老師在40講晨晚間日志里面講到的公眾承諾法和分享利他法,充分發揮無形監督的力量和分享利他的功能,讓自己在寫作這條道理上越走越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通過寫作,我不但鍛煉了寫作能力,培養了每天寫作的習慣,而且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最最意外的是意外收獲不斷,好多漫友主動加我為好友,喜歡閱讀我寫的文章,給我寫的文章點贊、留言或者打賞,讓我倍感喜悅和成就感。6月份,我寫的《我為何對大思英語學習平臺情有獨鐘》,七位小朋友因著這篇文章報名學習大思英語,為兒子賺得一年半免費學習大思英語的機會。
這就是微習慣,大收益。
方法再好,光看不行動,然并卵。
快來嘗試體驗一下微習慣的妙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