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徐則臣的《露天電影》,我不由自主設想,如果把“露天電影”當作一道命題作文,我會怎樣寫?
可以肯定,我會從自己熟悉的場景選材:夏收暫告一段落,生產隊安排了某個晚上在某個村某個開闊的場地放露天電影。
消息傳開,臨近幾個村的大人孩子都沸騰了,人們的茶余飯后緊緊圍繞“露天電影”這個話題。短短幾天的等待變得無比漫長。
那一天終于來到時。
本村的孩子們下午兩點多鐘就頂著能把皮膚曬裂的驕陽,把家里能搬出去的板凳椅子都搬出去,占了最好的位置,即放映機附近的位置,自主安排了小伙伴輪流守衛,謹防被鳩占鵲巢。晚飯,當然很早,當然輪流吃。家庭主婦炒好了黃豆或事先買好了瓜子,裝在每個孩子衣服褲子口袋里當零食。
外村的孩子們當然沒那么幸福,早早吃完晚飯,他們扛著凳子,疾走到放映場,找一個自以為最佳的位置,其實,已經是比較邊邊角角的位置了。沒關系,可以站起來,站在椅子上或者凳子上,只要看得見那塊白布上的人物景致就行了。
看周圍,哪哪都是人,墻頭上,居民家閣樓露臺上,都是人,還有在銀幕后面看“反”電影的。
只要能看,在哪兒看,有什么所謂呢?
如果我寫“露天電影”,我會記錄這些印象中的觀影情景。
如果要把“露天電影”寫成一個故事,我會虛擬主人公,帶著我熟悉的影子,寫我熟悉的人物經歷。
我肯定想不到,可以選擇寫露天電影背后隱藏的故事,比如徐則臣的《露天電影》這個故事。
徐則臣的《露天電影》,無論選材還是寫法,都值得我好好賞析。
選擇性全知視角
選擇性全知視角類似“獨眼看”,選擇一個人的視角來看。一般采用第三人稱敘述。
《露天電影》用第三人稱來寫,選擇了主人公秦山原的視角,把他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著行文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
其他人,只有語言、動作、神態,沒有心理活動。
三一律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亦稱“三整一律”。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情節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
《露天電影》講述了秦山原從頭一天傍晚到第二天早上,在扎下村,因15年前放映露天電影備受村民尊崇,所以隨心隨性而為導致欠下孽債,如今被孫伯讓報復恐嚇的故事。
故事內容豐富,秦山原15年前是扎下附近村子露天電影的放映員,在文化貧瘠的當地,他成為了村民眼中的文化使者,他自己也覺得他給村民開了眼界,傳播了文化。他用枯筆隨手寫了“扎下”這個村名,刻在石碑上,至今依然立在路邊。他輕松地給一個手腳不干凈的小伙子寫了模糊表達讓人抓不到錯處的推薦信,讓他順利進了工廠做臨時工,雖然后來因盜竊被開除,工廠也沒辦法在推薦信上尋找村里的過錯。他得到最高禮遇,每次到扎下放露天電影,都吃大隊部廚子老方做的盛宴,村里德高望重的干部作陪,住在最盛情邀請他住宿的人家里,被年輕婦女和小伙子們熱烈追隨。他被小伙子們眾星捧月似的圍在放映機旁,只為崇拜他,想要學會放映電影;只要他勾一勾手,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就會跟他走,躲到他愿意的地方行茍且之事。冥冥中似乎有種力量在召喚他。15年后,坐一輛破車,因為等待修車時遠離客車的一泡尿,讓秦山原看到了刻有他親手寫的“扎下”兩個字的界碑,他進了翻修一新卻印象中極其鮮明的扎下。露天電影已是遙遠的歷史,但看過的電影和秦山原還在人們的記憶中。依然像15年前一樣,他受到熱情接待,依然被眾星捧月般圍聚在人群中,依然吃老方做的飯,村長作陪,依然人人搶他到家里休息。不同的是,他被婦女冷落。這一次,接待他的是孫伯讓,孫伯讓說秦山原教會了他放電影,是他的徒弟,必須要好好招待他。秦山原跟著孫伯讓,游遍了他印象深刻的扎下的角角落落,那些角落都留下了他與村里大姑娘小媳婦的風流韻事。秦山原沒想過,當年孫伯讓老婆被他吸引,后來被他的接班人拐跑,因而滿心憤恨,他的故地重游,給了孫伯讓報復的機會。孫伯讓在家里給他放電影,仿照電影情節,對他恐嚇報復。一泡憋不住的尿讓他現了原形,現了本性。
