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是匈奴頭曼單于的長子,本該是下任單于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只不過這位頭曼單于偏愛自己后取的閼氏,也就是他的小妾,所以想立這位夫人的兒子為單于。一來礙于父子情面,二來也怕部落中其他人反對,頭曼單于也不好直接廢了冒頓,就想了一個不太好的主意。
他把年輕的冒頓送到月氏國作為人質,冒頓的隊伍剛入月氏國,頭曼單于就立刻派兵攻打月氏國。他想讓月氏國惱羞成怒替他殺了冒頓。月氏國國王也確實十分的配合,冒頓遭到了追殺。
匈奴族血液中流淌了數百年的求生意志讓冒頓不甘輕易的死去。冒頓憑借著自己的智謀,自己的武力,硬生生的在陌生的國度躲開重重追殺,偷了一匹寶馬,沖出了月氏國。
面對著茫茫黃沙,冒頓頭一次心中升起了‘我該去何處’的念頭。后面是月氏國的追兵,兇險萬分;前方是自己的家,可是父親的這般舉動,冒頓很容易就看出了父親的殺意,也不見得安全。
冒頓看著天空,眼神漸漸變得黑暗,變得深邃。黑暗到可以容忍一切惡,深邃到可以隱藏一切恨。冒頓還是回去了,他要奪取可以活下去的那樣東西——權力。
當頭曼單于看到風塵仆仆的冒頓回到自己營帳中時也是大吃一驚,竟然有些佩服這個自己不太喜歡的兒子的勇猛,覺得殺了他有些可惜,就封他一個萬騎長的職務。
從此之后,冒頓對頭曼單于言聽計從,對于頭曼單于有意無意提出立幼子為單于的想法,冒頓也不反對,至此,頭曼單于便對冒頓沒有絲毫懷疑,也不再對他有殺意。可是冒頓表面上和和氣氣,實則,內心已經開始謀劃自己的奪權之路。因為只有權力,才能活下去。
(二)韜光養晦
冒頓發明了一種箭,射出之時會發出響聲,稱之為“鳴鏑”。他在自己的軍隊中下達命令:凡是鳴鏑射擊的目標,士卒必須跟著射擊,不射者斬!然后,冒頓開始了自己的實驗,開始了自己的篩選。
第一次,他用鳴鏑射自己的愛馬,一些士兵知道是首領的愛馬,便不敢射箭,冒頓把未射箭之人全部殺掉;
第二次,他又用鳴鏑射自己寵愛的小妾,又有些士兵不敢射箭,冒頓再一次將他們殺掉;
第三次,他再用鳴鏑射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的愛馬,這一次冒頓的士兵全部射出了自己的箭。
冒頓本就心狠,在經歷過月氏國的事情,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狠心,他早已經沒有了心這種東西。為了達到目的,他可以放棄一切,就像后來的中國許多帝王那樣。
看到頭曼單于愛馬身上的那一支支箭,冒頓知道時候到了,自己擁有了一支完全聽命于自己的部隊。
沒過幾日,按照慣例,頭曼單于組織狩獵活動,冒頓用鳴鏑射頭曼,他的手下紛紛射箭,就這樣,曾經想要殺了自己兒子的頭曼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這也許就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吧!
頭曼死了,殺戮沒有停止。冒頓的后母,冒頓的弟弟,還有那些不服冒頓的大臣統統成為了冒頓登基之路的犧牲品。冒頓的身登王位之路,處處荊棘,步步腥血,可是一切才剛剛開始!
冒頓殺伐決絕,用鐵腕政策總算是鞏固了自己的單于地位。可是他還是感受到了威脅,死亡的威脅。這些威脅來自于其他的部落。有被趙武靈王驅趕的東胡,樓煩,也有在此地數百年的月氏等國。冒頓胸有大志,他絕不滿足于成為自己部落的單于,他要做所有匈奴人的王,很明顯,現在的他并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三)待時而動
冒頓成為單于沒多久,東胡部的挑釁就來了。東胡王派使臣面見冒頓,揚言討要頭曼單于時的千里馬。冒頓知道此時作戰,沒有必勝的把握,還會陷入周邊國家的合圍。于是再一次隱藏自己的情緒,便問諸位大臣的意見,群臣義憤填膺,都道:千里馬是匈奴人的寶馬,覺不能給。使臣臉色發黑,心知不妙。誰知冒頓哈哈一笑,說:哎,千里馬再好也只是一匹馬而已,怎么能因為一匹馬破壞了我們和東胡的友好呢?
