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名的范雎活躍于秦昭襄王后期,秦昭襄王就是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羋月傳》里羋月的兒子嬴稷,就是在魏冉和羋月這兄妹倆合力之下,登上王位的稷兒。
范雎是魏國人,但是在魏國沒有得到重用,還受盡侮辱,不得已逃到秦國。
但是,命運多舛,范雎一開始在秦國也沒有得到重視。
這就是命!
范雎沒有趕到好時候,秦國這個時候已經到了秦昭襄王36年,東面破齊,南面奪楚,還多次圍困韓、趙、魏三國,可謂戰功赫赫,如日中天,所以秦昭襄王不信說客的那一套,也就對這個魏國逃過來的落魄士大夫看不進眼里。
說范雎沒趕上好時候的第二個原因是,秦國當時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把持朝政,這個魏冉呢,嫉賢妒能,他如果知道了范雎的心思,估計不會有范雎什么好下場的。
不過,秦昭襄王雖然看不上說客范雎,但是也并沒有趕范雎走,還是讓他留在了秦國,讓他住在秦國客舍,還給他飯食吃。
到了后面,秦昭襄王就會慶幸自己這一決定,做人啊,不要太絕。
范雎就這樣在秦國待了一年多。
有一天,魏冉提出要越過魏國去攻打齊國,因為當時魏冉的封地在齊國附近,他想借此擴充自己的封地。
就這件事,范雎明白自己終于等到了機會,是時候了!
于是就給秦昭襄王寫了一封奏折,大意是:大王,被人拋棄的石頭也可能是塊寶玉。我要說的話關系重大,不便寫在信里,我要拜見您,才敢說。如果這次面談沒有效果,我愿受死刑。
奏折文采飛揚,義正言辭,秦王看了大喜,宣見。
見了之后,秦王問“先生有什么賜教呢?”
范雎不答,只“嗯嗯”。
秦王跪下又問,“先生有什么賜教呢?”
范雎仍然不回答,只是“嗯嗯”。
反復三次。
最后,范雎終于開口說話了,大意是: 我是異鄉人,是魏國來的,和秦王你沒什么交情,但是我今天要講的是王上你身邊最親近的人,我說了怕被你殺。但我倒不是怕死,我今天說了這話你把我殺了,你明天用我的言,我死而無憾。我怕的是,天下人知道我范雎是為秦國進言獻策而被殺,知道大王不用忠言而殺臣,寒了天下人之心,名士不敢再來。
你瞅瞅,這話一講,秦王怎么可能再殺他!
這次談話之后,秦王開始重用范雎,秦國日益強大。(談話內容,詳見《古文觀止》)
讀歷史,能夠獲取力量。
范雎的人生看到這里,也能讓人收獲頗多。他的前半生并不得志,在魏國險些被打死,到了秦國也是過著潦倒的生活,但是人若有才,總會有機會發光的,關鍵是機會來的時候,自己能不能把握住。
范雎能夠知曉魏冉欲出兵齊國,而且知其是為擴張自己領土,滿足自己私欲,從而抓住機會,給予魏冉致命一擊,這說明范雎在秦國的這一年,沒有天天抑郁而牢騷滿腹,也沒有天天買醉而虛度光陰,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時刻關注著秦宮動態,思考、謀劃,終于一鳴驚人。否則,也只能在每天的牢騷謾罵中,等死。
是為厚積薄發,飛龍在天。
這和我的目前的狀態何其相似乃爾。。。
不禁又想起當年被美國軟禁5年之久的錢學森,彼時,錢學森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寫了一本著名的英文版的《工程控制論》,該書后又被翻譯成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到現在這本書還在印刷出版。
1955年返回中國,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中國的航天科技事業。
這些年,在單位在學校待得并不如意,對女性的歧視,分配升學升職進銜的潛規則,都讓我惡心,更讓我看不到未來,看不到自身價值,感受不到成就感。
這些是實際情況。那么我是怎么度過這幾年的呢?
我沒有范雎一樣關注朝堂動態,潛龍勿用,等待著有一天的飛翔;也沒有專心自己專業,精益求精。我只是在半睡半醒間混著,時而麻木自己以為這就是生活,“未來在這里平凡”;時而牢騷滿腹,“都怪你們,才讓我如此不堪”,“什么破xx”。
想來真是慚愧!
我寫東寫西,無非是想在文字中找回自我。
朋友說我已經很好了,不要不知足,外面的世界更殘酷。了解了一些人的動態,我知道朋友誠不欺我。外面的成功的人,也都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成不成功,與環境無關,在于自身。即便眼前不得意,潛心修煉,不會一輩子不得意。老話“是金子總會發光”,不是空話。
牢騷過剩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要更努力,因為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
還是《The Good Wife》里的經典臺詞,“這個世界上,男人可以偷懶,但女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