展現人性
主人公秦山原的人性展現,如剝筍般,一層一層逐漸顯露。他是15年前扎下村的電影放映員,文化傳播者,給村民播放了大量我們至今依然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如《少林寺》《火燒紅蓮寺》等,受到村民熱烈歡迎、熱情招待和至高無上的崇拜。后來,他回了城,成為大學教授,作家。帶著美好的記憶,經過扎下的秦山原臨時決定進村去。他是還受到熱情招待,受到一個七八歲孩子臭蛋的追隨。他沒想到,因為他,孫伯讓的老婆跟他的接班人跑了,他受到報復。孫伯讓帶著他重新尋訪過往,在他腦中的所有美好記憶,在他與孫伯讓的對話以及他的回憶對比中,統統成為了他對村里大姑娘小媳婦令人不恥的茍且。他沒有想過,他的所作所為破壞了多少家庭,傷害了多少崇拜他追隨他的人們。他的丑惡嘴臉和卑劣人品暴露無遺。他被孫伯讓報復,既讓我痛快,也讓我同情。
臭蛋對露天電影的癡迷,是孩童時代和年輕時代的孫伯讓們的投射。為了能看電影,臭蛋可以一直追著秦山原,他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可以背很重的包,一直不撒手,可以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平時難以忍受的勞累、辛苦,都不放在心上。
孫伯讓,秦山原的追隨者,崇拜者,以能為秦山原播放電影驕傲。妻子被秦山原吸引,被秦山原的繼任者拐跑,他對秦山原心懷恨意。秦山原的到來,給了他對報復秦山原的機會,他用從秦山原那兒學會的放電影的技術,一邊為他播放電影,一邊用電影情節對秦山原施行恐嚇和報復。他的恐嚇和報復行為,讓我既因為他報了仇快樂,又讓我感到他手段的卑劣。
篇章結構
《露天電影》以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秦山原到扎下前后的經歷,同時以秦山原的視角插入了15年前的相關故事。行文結構緊湊,環環相扣,前文很多細節為后文埋伏筆,閱讀到后文,才恍然大悟,原來,前文對這件事情有鋪墊,有交代。
故事開頭,一輛破客車,車壞了時,司機讓乘客下車男左女右拉尿,讓所有乘客“出門在外,不要講究”。秦山原是個文化人,也是個講究人,在車兩邊尿不出來。第二次車壞了時,他遠離了道路,到路邊村子外一個草垛旁艱難地長時間淅淅瀝瀝地尿了。這個情節和小說結尾秦山原被孫伯讓報復,不準他小便,天亮后,臭蛋發現他座位下面一片濕,笑話他:“尿褲子啦!”
秦山原看到界碑,蹲下來在泥地上比劃“扎下”兩個字,已經覺得很不像了。讀到后面,才發現,“扎下”這兩個字出自他的手筆,而且,使用禿了的枯筆漫不經心書寫的。可見,秦山原確實是個文化人,書法功力了得,他語言文字能力也極強。他玩弄文字,讓一個手腳不干凈的小伙子成功進入工廠做臨時工,人品敗露,村支書也因為文字表達得當沒受到責備。他受到扎下人崇拜是很有原因的。
秦山原進了村,見到了七八歲的臭蛋,臭蛋不知道露天電影。他對臭蛋嗤之以鼻:“連露天電影都不知道!”隨著故事的深入,隨著其他人對露天電影的講述和對秦山原的崇拜,臭蛋對露天電影產生了莫名的興趣,成為了秦山原的追隨著。臭蛋是秦山原進村時第一個見證者,也是秦山原尿褲子的見證者。
在眾星捧月般被眾人圍聚在中央的秦山原看見兩名婦女,她們都認識他。但是,他只對年輕女人感興趣。這兩個婦女成為了故事的轉折點,他回憶起了美好的過往,此后,他的丑惡嘴臉逐漸顯露出來,在孫伯讓的引導下,他斯文、有禮、備受崇敬的面紗全被撕開,他的卑劣,無恥全部顯現。
孫伯讓的報復手段似曾相識,放電影給秦山原看,從電影情節恐嚇他,采取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緊緊扣住了“電影”這一主題。
我一口氣讀完這篇小說,意猶未盡。
小說人物形象獨特,選材獨特,視角獨特,是屬于異質性的人物,異質性的事件。
很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