于是就將千里馬贈與東胡。
東胡王明顯就死蹬鼻子上臉的主,以為冒頓是怕了自己,就更加肆無忌憚,沒過多久,又向冒頓討要他的夫人。冒頓還是先問眾位大臣,大臣們再一次怒發沖冠道:竟然敢要單于的婦人,簡直欺人太甚,應該發兵,和他們決一死戰。冒頓依舊一臉笑容,不以為意道:不就是一個女人嗎?既然大王想要,就送給大人好了。就這樣,冒頓又一次把自己的夫人送給了東胡。
至此東胡王對于冒頓徹底沒有警惕,以為他是個膽小怕事的主,對于匈奴部也不在過多關注。而冒頓趁著東胡王不備,快速的增強自己的力量,一如當年他從月氏國逃回來那般一樣。
東胡不亂擴張勢力,此時與冒頓領地間有近千里的空間,雙方互派軍隊駐守。東湖王又向之前一樣,向冒頓討要土地,他以為這次冒頓沒有理由不答應。冒頓按照慣例依舊詢問大臣,大臣們經過上幾次經驗也覺得冒頓會妥協,就有些人勸冒頓把土地讓給東胡好了。冒頓黑著臉,勃然大怒。寶馬可以給,女人可以給,財富可以給,可是土地是一國之本,是冒頓的逆鱗,是他的底線。冒頓將這些勸自己妥協的大臣全部殺了,然后立刻整頓兵馬,攻打東胡。
匈奴本就是戰斗民族,這些年來,備受東胡欺壓,這些大好男兒早已滿腔怒火,無處發泄。如今,單于終于要攻打東胡,無不基情滿滿。
奔馳的騎兵,卷起層層黃沙,帶去的便是嗜血的殺戮。
東胡的軍隊對于冒頓部本就沒有防備,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兵臨城下。冒頓的軍隊勢如破竹,大敗東胡,那位貪得無厭的東胡王為自己的貪婪,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俘虜了東胡的百姓,收編了東胡的軍隊,獲取了東胡的牲畜財產。匈奴部實力進一步提升。此時的冒頓終于擁有了可以與大漠諸國一較高低的能力。
冒頓乘勝發兵,向西驅逐走月氏,向南吞并樓煩等部落,又收復了被秦國蒙恬奪取的匈奴領地,占領了漢朝北部的部分地區,后來,冒頓又征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這個曾經被父親遺棄的少年終于成長成一代帝王,統一了草原,統一了漠北,建立了屬于匈奴人第一個統一國家——匈奴帝國。疆域最東達到遼河流域,最西到達蔥嶺(現帕米爾高原),南達秦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冒頓時期的匈奴帝國也是匈奴帝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時刻,沒有之一。
成為北方霸主的冒頓并沒有停下征戰的腳步,而他的下一個對手,就是南方的中原,剛剛贏得楚漢之爭贏得天下的漢高祖,劉邦。
(四)戰場巔峰
公元前206年,冒頓率領匈奴部大舉南下,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這下,劉邦終于坐不住了,硬要挽回大漢聲威,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北擊匈奴。剛贏得天下的漢朝將士自是銳不可當,與匈奴的幾次交戰,皆是大勝。劉邦便有些大意,覺得所謂的匈奴部不顧如此。
冒頓這一生最為擅長的就是示之以弱。正好天降大雪,便假意退去。沒有了韓信張良從旁協助的劉邦終究算不上名將,果然中計,因為貿然出擊,被圍困在白登城中。整整七天七夜,糧草也快用完,再加上當地氣候寒冷,漢朝軍隊饑寒交迫,危在旦夕。關鍵時刻,多虧陳平派使臣買通冒頓的夫人,最終說服冒頓,在陣中開了一個缺口,漢高祖才狼狽的逃了回來。
也正是這一戰,大漢第一次對于這個北方的民族產生了深深地恐懼。這份恐懼深入骨髓,傳承近百年。高祖劉邦為了安撫匈奴部,在大臣建議下,將公主嫁給冒頓,作為和親之用。
也正是從此時,大漢與匈奴才有了和親的慣例。而這個方式竟然延續了近百年。
五年后,這位從一介亭長最終成為獨擁九州帝王的高祖劉邦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當傳到遠在北方的冒頓聽到了這個消息時,這位漠北梟雄嘿嘿一笑,他又想到了一個好玩的主意。
他給高祖的妻子呂后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概是這個意思:我失去了妻子,你沒了丈夫,我們都是各自國家的最有權力的人,你何不嫁給我,我們成為一家人,進而擁有整個世界!
呂后,韓信死在她的手中,彭越死在她的手中,英布死在她的手中。這足以說明她的強勢與霸道。可是面對冒頓的挑釁甚至說侮辱,這位了不起的女性滿腔怒火而又不敢發作。只能回封信,用恭敬的語氣說自己年老色衰,并送上十多位年輕的漢族姑娘以及大量的錢財,方才讓冒頓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大漢自詡泱泱大國,可是面對不可一世的冒頓統領的匈奴部,實在無能為力,只能用和親這種有失尊嚴的方式來換取暫時的和平。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剛剛建國的漢朝實力暗弱。
所有人都知道,大漢和匈奴之間必有一戰。而這一戰的基礎,是需要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需要一個民富國強的國家,也需要一到兩個不世出的名將。
就這樣,衛青來到了歷史的舞臺。同樣的還有,霍去病!!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