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寫作者,最初開始寫作,一般都會從散文寫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散文的包容性特別強,形式也比較自由,寫起來更容易上手。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這份獨特,讓我們寫出來的文字,有了“不可復制”的個性特點。
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經歷過,感知過,我們也可以用文字來訴說、記錄和表達。
而散文就為寫作者的自由表達提供了一個舞臺。寫作者可以盡情地用文字來抒發內心的情感,以我手寫我心。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由于它取材廣泛,搖曳多姿,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同五彩斑斕的風景畫,讓人陶醉,讓人喜愛。
比如我們平時寫的日記、隨筆、心情感受、讀書感悟……都可以歸屬到散文的范疇。散文一般篇幅不長,情文并茂。
散文的特點有三個:形散神不散、意境美和語言美。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明顯的特征。“形散”是指它的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主題而服務。
所以,我們平時寫散文的時候,就要注意了。內容和形式上可以天馬行空,但主題一定要明確。
“意境美”,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寫作手法,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出真情實感,營造出深遠的意境。
語言美: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獨特的見解、深邃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
散文的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同時,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動人心扉。
舉個例子,我們來感受一下名家散文。
作家遲子建的文章《暮色中的炊煙》開頭,他是這樣寫的:
“炊煙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們經過了火光的歷練,又鉆過了一段漆黑的煙道后,一旦從煙囪中脫穎而出,就帶著股超凡脫俗的氣質,寧靜、純潔、輕盈、飄渺。無云的天氣中,它們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們就是云的長裙下飄逸著的流蘇。”
這段文字不僅語言美,意境也很美。作者把炊煙比作云朵、幽魂,又通過一系列的動詞,寫出了炊煙的寧靜與靈動,純潔與縹緲。表達了作者對于炊煙,對于故鄉揮之不去的情感。
散文,是最常見的文體,也是除了詩歌以外,語言和意境最優美的文體。讀起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想要寫好散文,也要靠平常一點一滴的積累。多讀書,多思考,多觀察。用一顆敏感的心去看世界,用一顆敏感的心去感悟生活。
你終究會發現:美無處不在。
了解了散文的特點,就讓我們用真情去書寫,寫出生活的感悟,寫出歲月里的悲歡。
作者:茶詩花,安般蘭若簽約作者,河南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開一間茶館,飲紅塵悲歡。執一支素筆,寫世間溫情。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紅塵里相逢》《光陰如禪》,新書《零基礎學寫作》全網熱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