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里,有時間重溫了《花千骨》這部電視劇。
幾年前第一次看這部電視劇,就很投入。當時不單為白子畫的顏值和仙風道骨而傾倒,更是受虐于白子畫和花千骨之間的愛恨糾纏。
花千骨是女媧的后人,女媧娘娘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相傳她是華夏族的母親,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的故事幾千年來口口相傳。既是女媧的后人,花千骨天賦異稟,血能使草木盡枯,然而她心地善良醇厚,悲憫眾生,不信邪不信正,這也符合女媧后人的身份。
白子畫是修煉千年的得道仙人。他認為世間的事,非對即錯。他作為最大正教的掌門,守護著正道,守護著人間和蒼生。這樣一位容貌俊郎,驚為天人的名門正派,和花千骨朝夕相處,又多次相扶持于危難之中,逐漸愛上女媧娘娘的后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從一開始,白子畫就知道花千骨是自己的生死劫。什么是生死劫?是愛而不能,恨而不解,相愛相殺。最后生死劫的兩個人,非死即成魔,必定是悲慘的下場。
白子畫作為當時最負盛名且只認對錯的仙人,一開始就知道花千骨是自己的生死劫。但他沒有殺掉花千骨,反而收她為徒,處處庇護。兩人感情日深,卻在邪教和異朽君的推波助瀾下,一個中了普元鼎的毒,一個為了救師傅,收集十方神器,使洪荒之力重現。從此為了遏制洪荒之力,白子畫用歃血封印封住了花千骨體內的洪荒之力,自己卻被反噬。兩人護虐,越虐越深。
分析一下,為什么相愛的兩個人,互虐至此?
首先,中國的倫理道德,徒弟不能愛上師傅,師傅也不能愛上徒弟,否則就是亂倫。這種道德在中國的傳統社會,難以打破。可是女媧娘娘的后人,和修道千年的仙人,不應該受制于如此繁文縟節。無法理解呀!只能說,傳統文化的力量太強大了。這些講究違背了人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傳統文化的意識和潛意識,極大地限制了我們的發展。白子畫和花千骨,也是舊道德禁錮的犧牲品。
其次,作為天下第一正教的掌門人,難道不能有男歡女愛,不能結婚有子嗣?這點我也不能理解。其他幾個正教門派,掌門人都結婚,并且有兒有女。白子畫作為正常的男性,明顯壓抑自己作為人的需求。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樣壓抑自己,雖然在事業上可以有很大建樹,在親密關系的構建上卻很欠缺,人生和人性都不算圓滿。
再有,所謂生死劫,在劫中的兩個人,明明互相愛慕,可是至少有其中一個人,為了所謂的倫理道德,為了所謂的門當戶對,為了所謂的對和錯,硬生生地壓抑自己的感情,讓自己痛苦,更讓另一方痛苦和猜疑。另一方往往盡力爭取相處機會,并且甘愿為愛情舍棄生命,從而導致一開始退縮的那個人后悔不迭,愛人犧牲后瘋狂報復敵人,傷及無辜,最后走火入魔。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壓抑感情,如同圍堵傾瀉而下的洪流,傷及自身。感情的洪流只能引導,如果硬生生地截斷,或者自欺欺人,感情一直得不到宣泄,反而更加念念不忘,難以釋懷。
到底有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某一個時期的對和錯,在另一個時期,卻變成了錯和對。如此的例子不勝枚舉!人類在進步,我們越來越容忍多元文化的存在。
不遵從自己的本心,為著所謂的對和錯,最后只能是兩敗俱傷。
生死劫只有一個解法,那就是勇敢地去愛,去面對一切!勇敢地拿出本心,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是的,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他們的本心。因為我們從小受限于我們的教育,處處看人眼色,追求著世俗的人們共同追求著的東西。可是,如果我們仔細地去聆聽自己的內心,細細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們還是有機會尋找到自己的本心的。不管什么年紀!
敢愛敢恨,遵從內心。多么蕩氣回腸,意氣風發!有如此的人生,才不枉在這世間走了一遭。
這次看完花千骨,就覺得白子畫和花千骨,活得太憋屈。還好番外,作者給了白子畫和花千骨重新開始的機會,算是給了觀眾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