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定慧品》
三、于念而無念
無念者,于念而無念。
所謂“無念”,不是把念頭壓下來,像石頭一樣沒有反應,而是不妨起心動念,看到什么來了,什么去了,一清二楚,但念念之中又沒有任何的念。同時也知道,每個念頭都是緣生緣滅的,這樣才能體會“于念而無念”的境界。
禪宗講明心見性,需要明的,就是離一切相的真心。我們所有想法都是父母、老師乃至書本教的,你把想法還給他們,就沒有想法了。在沒有想法的背后,心在哪里?沒有相,沒有動,也沒有對立。一旦沒有對立,就沒有自我。因為有我就有人,有人有我就有對立。那個“無我”的,正是你的真心。參禪的人在這里看透,就把“無我”找出來了。
實際上,“無我”不是一個東西,而是把我們原來執著的那個“我”去掉。明白這點,就是禪宗所說的破本參,也就是證體,然后還要起用。不但要明白真心是無相的,而且要看到,這個無相的真心可以隨萬物生起無盡妙用,所謂“真如隨緣而不變”。
隨緣,是隨一切生滅、六道、十法界的緣,而不變的就是真如。這個隨一切緣而不變的功能,就是我們本具的自性。六祖悟道時說,自性“本來清凈,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本不動搖”,就是指心的本體,而“能生萬法”則是它的無盡妙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