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點亮前行之路~
~每天清晨,迎著朝陽出發~
案例1 關鍵問題
開篇,作者首先列舉了一個典型場景:失敗的教練片段,來引出關于“合適的”問題,適合的問題指的是:適合當下的教練場景、適合客戶的心境、適合當下的節奏、能夠觸動客戶引發共鳴或深度思考、創造覺察的問題,也可以理解為“關鍵問題”。
在接下來的具體的廣播室場景中,讀起來感覺邏輯有些繞,需要一點耐心和好奇心堅持讀下去,同伴們一起快樂的探討,看看大師如何應對挑戰時刻!
聽眾的提問
廣播室內:
有位聽眾詢問:我很喜歡你的節目,芬克博士知識非常淵博。我的問題是,我該問芬克博士什么問題呢?
芬克博士表示感謝,并談到:這真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并沒有回答聽眾的問題,很顯然,聽眾要問什么問題或該問什么問題是這名聽眾自己的事情,并非被詢問者芬克博士的事情。
主持人卻已經掉入“回答”問題的陷阱,對著芬克博士:您是首席專家,您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
主持人已經接過問題的“球”,想當然地認為已經到了博士需要回答問題的時候了,并沒有意識到芬克博士知識再淵博,也無法代替聽眾的意愿和決定。
所以博士沒有接招,保持教練狀態,沒有去“咬勾”,這個“勾”在我們教練領域稱為“拯救者”,聽眾來提問,卻把提什么問題的責任拋給別人,自己跑到“受害者”位置,等著別人來告訴自己該問什么問題。顯然,這背后有東西。
關鍵詞:喜歡、淵博、該問
需要特別注意:“喜歡和淵博”是前提條件,而“該問”是在前提條件下發生的,“該問”里面含有“應該、標準、正確”的問題的含義,至于是不是符合客戶內心的需求?不一定。
是什么讓聽眾提出“該問”什么問題而沒有直接問TA想要問的問題呢?顯然,聽眾在猶豫,在這種公開場合,似乎要問,又擔心自己問的不是“該問”的,問錯了怎么辦?別人笑話自己蠢笨怎么辦?聽眾對自己缺乏自信,自己要提問卻問別人自己該問什么。
人類的語言體現出背后隱藏的底層邏輯、思維方式、信念、價值觀、動機、需求。
經典的冰山模型(麥克利蘭·美)為我們揭示了人類體現在表面的意識和隱藏在冰山下的潛意識。
教練反思:識別、理解、判斷、應用
# 在你的組織中,你現在應該問什么問題?
您所在的組織和您需要教練提供什么支持?我們首先需要傾聽客戶的需求,而不是自顧自地想當然地把自己的才能推銷給客戶。
A 組織需要在什么時候實現什么目標?
B 組織要實現這個目標,制定了什么戰略?
C 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D 實現目標最關鍵的是什么?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分目標是什么?有哪些資源支持目標實現?......
關于教練的關鍵問題
1)識別什么是關鍵問題,用在什么環節,關鍵問題怎么問效果更佳;
2)當教練提問或反饋之前,先要體會客戶現在處在什么狀態,什么心情,需要什么,意圖是什么,迅速地理解客戶,才能問出關鍵問題;而不是匆忙的,隨意的問出不咸不淡的無效問題;因為教練對話是有目的、有目標、有意義的交流,不是來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
3)教練的語氣需要溫和、淡定,語調客觀中正,并且帶著同理和關注客戶的語氣;符合當時的情景,別忘記非語言信息的傳遞:眼神、表情、坐姿,都可以傳遞出教練對客戶的關注和關心;
4)提出關鍵的問題前提是傾聽到關鍵,聽到客戶表面內容的背后隱藏的內容:模式、信念 、價值觀、意圖等等;
5)教練自我的覺察力:自己提問的意圖是什么,用什么語氣語調,如何在提問中建立信任?同理、共情、同頻,理解客戶,換位思考
6)教練敢于說“不知道”的勇氣;教練的關注點始終需要在客戶身上,同時保持自我覺察,而不是擔心客戶對自己的評價;客戶實現了教練目標,教練的價值也就實現了;除了不知道,還可以進一步表達對客戶的相信,相信客戶自己有答案,有能力做到;相信本身就產生了賦能的作用。
7)在信息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教練問什么,怎么問,我們可以嘗試多種方式,來突破單一的、乏味的公式化問題,比如:
“關于這個,你能多說說嗎?”可以演化為: 發生了什么?或反饋:聽起來你的聲音有些低落,不用著急推進,只需要等待客戶回應;甚至目光關注著客戶,“嗯”表示聽到了,然后等待客戶平復一下情緒,TA自然會繼續往下說。“無為”即“有為”。例如:
當小組被問題難住了,至少可以問三個方向的問題:
1)過去的:是什么難住了你們?
2)現狀的:難點在于哪里?
3)未來的:如果沒有了難點/突破了難點,會實現什么/走向哪里/收獲什么?
4)關于這個難,包含什么?
5)這個難的背后是什么?
6)我們探討這個難,是為了什么?
教練的局限
很多時候,教練遇到與自己有類似遭遇或經歷的客戶就容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把自己和客戶都放在“受害者”位置,想要幫助拯救客戶,這表示教練的意識:
“我的能力優于客戶”(實際未必,客戶可能體現出求助的態度),位置在客戶之上,與客戶之間不是平等的關系,教練并不那么相信客戶智慧具足,違反了教練的基本原則,當下就失去了客觀中正、清空的教練狀態和既跟隨又抽離的教練位置,進入了客戶的故事和情緒,出現對客戶、對自己的評判、防御、抵抗,越使力越無效,繼而出現無力、無奈和沮喪感,越排斥這些感覺越無效,結果教練效果甚微。
— 馨玥教練的讀書筆記分享(ICF PCC)
~每天相伴在【馨玥讀書薈】~
* 晨間版 06:15-07:00
* 夜間版 21:45-22:30
2020.12.02 發布于上海 四季花園